鋼鐵熊
斯坦科維奇杯,也許更應該叫做程萬琦杯。這個小個子的香港人在29歲接下香港籃聯(lián)主席一職之后,他就知道,這一輩子他和籃球再也不會分開了。2002年是他個人的巔峰時刻,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的第17屆FIBA(國際籃聯(lián))大會上,程萬琦當選了主席,任期為2002-2006年,成為全世界籃球界唯一一位華人任最高的領導。他代表13億中國人,走上了213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加的世界級第一大體育總會主席的位置。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程萬琦出資組建了香港的甲級和乙級共100多支球隊。這個倔強而又可愛的老頭兒始終不愿意將他的生意放到國內(nèi),不愿意賺祖國人民的錢?!拔壹词故亲畛醮蚬?也是給外國公司打工,賺外國老板的錢”。但比起內(nèi)地人才濟濟,香港的籃球人才略顯平庸,為了推動整個中國籃球事業(yè)的發(fā)展,2005年由程萬琦發(fā)起,為表彰國際籃聯(lián)秘書長斯坦科維奇先生為國際籃球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以斯坦科維奇先生名字命名的第一屆斯杯正式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拉開戰(zhàn)幕。
“國際籃聯(lián)舉辦這個大型洲際比賽就是為了中國隊,為了取悅于中國球迷并有益于提高中國籃球水平”程萬琦先生決定將斯坦科維奇杯永遠放在中國舉行,相對比起國家足球隊熱身對手的混亂不堪,即使斯坦科維奇杯再不受重視,有了國際籃聯(lián)這一把尚方寶劍,斯杯對于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還是幫助不小的。
斯杯往事
從2005年開始,中國隊對本次比賽投入了足夠的重視。第一屆比賽是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可容納18000名觀眾,雖然姚明因傷勢問題無法參加比賽,但是隨隊訓練的姚明依然成了中國隊最熱門的球員。此時的姚明飽含報國熱血,2006年的日本世錦賽對中國隊是最直接的考驗。面對所有記者,姚明都是一句話:“對不起,我接受采訪必須要經(jīng)過我的經(jīng)紀人?!碑敃r的姚明身上背負的壓力令這位一向以幽默著稱的巨星都不敢亂說話。
易建聯(lián)是另外一個備受期待的球員,瘦弱的身體和不完善的進攻技術,在國際賽場上展現(xiàn)出來防守方面的弱勢,得不到系統(tǒng)而科學的鍛煉,阿聯(lián)在2004奧運之后,始終無法以爆發(fā)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與籃協(xié)糾纏之后大熱的球員孫悅在比賽中展現(xiàn)了他有別于中國其他后衛(wèi)“叛逆”的一面,給了全國球迷一個驚喜,但這支球隊只有朱芳雨一人發(fā)揮堪稱穩(wěn)定,最終小朱進了斯杯最佳陣容。而這支國家隊基本上就是09年亞錦賽的主力框架:孫悅、劉煒、易建聯(lián)、王仕鵬、朱芳雨,唯一缺少的是王治郅。最終在澳大利亞和立陶宛都派出不少主力隊員的情況下,中國奪得第四名。
2006年的斯杯堪稱經(jīng)典,為了備戰(zhàn)即將來臨的日本世錦賽,參賽的幾只隊伍都派上了大部分主力來磨合陣容。希臘的帕帕盧卡斯和斯潘諾里斯、德國的諾維茨基、巴西的巴博薩和瓦萊喬、澳大利亞的狀元博格特和后衛(wèi)布魯姆、法國的帕克和皮特魯斯以及中國的姚明,斯杯上演NBA球星秀。雖然中國隊最終只是擊敗澳大利亞,成為本屆比賽的第五名,但是這次比賽的含金量,和如何與強隊打硬仗的經(jīng)驗還是給了中國不少幫助,王仕鵬在2006世錦賽上的經(jīng)典絕殺絕對有本屆比賽的功勞。
