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坤
一、世界經濟衰退趨勢開始放緩
(一)金融體系出現趨穩(wěn)跡象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全球金融體系出現企穩(wěn)跡象。美國大型銀行業(yè)績回暖,接受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注資的19家大型銀行基本通過了美聯儲的壓力測試,確保了其在金融危機和衰退中仍能穩(wěn)定運行。富國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美國銀行以及花旗集團的盈利均超預期。同業(yè)拆借市場已經恢復正常,銀行逐步恢復對客戶的借貸活動。美國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公司破產也未對金融市場造成沖擊。從市場流動性風險指標上看,目前3個月美元LIBOR(倫敦銀行間同業(yè)拆息)與OIS(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息差持續(xù)下降,目前已降至56個基點,美國銀行體系的信貸壓力在逐步減輕。這些均表明,美國銀行體系“最壞時期”已經過去,金融體系中的系統性風險已基本釋放。歐洲和日本銀行業(yè)形勢雖不樂觀(歐洲銀行受到東歐危機的爆發(fā)而面臨著壞賬增加、資本縮水以及擠兌風險等),但在美國金融市場好轉的帶動下,歐、日銀行業(yè)也將逐步趨于穩(wěn)定。
(二)全球房地產出現向好跡象
今年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房地產市場顯現向好苗頭。美國房地產市場觸底企穩(wěn),二季度以來,美國新房價格止住下跌態(tài)勢,開始企穩(wěn)回升,4月和5月則分別環(huán)比上漲5.2%和4.2%。房屋購買力指數和新屋開工持續(xù)回升,新屋銷售和新屋開工量也連續(xù)幾個月企穩(wěn)在45.0 萬套的水平。2、3月份,英國住房貸款申請數量環(huán)比分別回升18.4%和4%,5月住房價格環(huán)比上漲2.6%,創(chuàng)6年半以來的最大漲幅。澳大利亞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住房貸款保持連續(xù)6個月增長。
(三)實體經濟漸趨觸底
按照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修正數據,美國經濟今年一季度按年率計算下降5.5%,好于去年第4季度6.3%的衰退幅度,經濟下滑的趨勢有所放緩。與去年第四季度環(huán)比下降4.3%相比,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今年一季度顯著上升,環(huán)比增長1.4%,為2008年以來最好表現。美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xù)6個月回升,目前已升至44.8。消費者信心指數2—5月連續(xù)回升,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逐步恢復。 歐元區(qū)今年一季度GDP環(huán)比下滑2.5%,同比萎縮4.9%,兩項數據均創(chuàng)自1995年開始記錄該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但自二季度起,持續(xù)下降1年多的歐元區(qū)經濟敏感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xù)3個月回升;采購經理人指數自3月開始回升,目前已升至42.6;先行指數從3月起也開始回升,工業(yè)生產降幅持續(xù)收窄,衰退在逐步放緩。
日本一季度GDP環(huán)比下降3.8%,按年率計算減少14.2%,是戰(zhàn)后最大降幅,同時這也是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首次出現連續(xù)4個季度的負增長,顯示日本經濟已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狀態(tài)。但自二季度起,伴隨著庫存調整,日本的采購經理人指數開始回升,目前已升至接近50的臨界點。先行指數也開始轉升,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逐步回升,日本工業(yè)生產狀況已經出現環(huán)比上漲。
(四)大宗商品期市和全球股市雙雙上漲
自今年3月以來,全球期貨市場和股市雙雙出現反彈,反映了人們對經濟即將觸底回暖復蘇的預期。
由19種大宗初級商品合成的CRB指數自去年12月開始回升,截至今年6月份,累計漲幅在30%左右。原油價格漲幅超100%,銅價漲幅超過60%,鋁價漲幅超30%,美國大豆價格漲幅超過50%。
