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飛躍
如果一個俄羅斯人把他美國朋友家的馬桶用壞了,結果會怎么樣?答案是:假裝什么也沒發(fā)生,忘掉,拉倒。
但是,如果這個俄羅斯人用壞的是他美國朋友在太空中的馬桶呢?答案是:美國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這樣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不久前的國際空間站上——據(jù)俄羅斯《真理報》報道,因為俄羅斯宇航員的伙食太好,導致糞便過硬,因此在借用美國同行的廁所時,用壞了對方的馬桶。而他們得到的“回報”就是:以后休想用美國人的馬桶!
這一樁“爭廁丑聞”傳遍天下,引發(fā)了美俄民眾的口水戰(zhàn),甚至有人將此提升到政治的高度,認為兩國宇航員在如廁方面的不和會導致兩國外交上的糾紛。
雖然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用壞了廁所就肯定要修,而修一個太空廁所,竟然要耗資1900萬美元。而且,為這個世界上最昂貴廁所買單的不是肇事者,而是美國的納稅人。
量臀定制的太空馬桶
在太空上廁所并不是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
在尤里·加加林時代,上太空廁所的問題還不存在。這位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前蘇聯(lián)人繞著地球軌道飛行了1小時48分,“引而不發(fā)”并不是一個問題。
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艾倫·謝潑德就郁悶得多了。雖然他的飛行時間只有短短的15分鐘,但因為火箭發(fā)射時間一再推遲,他只好在太空艙里呆上幾個小時。最后,這個可憐的人尚未“升天”就忍不住尿濕了宇航服。那次事故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美國宇航員都是在兩腿之間墊上一層厚厚的“尿不濕”,以防止尷尬再次發(fā)生。
相比之下,前蘇聯(lián)宇航員則幸福得多——他們都擁有根據(jù)他們的臀部大小定制的自動馬桶,獨一無二。
不管你信不信,在2007年之前,大多數(shù)時候,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宇航員都要到俄羅斯同行那邊去借用廁所。直到該年的7月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才宣布,他們將斥資1900萬美元為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購置一套俄羅斯制廁所系統(tǒng)。
這個廁所的造價聽起來有點貴,但重要之處在于,這套系統(tǒng)可以將排泄物匯集到一塊,接著采用三個過濾步驟凈化液體,使所有的污水轉化為純凈的飲用水。
喝尿?是的,如果不把宇航員的尿液轉化成飲用水,而像此前那樣將小便撒向飄渺的太空,除了麻煩,還得攤上一大筆錢。據(jù)統(tǒng)計,國際空間站上的每個宇航員平均每天都要使用大約4.4升左右的水,包括飲用和洗漱等。這意味著每名宇航員每天花費的水費就高達約5萬美元,喝一杯水就價值3000美元。算來算去,還是采用俄羅斯的設備比較劃算。
2008年,這套新廁所設備正式交付空間站美國艙段使用。
吃得好了,廁所壞了
曾經(jīng)有一段日子,因為空間站上美俄兩國艙段上的廁所設計相差無幾,所以他們工作的時候,可以經(jīng)常根據(jù)就近原則跑到對方廁所去“串門”。然而,最近俄羅斯人的一次改善伙食,打破了這個平衡。
據(jù)報道,美俄兩國宇航員的食譜太過懸殊,連美國宇航員自己都承認俄羅斯人吃的種類更加繁多,美味可口。他們的食譜上有300多道菜,比如空間站的指令長瓦萊里·克朱恩的一日三餐就包括:
早餐:凝乳和堅果、加堅果的馬鈴薯泥、無糖咖啡、維生素片;午餐:肉末羅宋湯、蕎麥燉牛肉、面包、紅醋栗汁、無糖茶;晚餐:米飯和肉、花椰菜和奶酪、堅果、加糖的茶。別忘了,還有夜宵:牛肉干、腰果、桃、葡萄汁。
美國宇航員的伙食也不差,但總體而言,他們是定量供給的,一般都只是進口的水果、蔬菜、海鮮和低脂肪肉類。據(jù)說該食譜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讓美國宇航員的排泄物更為柔軟,以便更容易地進入廁所污水系統(tǒng)。
但他們當然沒有想到,俄羅斯人老跑來借用廁所,結果就導致某天出現(xiàn)了故障。宇航員們感到十分惡心,四處飄蕩的臭氣讓人無處可逃,因此,懊惱的美國宇航員決定再也不讓俄羅斯人上他們的廁所。
不僅如此,懊惱的還有美國政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得不從俄羅斯重新訂購了一套馬桶。賠償別指望,價錢也沒有因此有絲毫的打折,還是1900萬美元。
當然,美國人也可以不買這一套“坑人”的設備,但問題是:你難道忍心讓宇航員們蹲在太空艙外方便嗎?
(劉曉麗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