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攝影,熱愛風光攝影,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們投入自然的懷抱,心靈受到陶冶,還用相機把美好留駐,慢慢欣賞。
不少攝影愛好者把攝影當成業(yè)余愛好,當然可以,自己拍攝的精美照片,掛在家中,自娛自樂,或者好友之間用圖片講講故事,都是很愜意的事。
隨著數(shù)碼相機的日漸普及,拍照片的人越來越多,一個比賽下來,作品動輒成千上萬張,大型一點的比賽甚至幾萬張。作品的數(shù)量多了,但同時也有個現(xiàn)象,那就是能讓人眼睛一亮的好照片并不多,什么原因?模仿,重復,或者著名景點的作品太多,甚至一類就有幾百張。攝影人不停地復制,只不過相機的型號不同而已,逼得評委非要找出不同的作品才肯罷休。有人曾不客氣地說有些風光片是“美麗的垃圾”,也許這樣說是有些偏激,但這些作品一旦進入公共視野,就要接受評委和讀者的評判,如果不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新意,或更多的享受,帶來的就是無奈,或是不屑一顧。對于多數(shù)攝影愛好者來說,前期模仿可能是一個過程,但不能太長,長了就容易懶惰,作品里就看不到自己,更談不上進步。我對玩了多少年攝影還追著問光圈,曝光時間、用什么相機拍攝等之類的問題困惑不解:這時候需要問的是怎么想起來拍,為什么這樣拍7技術問題可以探討,但更新觀念,解放思想更為重要!
怎么辦,我覺得第一是要痛下決心,拋棄誘惑,精選個主題,或是花,或是草,或是河,或是海等。比如選擇一座山,最好不出名,最好是你的照片出來之后它才出名,多多拍,好好拍,拍透它,你有組成型的東西,讀者喜歡,自己收獲也多。這可能需要沉寂一段時間,不要緊,你看蛹化蝶不是同樣需要沉寂的時間嗎?
由于條件的限制,前面說的有可能做不到,但即便去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地方拍照,也要力求避開常見的角度,力求和別人不一樣:你拍雄壯,我拍和諧;你拍大場面,我關注小品:你用彩色,我選擇黑白??傊?,要善于觀察,力求突破,這才是風光攝影的魅力所在。
“不一樣”是一種思考,是一種個性,也是攝影師成熟的標志,“不一樣”更是一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