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出現了驚人的上漲幅度,在Bloomberg監(jiān)測的全球92個股票市場中,俄羅斯、秘魯、印度和中國上半年累計漲幅超過50%。截至6月29日收盤,道瓊斯指數收于8529點,雖然尚未恢復到年初的9000點,但與今年最低點相比已上漲了30%。歐洲股市和日本股市的走勢與美國股市走勢基本相同,德國DAX指數從年初的5000點到3月初最低下跌到近3500點后,又重回年初的5000點左右;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和法國CAC40指數也在經歷了3月份的最低點后,基本恢復到年初時的水平;日本日經股指在經歷了第一季度的下跌后,從3月份開始出現強勁反彈,第二季度漲幅達23%,創(chuàng)1995年以來單季最佳表現。
(五)就業(yè)形勢仍在惡化
今年上半年,美國失業(yè)狀況持續(xù)惡化,至6月份失業(yè)率已達9.5%,為26年來最高;與此同時,美國平均周薪從5月的613.49美元降至6月的611.49美元,是近一年來最低。到目前為止,29%的失業(yè)人口失業(yè)時間已達6個月甚至更長,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的最高紀錄。歐元區(qū)失業(yè)率今年上半年也持續(xù)攀升,目前也已高達9.5%,是1999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國際勞動組織(ILO)預測,伴隨危機蔓延,2009年全球失業(yè)率將上升至7.1%,并導致5000萬人失業(yè)。青年人是這場失業(yè)危機的主要受害者之一,該群體失業(yè)率已由2008年的12%上升至2009年的14—15%。
總體來看,金融市場渡過了“最壞時期”,世界經濟衰退趨勢已經減緩。美國經濟學家萊恩哈特和羅格夫對戰(zhàn)后重大金融危機進行的一系列實證研究顯示,銀行業(yè)危機平均會持續(xù)2年;實際房價平均在6年內下跌35%;股票價格在3.5年內下跌55%;失業(yè)率平均在4年內上升7個百分點;產出下降9%;政府債務的實際值平均上升86%。以此為參照,目前這場金融危機在今年第一季度基本達到底部,銀行業(yè)危機已經持續(xù)了7個季度,美國的房價已經下跌了30%,主要發(fā)達國家股票價格跌幅都曾接近或達到50%。
二、世界經濟下半年觸底但復蘇緩慢
(一)全球金融體系尚未穩(wěn)固
通過政府救助和改變會計準則,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股票市場活躍,金融危機暫時得以緩解,但還不能推斷美國銀行業(yè)已經穩(wěn)固。隨著近期美國失業(yè)率的不斷上升,消費信貸、信用卡等新增不良資產的風險可能進一步暴露,不良資產仍然存在上升的可能。銀行賬面上的不良資產尚未完成剝離或核銷,未來是否會有巨額信貸損失及資產減記仍存在不確定性。由于國債供給增加以及長債吸引力的下降,10年期及30年期國債收益率6月底攀升至3.51%和4.32%的水平,均高于3月18日美聯儲公布國債收購計劃前3%和3.82%的水平,若這種趨勢持續(xù),必將抑制長期信貸市場的復蘇。此外,當前歐元區(qū)銀行仍然存在信貸緊張問題,在新的危機面前仍然非常脆弱。為了達到資本充足率要求,歐元區(qū)銀行仍需注入數千億美元資本金,或者將當前的不良資產總額縮減1/3。
(二)美國的消費模式仍處于調整之中,消費難以明顯增長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居民儲蓄率不斷上升,至5月時儲蓄率已從2008年的零左右上升到了5.7%。當前,在美國就業(yè)形勢繼續(xù)惡化的背景下,儲蓄率仍將繼續(xù)上升,消費會相對緩慢。
(三)全球產能過剩將抑制固定設備更新,阻礙世界經濟復蘇
經濟危機的實質是全球產能過剩與全球需求不足矛盾的總爆發(fā)。目前,全球性的鋼鐵、水泥、家電、汽車、住房等行業(yè)產能全面過剩,產品出現積壓。盡管目前各國去庫存化過程正在繼續(xù),并且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只要全球產能仍然過剩,大規(guī)模固定設備更新就不會發(fā)生,世界經濟也就不會很快復蘇。目前,美國制造業(yè)產能利用率目前只有65%,歐盟制造業(yè)的產能利用率也僅有70%左右。雖然世界各國為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了對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但這些投資對經濟的帶動作用短期內很小,這些產業(yè)還沒有成為主導產業(yè)。
(四)世界各國大規(guī)模救市政策造成通脹預期,不利于世界經濟的復蘇
通貨膨脹預期反映在利率方面就是長期利率的急升,美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和歐洲的長期公債收益率都出現了快速上升,長期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也出現了上升,這會抑制購房者的貸款需求,不利于住房市場的持續(xù)恢復。利率的上升也會推高融資成本,不利于其他投資恢復,從而減緩世界經濟的復蘇。
(五)世界主要機構對2009年世界經濟預測
