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倦
那晚,看她主持的《新聞調(diào)查》,主題是“5·12大地震”一年后的回訪。
鏡頭前的她是我最熟悉的樣子,短發(fā),素面朝天,牛仔褲和運動鞋……她走進一年前曾經(jīng)親歷報道的災區(qū),走進廢墟上正在建起的家園,那種感覺像回家——遠遠地呼喚家人的名字,男人女人或者老人和孩子,一起擠在鏡頭前照相,坐在院子里聊家常,將一只出生幾天的小狗狗抱在懷里,然后牽著孩子的手去田野……他們叫她小靜,口氣親切而自然,就如他們真的是她的家人。
那一刻,我再次被她感動,被她素面的容顏和明亮的眼睛。那一刻,覺得作為女人她真美,眼神里散發(fā)著溫暖的光輝。
最初,覺得她是個冷傲的女子,冷傲的感覺來自她的長相,不美,不溫柔,反倒是多了幾分棱角,因為常年外出采訪,總是穿沖鋒衣、牛仔褲和運動鞋,素面朝天。
她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山西人,19歲大學畢業(yè)在湖南文藝廣播電臺主持《夜色溫柔》,三年后卻辭職去到北京廣播電視學院進修電視編輯,電臺主持人不是她的理想。她想要的不是那種溫柔的輝煌。2001年,她走出北京廣播學院,擔任了央視《東方時空·時空連線》主持人。始終不是那種很溫柔愛笑的女子,哪怕在鏡頭前,她認真、嚴肅,無論眼神和聲音。那是一個記者的天分——善于尋找真相,并將一切真相用最認真的聲音告訴所有人。
她做到了,2003年4月,她成為央視《新聞調(diào)查》出鏡記者,她的名字,開始和很多大事件聯(lián)系起來,“非典”、“虎照疑云”、“5·12大地震”、“奧運瞬間”……她的報道,甚至吸引了許多如我這樣平常很少關注新聞的人,不為別的,只為在她的報道中,我們抽絲剝繭,看到我信想要看到的真相。
后來,開始看她的博客,她的文章,她的書。犀利簡約的文字,直擊人心,帶一點冷傲,但充滿力量。
她成了公眾人物,像明星一樣擁有了眾多粉絲,不同的是,她的生活永遠不可能如明星般花團錦簇,相反,她要一直走在陰暗艱辛的路途中,去尋找真相,去呼喚善良。從不懼怕任何威脅,相信正義能夠戰(zhàn)勝一切。
她帶著這樣的信念走進一個又一個故事,只要走進去,她的身份便不再僅僅是一個報道事件的記者,她會成為其中的角色,為此激動,憤怒,難過——并非她缺乏一個記者該有的冷靜,而是她不能夠克制內(nèi)心的良知。為此,我們喜歡她。
柴靜,她這樣介紹自己:柴是火柴的柴,靜是安靜的靜。沒錯,她就像是一根安靜的火柴,聽不見燃燒的聲音,但是誰都可以感覺到那安靜背后足以點燃一切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