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蘭
摘要:周作人是一個個人主義者,他以人性的二元為基礎,以個人為本位。他倡導人的文學,“用這人道主義為本,對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的文學,便謂之人的文學?!闭菑娜说奈膶W出發(fā),周作人發(fā)現(xiàn)了通俗文學的不足,故加以否定。但周作人又清醒地意識到通俗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并進一步肯定其巨大的影響。正是看到了通俗文學的巨大影響,同時也看到了其平民精神的光輝,只是由于其“文學價值的缺失”,周作人在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找到了一個更合適的文學類型——平民文學,借以闡發(fā)他的“人的文學”的主張。
關鍵詞:周作人;通俗文學;平民文學
中圖分類號:I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5-0211-02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知名作家。從事過文學翻譯,詩歌創(chuàng)作,散文創(chuàng)作。在現(xiàn)代文壇上,周作人以“人的文學”的首倡而開始了文學批評的重要歷程。
一、對通俗文學價值的否定
作為文學批評家的周作人,實際上一直處于純文學之維,暢談人的文學和人生的文學。周作人應該說是很自覺維護純文學的,無論是文學創(chuàng)作,還是文學批評。相反,從其字里行間,我們會感覺到他對通俗文學的不屑一顧,甚至是否定。周作人是一個個人主義者,他以人性的二元為基礎,以個人為本位。他倡導人的文學,“用這人道主義為本,對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的文學,便謂之人的文學。周作人的這一文學思想,有這樣兩個顯著特點:第一,人的文學是以發(fā)揚人性為目的的文學;第二,人的文學是個性和人類性的統(tǒng)一?!盵1]正是從人的文學出發(fā),周作人發(fā)現(xiàn)了通俗文學的不足,故加以否定。
周作人認為應該拿文學當做一件藝術品而去創(chuàng)作或作為一件藝術品而對它加以鑒賞,然而通俗文學往往“流行于中等以下的社會,其中雖間有佳作,當?shù)闷鹞膶W名稱的東西,大多是迎合下層社會心理而作,所以千篇一律,少有特色?!睂νㄋ孜膶W而言,其創(chuàng)作者的地位不高,多是些“低級的文人”,“仿佛同畫工或是說書的一樣,他們也自稱作戲作者”。他們往往“單依文學為謀生之具”,“如專依賣文糊口,則一想創(chuàng)作,先須想到這作品的銷路,想到出版者歡迎與否,社會上歡迎與否,更須有官廳方面的禁止與否,和其他種種的顧慮”,“作書的目的,不過是供娛樂,或當教訓”。因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通俗文學作品儼然成了“低級的東西”,“都不是正路的文學,而是來自偏路的”。這樣的創(chuàng)作不是源于作者的個性和自由,而是舍棄了個性去迎合大多數(shù)的心理,這顯然是周作人最瞧不起的,所以他有“到處得到歡迎的《禮拜六》派的小冊子,其文學價值仍然可以等于零”的評價。
他說:“文學家雖希望民眾能了解自己的藝術,卻不必強將自己的藝術去遷就民眾:因為據(jù)我的意見,文藝本是著者感情生活的表現(xiàn),感人乃其自然的效用,現(xiàn)在倘若舍己從人,去求大多數(shù)的了解,結果最好也只是‘通俗文學的標本,不是他真的自己的表現(xiàn)了?!盵2]
這樣,在周作人眼里,通俗文學的詬病正是舍棄個性,迎合大多數(shù),盡管受到一時大眾的歡迎,其文學價值微乎其微。周作人認為,一個有個性的作家,應當獨立自由的表現(xiàn)他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不能聽命于別的個體,甚至也不能聽命于來自社會和民眾的要求?!皯暥疾荒軇?chuàng)造出真正的文學作品” 。反言之,通俗文學缺乏文學價值,不是真正的文學作品。
二、對通俗文學影響的肯定
盡管對通俗文學有著“文學貴族”與生俱來的偏見,周作人仍然是一位寬容的批評家。
文學是什么?周作人所下的定義是,“文學是用美妙的形式,將作者獨特的思想和感情傳達出來,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種東西?!盵3]他解釋說,“這‘愉快是有些爽快的意思在內,正如我們身上生了瘡,用刀割過之后,疼是免不了的,然而卻覺得痛快,這意思金圣嘆也曾說過,他說生了瘡時,關了門自己用熱水燙洗一下,‘不亦快哉。這也便是我的所謂愉快。當然這愉快不是指哈哈一笑而言?!薄霸谖覀兊钠つw作癢的時候,我們用手去搔那癢處,這時候是覺得愉快的,但用力稍過,便常將皮膚抓破便又不免覺得痛苦了。在文學方面,情形也正相同?!薄拔膶W只有感情沒有目的”?!拔膶W是一種精神上的體操”?!坝刮膶W有用也可以,但那樣也是變相的文學了。椅子原是作為座位用的,墨盒原是為寫字用的,然而,以前的議員們豈不是在打架時作為武器用過么?在打架的時候,椅子墨盒可以打人,然而打人卻終非椅子和墨盒的真正用處。文學亦然?!?/p>
從以上大意看,作為文學只是個人情緒的張揚和宣泄,也即《詩序》上說的;“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笔菫檠云湫闹?。那么什么人需要文學呢?他說:“文學,仿佛只有在社會上失敗的弱者才需要,在際遇好,沒有不滿足的人們,他們任何時任何事既都能隨心所欲,文學自然沒有必要。而在一般的弱者,在他們心中感到苦悶,或遇到了人力無能為的生死問題時,則多半用文學把這時的感觸發(fā)揮出去?!盵4]