近來,各大國際組織也紛紛發(fā)表預測,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進行重新評估。聯合國LINK組織6月初發(fā)布春季報告,預測今年下半年世界經濟開始復蘇,全年經濟將收縮2.6%。OECD則在6月23日發(fā)布了經濟展望報告,兩年來首次上調了對主要經濟體的預期,認為美國經濟的谷底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出現,美國在三季度可以得到零增長,并在四季度迎來環(huán)比0.5%的正向上升。世界銀行則相對悲觀,近期大幅下調了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月份預測的-1.7%下調到了-2.9%,并認為世界經濟正進入一個增速放緩的時代,要求各國對金融體系實行更加嚴格有效的監(jiān)管。7月8日,由于近日金融市場的狀況已顯著改善,IMF改變了每年兩次預測(春季和秋季)的慣例,發(fā)布今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修正預測,認為盡管世界經濟衰退尚未結束,但正在趨于穩(wěn)定且疲弱的復蘇,預計全球經濟活動2009年收縮1.4%,比4月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2010年擴張2.5%,比4月預測高0.6個百分點。發(fā)達國家在2010年下半年之前仍不會出現經濟活動的持久回升,新興和發(fā)展中國家將在2009年下半年恢復增長勢頭,但地區(qū)間存在顯著差異。
三、要重視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世界經濟衰退減緩有助于改善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huán)境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下降21.8%,6月當月下降21.4%。美、日、歐三大發(fā)達經濟體市場占我國實際外需的60%以上,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6.9%,對歐盟、日本出口分別降低24.5%和20.3%。這三大經濟體經濟在下半年觸底,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huán)境,促使出口貿易需求在年底前得到部分恢復。伴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新興國家在世界市場和國際貿易中將會占有更大比重,我國制造業(yè)可能面臨異常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需要對此進行前瞻性研究,積極調整產業(yè)結構和出口結構。
(二)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可能會改變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不利于我國FDI健康增長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大幅縮減。根據聯合國貿發(fā)會議統計,2008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比上年下降15%,為1.66萬億美元,并預測2009年可能進一步下降30%以上。中國是全球吸收FDI投資最大的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一些跨國企業(yè)或投資者由于資本市場籌資和融資的約束,無法籌措資金對新興市場進行投資。而且,中國制造業(yè)成本上升和利潤率較大幅度下降,也減少了對投資盈利的預期,從而減弱外資對中國投資的意愿。受此影響,從2008年10月份以來,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已連續(xù)8個月下降。2009年前5個月,我國吸收外商投資的實際金額累計為340.5億美元,同比下降20.4%,加大了我國增加投資、刺激經濟的壓力。近期,由于對我國經濟可能先于世界經濟復蘇的預期,大量流動性可能涌入我國尋利,對此要高度重視,對其流動方向加強監(jiān)測和預警。
(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引起我國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從而阻礙經濟復蘇的步伐
各大經濟體紛紛采取的大規(guī)模刺激經濟措施引起的通脹預期,使大宗商品作為抵御通脹的資產重新受到青睞。我國目前仍處于工業(yè)化中期階段,重化工業(yè)時期尚未結束,對資源、能源的需求仍很迫切。全球資產價格不斷膨脹,就會相繼通過貿易或資本交易渠道傳遞到我國,會引起我國初級產品和資產價格的不斷上漲,并阻礙我國經濟復蘇的步伐。
特別需要警惕的是,一旦國際油價上漲過快,將引發(fā)生物能源的開發(fā),從而使越來越多的糧食用于生產燃料,并進而引發(fā)國際糧價的飛速上漲,對我國經濟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作者單位: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