“本場比賽的獲勝對中國隊而言意義重大,中國隊將帶著自信出征世錦賽,全隊目標明確,世錦賽上一定不會輕言放棄,力拼八強。”姚明在賽后說。而這屆比賽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王治郅歸來。他的回歸不僅補充了內(nèi)線留下的防守空缺,更是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男籃的進攻手段。
斯杯的2007處于一個很尷尬的時期,同樣是為了備戰(zhàn)奧運會,中國隊此前邀請的一系列強隊都因為參加奧運會的各種預選賽而放棄了遠赴重洋來中國比賽。最終安哥拉一如既往地赴約,而歐洲的隊伍換成了斯洛文尼亞、澳洲的新西蘭和美洲的委內(nèi)瑞拉這些“非主流球隊”前來參賽,為了湊齊6支球隊的規(guī)模,甚至出現(xiàn)了美國NBDL大使隊這樣不倫不類的“國家級別球隊”。
姚明再次缺席,使得本屆比賽變成了剛被雄鹿隊以六號簽選下的易建聯(lián)的獨舞時刻。但此時,中國隊的戰(zhàn)術依然沒有任何偏向易建聯(lián)的跡象,模擬“姚明打法”成了比賽的重要任務,這也給隨后2009年的亞錦賽埋下一個巨大的炸彈。國家隊在4年內(nèi)幾乎沒有演練“非姚明打法”,而整支國家隊的主力球員構造從2005年開始就沒有太大變化。最終,在沒有姚明的情況下,2007年斯杯中國隊僅輸給斯洛文尼亞獲得斯杯最佳成績--第二名。
王治郅和孫悅成了本屆比賽的最大亮點,雖然天賦驚人,但孫悅始終無法得到一個穩(wěn)定的競爭環(huán)境,這也是孫悅成長中最為遺憾的。而王治郅,以他的籃球智商,如果給他姚明般的勤奮,也許中國隊現(xiàn)在是另外一種打法。
2008是一個神圣的數(shù)字,姚明的骨傷讓全國球迷嚇了一大跳。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康復之后,姚明有意加快了自己的復出步伐。斯杯成了姚明正經(jīng)的復出賽,但是奧運會來臨前夕,多支球隊都留在國內(nèi)備戰(zhàn),并沒有參加奧運會的俄羅斯、塞爾維亞來華陪太子讀書。唯有非洲人民安哥拉緊緊團結在斯杯周圍,最終中國隊遺憾地以一分的劣勢輸給安哥拉得到亞軍,但是考慮到姚明的威力最多只使用了50%,因此中國隊在奧運會上還是有些許優(yōu)勢的。
斯杯思考
從2006年的“小世錦賽”到2009年的雞肋比賽,即使程萬琦對媒體再謹慎,這個杯賽已經(jīng)很難再吸引高水平的運動員千里迢迢前往中國比賽。從賽程上來看,斯杯都是在夏天舉行,而這些正好是各大聯(lián)賽放假的時間。但有個問題是:有時間不代表大牌們會來打比賽。況且斯杯這樣的比賽本來就是各國籃協(xié)的“福利型比賽”,他的存在并沒有太大影響力,全部都是在中國舉行,有點閉門造車的意思。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NBA,因為戰(zhàn)線太長,類似于特科格魯和皮特魯斯這樣的明星球員,一直要打到6月中旬,與家人和休息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誰愿意千里迢迢跑來中國進行一場對自己并無太多好處的比賽呢?除了這些已經(jīng)確立了地位的球星,另外一些主力球員或者主力替補球員,大多選擇在夏天苦練身體和技術,為了新賽季的來臨而努力。斯杯的獎金比起新賽季的合同來講,的確是微不足道。一些國家隊的邊緣球員,倒是很愿意來參加比賽,但實際上,中國球迷們真的希望看到一支國家二隊來參賽嗎?
