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學科的生命,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根本途徑之一,廣大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那么怎樣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我的體會是: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興趣就是人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認知傾向,要開展好學生課外閱讀,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1.創(chuàng)造氣氛激發(fā)興趣。通過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成材的故事;組織參觀新華書店、圖書館,讓學生感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的樂趣,從而激發(fā)起對書的渴望,對知識的崇拜,形成與書本交友的強烈意向。
2.成果展示激發(fā)興趣。通過舉行“故事會”、“演講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將其閱讀課外書籍所了解到的一些國內外大事要聞、驚險有趣的故事,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等講述給大家聽,每學期組織一、二次書面交流活動,比如在學生之間相互傳看讀書筆記、精美段落摘選等,優(yōu)秀的學校給予表彰獎勵。同時,通過這種做法,教師獲取有關學生課外閱讀傾向、內容的一些信息,更好地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活動。
3.評比激勵激發(fā)興趣。定期組織多形式的閱讀比賽,并給予學生適當?shù)木窆膭?期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xiàn)進行綜合考察,評比出積極分子,表彰先進,樹立典型,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二.向傳授閱讀方法。當代學習科學認為,學習是人們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主動理解和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人的主體積極性的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良好學習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精讀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細讀的閱讀方法。它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精讀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讀法,即首先看看序言、目錄或開頭、結尾,然后從頭到尾地瀏覽,力求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主旨,明確其主要內容。略讀不等于走馬觀花,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掃視。在閱讀中對于某些難點,可采用繞為進的方法,不在一處浪費時間,對于長句要善于抓主干,以免影響進度。
3.批注法。老師在閱讀過程中預先確定閱讀批注的符號和格式,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勾畫圈點或寫幾句心得,隨讀隨寫,既動腦又動手。運用這種方法,有助于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老師不僅要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值得采摘的句子、觀點,隨時記入特制的卡片之中,或直接記于摘錄本中,還要指導學生把大腦中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隨時記錄下來,形成心得體會。
4.速讀法,即不發(fā)音、不轉移視線,用盡量少的時間獲取盡量的信息,并能正確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其特點是快,速度可采用“掃視法”,培養(yǎng)以詞句為單位的整體性閱讀習慣。
5.跳讀法,就是不通讀,擇其所需而讀,因此也可稱為選讀法。跳讀時要做到只掃描最關鍵的詞句,無關的統(tǒng)統(tǒng)的拋開,以培養(yǎng)學生帶著問題,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三.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書海浩瀚,市場上的書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有許許多多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因此,教師在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掌握了閱讀的方法的同時,堅持五條原則、三種方法,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
五條原則是:一是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進一步補充、完善課堂教學。二是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又有當代學生優(yōu)秀范文。三是體裁涉及兒歌、寓言、童話、神話、古詩、記敘文、散文、小說、名人故事、科普說明文等。四是注重教育性、科技性、時代性、趣味性。五是圖文并茂,活潑生動。
三種方法是:一是根據(jù)文體,指導讀同類型文章。老師在教授某種文體的課文時,可在教會學生獨立閱讀后,向學生推薦同類文體的文章,以達到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薦讀物時,可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確定讀物內容深淺,同時,注意趣味性和廣泛性。如學習了《農(nóng)夫和蛇》后,可以介紹寓言集;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介紹安徒生童話讓學生讀。二是根據(jù)作者,指導讀系列作品。老師可以在教授某位作者和文章后,緊接著介紹該作者在這一時期寫的系列作品給學生閱讀。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可以使他們把握該作者的寫作風格。如學習了李白的詩《贈王倫》,教師就可以介紹李白另外的詩讓學生讀。三是根據(jù)內容,指導讀相關的文章,抽時間布置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連的文章,以拓寬知識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讀《周恩來傳》等一些關于周恩來的回憶錄。學生通過閱讀對周總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尚品質才能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柳淑鳳,教師,現(xiàn)居山東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