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柏
要認識一個城市的特征其實不需要太多時間,有一兩個符號就行了。愛丁堡就是這樣。有一硬一軟兩個就抓住了。硬的是城市的建筑飾面,幾乎大多是厚重的花崗石面,滄桑而悠遠。軟的是格子呢,各種色澤的配置把這蘇格蘭的民族風韻表現得淋漓盡致。不論在哪家商店,衣披、裙裝、領帶、圍巾、地毯,反正你想得到的地方都延伸了它的身影。
當然,格子呢的最佳用處還是用它做裙子。如果一個蘇格蘭男子沒穿上格子呢裙,在當地人的眼里肯定會少好多男子氣。因為最初的格子呢裙是蘇格蘭的軍服組成,它可是伴著刀光劍影而流傳至今的。
那天,送我們去斯凱島的司機兼導游,正是穿格子呢裙的,雖然他實在是個不大生猛的小老頭兒。
有趣的是,他上來先宣布了一個小規(guī)定:現在的車上座位是先來后到隨便坐的,從明天開始,各自往上移一排;現在坐第一排的人明天到最后,以此類推。幾乎所有的乘客都不反感這一提議,相反眼光里有一種贊許。這當然是一種智慧,用最簡單的公平法則,規(guī)范了人的行為,因而也避免了國內常見的搶位置引發(fā)的爭執(zhí)與不雅。
從后鏡看去,穿格子呢裙的老人盡管毛發(fā)稀松,但挺精神。裙面下的長筒襪白凈有款,皮鞋锃亮,倒扣的麥克風讓他的臉增添了好些行者的瀟灑。他在駕駛座上,一如多角色的推銷員,開始聲情并茂地介紹起沿途景觀來。你會發(fā)覺他身上的職業(yè)特質,那就是融入,你幾乎找不到隨勢敷衍的痕跡,而實在是一個盛情待客的主人。他最醉心的事是推介蘇格蘭民歌,每到一處,只要能和當地景觀相關聯(lián)的,他都會選出情景相符的歌來,這功夫很是到家。
有意思的是,在許多留有古跡的勝地,他不是指點一下讓你們自己玩去,然后在車上睡大覺,而是把車一停,下來理了理裙襪,便帶客人走了進去。那是蘇格蘭高地,好多景觀在山嶺之中,他似乎沒半點倦意,邊說著,邊把我們領入其間。他走得急,吆喝著后邊的人,只看見他的格子呢裙邊在陽光下輕翻……
把蘇格蘭格子呢拿在手中細看,發(fā)現它好柔軟有質感,而縱橫相交的線條帶著自己的色澤進入到美妙的圖案中。通常是艷色的底,然后是多彩的格。
摘自《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