前有奧運會,后有世錦賽,中間還夾雜著各大洲的錦標賽,斯杯生存的空間其實已經(jīng)不大了。
如果想要絕處逢生,就必須“生變”。畢竟斯杯是在中國舉辦的一個國際賽事,程萬琦老爺子千辛萬苦弄來的一個被國際籃聯(lián)認可的比賽,中國籃球需要好好把握。比起足球國家隊花費人力物力,漫無目的地在歐洲和美國尋找熱身隊伍,在本國舉行一屆素質還不錯的斯杯是很好的選擇。而吸引對手無非三個方面:
金錢誘惑
黃金聯(lián)賽能夠在雜亂無章的各種田徑比賽中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與他赤裸裸的黃金誘惑有著莫大的關系,雖然NBA球員賺得滿缽,但籃球整體收入始終無法比擬足球。大多數(shù)籃球運動員并不能依靠這份職業(yè)賺到太多的錢,如果能夠提高獎金,將成為吸引別國優(yōu)秀運動員參賽的一大利器。斯杯的冠軍獎金只有3萬美金,加上籃協(xié)的“剝削”,冠軍隊的主力隊員也許還能拿到3000左右美金,替補球員們甚至只有1000-2000美金。遠赴重洋,歷時一周的時間,冒著受傷的危險,只有對他們來說忽略不計的幾千美金,的確沒有吸引他們來華的理由。更慘的是亞軍,他們只有1.5萬美金。至于其他的球隊,就只是義務勞動罷了。
而一名打CBA的外援,真實的月薪一般都是5萬美金起,加上比賽的獎金,每周可以拿到1.5萬到2萬美金的工資并沒有太大問題。而且想想CBA外援并非各國知名球員,試想如此獎金制度如何可以吸引到別國優(yōu)秀球員來訪?
斯杯目前的獎金制度是由國際籃聯(lián)和中國籃協(xié)共同承擔,如果中國籃協(xié)能夠放長眼光,前期給與一定的投入,加大獎金力度。隨之而來的廣告收入和門票收入也將會成為很大的一塊(2009年8月鳥巢的意大利超級杯足以證明),再加上這樣的比賽對國家隊的提高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領導們拿出一點魄力來,不要再讓3萬美金這樣業(yè)余比賽的獎金出現(xiàn)在國際大賽上,相信斯杯還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
高層壓力
從根本上來改變比賽的意義,世錦賽和奧運會的獎金也不多,但是由于這兩項比賽對國家隊的意義不言而喻,所以斯杯如果想要異軍突起,高層的壓力是很好的手段。如果國際籃聯(lián)能夠給參加斯杯的比賽施加壓力,與國家隊的成績掛鉤,也是很好的選擇。
改革賽制
另外一方面,由一年一屆改革成兩年一屆,因為斯杯是在夏天比賽,2006年斯杯的驚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斯杯選擇在世錦賽和奧運會前進行比賽,把斯杯變成各支球隊備戰(zhàn)大賽的最后熱身賽,也許會收到奇效。比如網(wǎng)球,在四大滿貫賽之前,都會有一些很不錯的ATP賽事能吸引眾多大牌參加。
另外一個極端的選擇是轉移陣地,如果斯杯希望全球化一點,那么在全球舉辦斯杯則是很好的振興理由。
斯杯進行時
2009亞錦賽讓全國人民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了籃球身上,所有人都想看看,沒有姚明的男籃究竟究竟在亞洲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易建聯(lián)在賽前為自己的肌肉充了點氣,看起來“易核心”將成為中國男籃的新希望。第一場熱身賽,阿聯(lián)拿下30分,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接下來阿聯(lián)在禁區(qū)內(nèi)蠻干式統(tǒng)治性的打法讓很多人驚呼:中國的亞洲霸主毫無疑問。
