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衛(wèi)東
[摘要]吉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在基層單位全面開展的創(chuàng)新立業(yè)活動(以下簡稱活動),實質上是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的管理工作。而目標與管理則是活動的兩個重要方面,在相等重要又相互和諧作用的同時,實踐證明只有管理的過程大于績效的考評結果,績效的產生才是真實的、科學的、富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僅從活動的管理方面陳一己之見。
[關鍵詞]基層單位 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 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10201-01
一、活動管理的依據
——理論上主要是目標管理(含項目和指標體系)、績效考評(亦稱考核、評估)及實踐上的外省有關部門的成功經驗。
吉林省廣電局《首屆全省廣播電視創(chuàng)新立業(yè)活動方案》的出臺是在2001年5月。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一是我國政府機關職能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二是全國廣電系統(tǒng)正處在組建“集團”、“做強做大”的政治體制改革濃烈氛圍中;三是各行業(yè)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改革,如本行業(yè)中的職能職責劃分、崗位責任制、承包及指標管理辦法等;四是我國行政管理引進西方管理經驗試行的目標管理、績效考評形成新的潮流。《方案》正是適應了這種深化改革的政治環(huán)境,結合我省廣電系統(tǒng)實際而在管理上創(chuàng)新的一種嘗試。目標管理是由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1957年提出來的,被稱為“管理中的管理”,是一種被廣泛接受的管理理念和應用成熟的績效考核模式,如今已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yè)。目標管理的本意是指由下級與上級共同決定具體的績效目標,并且定期檢查完成目標進展情況的一種管理方式。由此而產生的獎勵或處罰則根據目標完成情況來確定。目標管理不是用目標來控制,而是用它來激勵下級。
二、活動管理的實踐
——效果上表明了全省廣電系統(tǒng)干部職工的認同和親和,并初步形成了目標戰(zhàn)略管理的發(fā)展態(tài)勢。
認同感和親和力首要源于績效目標的本身作用,主要體現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目標的分解緊密結合實際。即活動的指標體系采用管理理論的kpl關鍵指標(即用20%的具體關鍵指標進行分解,代表80%的工作量化),按政績和業(yè)績、工作和業(yè)務流程、集體和個人分別進行分解,再按組織結構及個人崗位目標審視。第二層次目標的導向以宣傳工作為中心、以事業(yè)和產業(yè)為基礎、以當地黨委、政府首肯為憑據、以國家廣電總局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為重點、以基層單位自主創(chuàng)新的實踐經驗為調整,使活動的開展重點突出、思路明晰、引導有力。第三個層次目標的戰(zhàn)略是長短結合、通過一年一屆的活動把全省廣電這艘航母做大做強。目標戰(zhàn)略管理的發(fā)展態(tài)勢主要表現在:一是使基層局、臺等單位具有了明確、實用、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指標體系和戰(zhàn)略目標方向,從而避免了廣播電視事業(yè)“重發(fā)展、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重電視、輕廣播,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以及部分局、臺“一切都在混亂制造的經驗和經驗制造的混亂中生成”的混沌狀態(tài)。二是基層單位都程度不同地實行了績效目標管理,使行政職能轉變、崗位職責確定、各種目標、指標管理有了一定的規(guī)范。三是正確處理好了經營與管理的關系,為基層自主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定的空間。省局每年在活動檢查中或檢查后都要充分聽取基層局、臺意見,并做好雙向溝通工作,然后才形成一年一屆的調整后的方案,始終把目標的設定放在為基層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經營、自主管理的服務上,從而保證了活動的生機與活力。四是通過績效目標的管理工作,使全省宣傳工作有起色、事業(yè)建設出成果、產業(yè)效益大增長。僅從筆者所在單位來講,從2001年到2005年我局屬電視臺在省電視臺用片(稿)連續(xù)五年名列前茅,2005年達到800多篇。同時五年來投資7000多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廣電大廈拔地而起,技術數字化改造初具規(guī)模,產業(yè)收入(廣告、有線電視和其他信息服務等)大幅度增加,連續(xù)五屆被省局評為先進單位,一改八百里瀚海貧窮落后的局面。五是產生并逐漸形成了比較理性的目標導向、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氛圍。
三、活動管理的發(fā)展
——不平衡主要表現在認知程度的高低不一,管理層次的深淺不同,戰(zhàn)略目標與個人的崗位責任聯(lián)系不緊,理論指導實踐缺乏一定的力度,考評(評估)大于管理還一定程度地存在。
簡括的這些表現,究其原因深層次地說,首先在價值取向上的功利、浮躁思想導致了績效大于程序,結果大于過程的現象發(fā)生。筆者通過每年一度跟隨省局到各地聯(lián)合對活動進行檢查發(fā)現個別局、臺在歡呼禮贊、夸大其詞中甚至摻雜使假,使檢查組很難弄清真實的績效。這種不正確的正績觀、發(fā)展觀是受社會歷史轉型時期價值取向多元、實用,以及官場上不正確的浮夸風造成的,致使活動開展的不扎實、目標落不實、真相難查實、甚至有個別項目績效不真實。其次在管理層次上的局、臺不分導致了“管”“辦”不清或只“辦”不“管”,從而形成了活動落實層面的中間灰色或空白地帶。局臺合一或局似臺又不是臺的這種即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體制關系,導致了臺依賴或依靠局的即“管”又“辦”,局憑臺的支持或維持,即是活動的一個主體(局臺合一),又是一個附體(局臺兩個主體),還是一個即主又附混合體,所以在落實活動各項指標中,各級局機關既負有行業(yè)管理的職能,又擔負事業(yè)發(fā)展、產業(yè)興盛的職責。這樣在局、臺之間不免產生相互依賴不好具體落實指標的灰色或空白地帶,無形中阻礙了指標的層層落實,一些局臺只能靠口頭或心理默契來約定完成。
四、活動管理的走向
——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目標指標管理體系的運行機制,使管理走向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的軌道,進而提高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
如何使活動健康、深入地開展下去?筆者認為主要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對目標管理認識的價值取向上要與時代合拍、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協(xié)調、與正確的政績觀相聯(lián)。只要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產生認知,也才能自覺主動抓好活動的開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對目標(指標體系)的設定上要更加科學、完整、有效??茖W是指要與我省廣電系統(tǒng)的“十一五”規(guī)劃相聯(lián)系,然后在活動中分步實施;完整是指要與基層單位的計劃相合拍,有屬有種、相得益彰;有效是指在具體操作上切實可行、卓有成效。據報道中國政府績效評估指標即將面世試行,這套指標體系由職能指標、潛能指標、影響指標3大類、33項指標組成。這一指標體系原由國家人事部牽頭完成,現已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筆者以為我省廣電局開展的活動已歷經五年,每年都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對目標指標進行修改調整,時至今日已形成2大類(先進集體和優(yōu)秀個人)12項27個子項的指標體系,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管理財富。在第六屆活動方案的調整上建議請省內外有關專家予以把關定向、進一步完善目標指標體系,使這一體系更具有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為全國廣電系統(tǒng)的現代管理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