周作人將文學分為了三個層次:原始文學,通俗文學,純文學。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他極公正地確認了通俗文學在文學中的地位。他將文學的全部視作一座山,他孜孜以求的純粹文學僅是山頂上的一小部分。純文學以下是原始文學和通俗文學。原始文學是“由民間自己創(chuàng)作出來,供他們自己歌詠欣賞的一部分”。而通俗文學是“比較原始文學進步一些”,“受了純文學的影響”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他說:“影響中國社會的力量最大的,不是孔子和老子,不是純粹文學,而是道教(不是老莊的道家)和通俗文學。因此,研究中國文學,更不能置通俗文學于不顧。”[5]這里,周作人清醒的意識到通俗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并進一步肯定其巨大的影響。
三、文學價值與影響的結合——平民文學
既然研究文學不能置通俗文學于不顧,那么對文學這座大山研究時,周作人發(fā)現(xiàn)高高在上的純文學顯然具有貴族文學的性質。“在文藝不能維持生活的時代”,“只有那些貴族或中產階級才能去弄文學”,這樣的文學“大抵偏于部分的,修飾的,享樂的,或游戲的”,可以假定其具有一種如尼采所說之求勝意志的貴族精神,它“要求無限的超越的發(fā)展”,“幾乎有點出世了”。于是,相對貴族文學,周作人提出了“平民文學”的主張。
“平民的文學正與貴族的文學相反。但這兩樣名詞,也不可十分拘泥。我們說的貴族的與平民的,并非說這種文學是專做給貴族或平民看,專講貴族或平民的生活,或是貴族或平民自己做的,不過說文學的精神的區(qū)別,指他普遍與否,真摯與否的區(qū)別?!盵6]
所以“平民文學應該著重,與貴族文學相反的地方,是內容充實,就是普遍與真摯兩件事。第一,平民文學應以普通的文體,寫普遍的思想與事實。我們不必記英雄豪杰的事業(yè),才子佳人的幸福,只應記載世間普通男女的悲歡成敗。因為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是世上不常見的人;普通的男女是大多數(shù),我們也便是其中的一人,所以其事更為普遍,也更為切己。第二,平民文學應以真摯的文體,記真摯的思想與事實”, “只須以真為主,美即在其中”。
同樣,周作人假定平民文學具有如淑本好耳所說之求生意志的平民精神,它是入世的,要求有限的平凡的存在。周作人認為,僅有求生意志,沒有超越現(xiàn)實的精神,只能陷入現(xiàn)世利祿的自我滿足之中。周作人所言平民精神,實際上也正是通俗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征。例如,元代的戲劇中所宣揚的功名妻妾的團圓思想,正是樂天派的自我滿足的體現(xiàn)。
周作人的結論是“我想文藝當以平民的精神為基調,再加以貴族的洗禮,這才能夠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學?;驈奈乃嚿险f來,最好的事,是平民的貴族化——凡人的超人化,因為凡人如不想化為超人,便要成為末人了?!?/p>
這樣,平民文學成了又較通俗文學進步的文學。所以周作人說“平民文學決不單是通俗文學……因為平民文學,不是專做給平民看的,乃是研究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學。他的目的,并非將人類的思想趣味,竭力按下,同平民一樣,乃是將平民的生活提高,得到適當?shù)囊粋€地位?!盵7]
有些人認為平民文學是單純的通俗文學,是寫給平民的文學。周作人在《平民文學》中解釋過“平民文學決不單是通俗文學。因為平民文學不是專做給平民看的,乃是研究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學。他的目的,并非要想將人類的思想趣味,竭力按下,同平民一樣,乃是想將平民的生活提高,得到適當?shù)囊粋€地位?!敝茏魅颂岢摹捌矫裎膶W”較之陳獨秀所說的“國民文學”、 “寫實文學”、“社會文學”具有更加明確清晰的內涵。
正是看到了通俗文學的巨大影響,同時也看到了其平民精神的光輝,只是由于其“文學價值的缺失”,周作人在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找到了一個更合適的文學類型——平民文學,借以闡發(fā)他的“人的文學”的主張。于是,我們不妨視之為對通俗文學的某種程度的超越,也許周作人本人并沒有這樣清晰的認識,然而旁觀者清。事實上,平民文學確實較通俗文學進步,更趨近于人的文學。
參考文獻:
[1]周作人.人的文學[J].新青年,1918,(5):6.
[2]周作人.自己的園地(散文集)[M].北京:北京晨報社,1923.
[3]尚飛.周作人的新文學源流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4).
[4]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M].北京:人文書店,1932.
[5]權繪錦.周作人的人生觀與文學價值觀[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6]張偉.論周作人“人的文學”觀[J].安徽文學:評論研究,2008,(10).
[7]梁白瑜.從“人”的文學到人的“文學”——論周作人的“人的文學”觀[J].棗莊學院學報,2007,(3).
[責任編輯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