保衛(wèi)天津衛(wèi)!這是一家媒體在賽前給出的警告式賽前動員宣言。而實際上,包括中國籃協(xié)在內(nèi),從球迷到隊員,沒有多少人認為自己在主場迎戰(zhàn)亞洲的對手會有什么問題。郭士強雖然年輕,但是這支隊伍有易建聯(lián)和王治郅坐鎮(zhèn)內(nèi)線,還有朱芳雨、劉煒、孫悅和王仕鵬等奧運主力坐鎮(zhèn),除了少了一個姚明,其他的幾乎沒有太大區(qū)別。
于是,在室內(nèi)溫度高達40度的環(huán)境下,中國男籃在上億觀眾汗流浹背的關注下極為難堪地輸給了伊朗,從前被我們稱為波斯外族的球員。易建聯(lián)徹底被哈達迪限制,大家直到此時才突然想起來:原來阿聯(lián)還是阿聯(lián),他并沒有在更高水平的環(huán)境中證明過自己。他還需要更多地提高,亞洲NO.1,現(xiàn)在是哈達迪,而不是他。
最大的輸家是郭士強,某知名評論員在電視上劈頭蓋臉地批評讓中國男籃的失利全部背負到郭士強身上,還有一個矛盾點則是易建聯(lián),在與哈達迪的對決中,阿聯(lián)顯得畏手畏腳,絲毫沒有打出他此前霸氣十足的比賽。但真實的情況是阿聯(lián)和郭士強的錯誤嗎?后衛(wèi)線的羸弱一直沒有解決,朱芳雨沒有替補、王仕鵬沒有替補,中國男籃后繼無人,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斯杯只是一個讓中國籃協(xié)掩蓋自己弱點的比賽,但籃協(xié)這只鴕鳥以為把頭埋入沙子就能掩蓋問題的想法是十分猥瑣的,而郭士強沒有給籃協(xié)任何機會,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結果,中國在面對土耳其三隊和澳大利亞水貨隊的比賽中連續(xù)遭遇絕殺,不得不與完全不夠職業(yè)的安哥拉年輕黑人小伙子們爭奪第三名。
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
斯杯第三名,這是中國隊在斯杯中第二次拿到倒數(shù)第二的成績。上一次是在2006年,中國隊只贏了有博格特和布魯姆的澳大利亞隊,輸給了群英薈萃的希臘、德國和法國隊。相比起來,這一次的失利會對中國籃壇產(chǎn)生多么悲觀的影響。
“因為一場失利,也許會對整個中國籃球的發(fā)展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們最擔心的?!敝@球評論員蘇群在2009年亞錦賽結束之后曾憂慮地說道。如今他的預言很可能會成為現(xiàn)實,斯杯的失利會讓中國男籃從奧運會時的國際級隊伍瞬間蛻變?yōu)閬喼藜墑e。而CBA聯(lián)賽的虧損,以及一系列制度的改革,CBA賽制的朝令夕改,都是壞根基的事情,比起亞錦賽和斯杯的失利,CBA聯(lián)賽的破壞對中國籃球影響更大。
中國男籃在斯杯的第一場比賽中打出了久違的配合和氣勢,王磊和李曉旭的發(fā)揮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此前亞錦賽中得不到太多機會的蘇偉和王磊都成了球隊的中流砥柱,而王磊的突破和內(nèi)線沖擊讓我們眼前一亮,孫悅更是打出了中國魔法師的數(shù)據(jù),8分6個籃板7次助攻。中國隊內(nèi)外結合,幾乎讓安哥拉隊毫無還手之力。中國隊夢寐以求的戰(zhàn)術配合,隨著一些新球員的上場,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是,中國隊的對手是安哥拉。這支球隊并非以往的非洲冠軍,此次出戰(zhàn)斯坦科維奇杯只是派出了二隊。隊中僅有后衛(wèi)米爾頓·巴羅斯打過北京奧運會。不過當時他出任的是替補控衛(wèi),發(fā)揮平平。而這竟然也是這支安哥拉隊中最大的明星了。這支安哥拉隊,不僅丟失了以往超強的沖擊力,以往精準的三分球也絲毫不見蹤影。中國隊只是在這樣的隊伍上打出水平,并不足喜。
不久前的亞錦賽悲劇似乎轉眼就被男籃們忘記了,一股樂觀的情緒再次開始在隊內(nèi)蔓延。第二場迎戰(zhàn)澳大利亞時,中國隊始終都沒有意識到他們在高強度對抗下的弱勢??v然這支球隊擁有很好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王磊、李曉旭等人也的確聽話,但是他們能力上面的確有差距,沒有國際大賽經(jīng)驗,缺乏穩(wěn)定性等方面都是他們最大的問題。
果然,澳大利亞人給了中國球員當頭一棒。在比賽還只剩下3分多鐘時,張慶鵬的三分球幫助球隊領先了10分。但此時,不會打關鍵球和球隊臨場變化太死板的缺點再次暴露,澳大利亞的連續(xù)突破打出一波6比0的小高潮,在比賽只剩下1分鐘的情況下,中國隊僅領先1分。這時,斯杯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現(xiàn)了。中國隊領先1分,比賽只剩下7秒鐘時,胡雪峰拿球快攻,此時李曉旭已經(jīng)快下到籃下了,只要胡雪峰選擇傳球,中國隊就可以輕松得到兩分,并且鎖定勝局。但遺憾的是胡雪峰沒有選擇傳球,而是選擇運球之后傳給外線的孫悅,澳大利亞隊員弗曼眼疾手快將胡雪峰的傳球搶斷,接著造成犯規(guī),兩罰全中。比賽只剩下5.1秒,王治郅的背身單打再次被對手搶斷,中國男籃以74比76失敗。
這是一場典型的中國男籃式失利,以往在國際大賽中,后衛(wèi)線被搶斷或者失誤幾乎成了中國男籃潰敗的定式。劉煒成為唯一一個可以在安全護球過前場而又有突破快攻的后衛(wèi),孫悅現(xiàn)今在隊內(nèi)更多地擔當小前鋒和攻擊后衛(wèi)的位置,胡雪峰和張慶鵬在面對國際大賽的對手時往往顯得心有余力不足。當初老尤寧可用青澀的陳江華也不用胡雪峰,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胡雪峰的防守和速率與現(xiàn)今高水平后衛(wèi)還有差距,當你的動作在對手面前猶如慢動作回放時,難道你準備跟對面放上“加速引擎”的球員PK?
而與土耳其隊比賽被決殺,有點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意思了,中國男籃在連續(xù)失利之后,郭士強也開始試驗新的戰(zhàn)術,首發(fā)放棄王治郅,改打小個陣容,雖然這樣的打法并沒有起到太好的效果,但至少證明了中國男籃正在改變,變陣期的陣痛是正常的,中國男籃需要的不是一場無聊的勝利,而是真正的成長。
本屆大賽,中國隊啟用的兩名新后衛(wèi)胡雪峰和張慶鵬沒有任何的收獲。王磊在首戰(zhàn)對陣安哥拉時打得很精彩,突破和遠投以及組織同樣優(yōu)秀,影響王磊成長的最大麻煩就是他的傷病問題,大傷小傷加起來已經(jīng)讓王磊的身體素質下降了不少,斯杯再次受傷,也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天妒英才。李曉旭則是中國隊最大的收獲,他的拼搶籃板和橫向防守能力都是中國內(nèi)線十分需要的,布澤爾和斯科拉,他們都是這個類型球員的翹楚。
沒有易建聯(lián)的斯杯,可以看出男籃的窘迫,客觀地說,郭士強的戰(zhàn)術并沒有離譜到讓男籃水平急劇下降的程度,歸根結底是因為這支平庸的球隊并沒有讓中國隊產(chǎn)生脫胎換骨的能力。姚明歸期未定,“易核心”必須堅持下去,男籃整整5年沒有磨合無姚打法,亞錦賽的失利并不能證明中國男籃就一蹶不振。
孔子曾登高而言:逝者如斯夫。5年過去了,我們終于開始正視沒有姚明的日子,黑暗不會永遠停留,它是為了黎明而準備,如果男籃和CBA能夠繼續(xù)努力下去,相信時間會帶我們重回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