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嫦
寫作課作為高校中文專業(yè)的基礎課,它是以學生為對象,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目的,以系統(tǒng)講授寫作理論知識并結(jié)合進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為內(nèi)容的一門課程。自古云“文無定法”,又云“教無定法”,可見寫作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活的藝術(shù),同時這也注定了寫作教學的困難重重,有時寫作教師全情投入,卻收效甚微,致使教師不無尷尬,常有“吃力不討好”的苦惱。我執(zhí)教寫作課以來,也曾飽嘗個中滋味,為此,不得不努力探索一條“應戰(zhàn)”之路——這也可說是我的寫作教學觀。
一.深化寫作理論知識,指導寫作實踐。
寫作理論知識究竟要不要講,寫作課是以教師的講為主,還是以學生的寫為主,講與寫是怎樣的一種關(guān)系,這些問題已在寫作界爭論多年,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其實,寫作課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學科,雖然它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切實提高,但它又必須體現(xiàn)理論知識系統(tǒng)的科學性、完整性、先進性和相對獨立性。那么從寫作理論自身獨立的學術(shù)價值這個角度來看,寫作課應把講授傳播研究寫作理論體系作為其中一個任務。畢竟高校的寫作課與社會的寫作培訓班是有區(qū)別的。何況,無規(guī)矩不以成方圓。古今中外文人學士專家們研究、積累、總結(jié)出來的博大精深的寫作理論知識、規(guī)律、方法和經(jīng)驗,這些正確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必定能對學生的寫作實踐發(fā)揮重要的指導作用。有沒有理論指導,情況完全不同。當然很多作家、文學家未必“科班出身”,但他們無一不是在寫作實踐過程中自覺地去研習吸收先進的有效的寫作理論。唯有如此,他們的創(chuàng)作才會更加成熟,更加有生命力。所以說,學生的寫作要更有特色或更具潛力,還是要有扎實的理論根底,寫作教學還是要講授寫作理論。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寫作課的突出特點是寫作實踐,但寫作理論是基礎,理論知識的深化有助于實踐的提高。
二.強調(diào)文章閱讀,從讀中學寫。
文章閱讀在寫作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寫作要從讀書中吸取營養(yǎng),一方面是寫作內(nèi)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寫作技巧的需要。閱讀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之一。我們不妨看看巴金在《贊歌集·談我的散文》中的一段話:“老師平日講得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方法是叫學生多讀書多背書。當時我背得很熟的幾部書中間有一部《古文觀止》……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卻講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歡……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guān)系?!卑徒疬@段話強調(diào)了閱讀對寫作的啟悟,強調(diào)了能從讀中學到寫的本領(lǐng)??梢哉f,讀寫結(jié)合,從讀中學寫,是我國寫作教學的一大傳統(tǒng)。放眼國外的寫作教學,同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視文章閱讀能力為文章寫作的初步。德國學者弗蘭茨·海貝爾教授曾主編過一套《閱讀·表達·理解》的教材,不僅把閱讀與寫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還明確表明了閱讀對寫作的促進關(guān)系。所以,我認為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增加閱讀的份量,即把閱讀、分析文章作為寫作課的一部分內(nèi)容。至于如何安排學生閱讀,就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而定。
我把文章閱讀設計為兩部分。一是課堂閱讀。學生的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二是課后閱讀。學生的閱讀是自由的,但要求適當做讀書筆記或?qū)懽x書心得。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分析、鑒賞過程中,極大地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同時自己去感悟?qū)懽髦幸?guī)律性的知識,形成自己的寫作技能技巧。對于寫作,閱讀就是一種潛存的誘發(fā)和激勵,閱讀就意味著學習一種新的觀察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把閱讀自始至終貫穿于寫作教學過程中是毫無置疑的。
三.建立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體系,全面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課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寫作教學如果只有理論教學,沒有實踐操作,就會抹殺寫作學科的特殊功能和地位。寫作教師要把寫作學科的實踐性落到實處,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寫作訓練體系。
為了改變寫作訓練的盲目性、隨意性和無序性,我積極探索科學系統(tǒng)化的寫作訓練體系。在一學年寫作課中,總共設計14個寫作訓練系列。第一學期7個基礎寫作系列,包括觀察訓練系列、思維訓練系列、想象訓練系列、立意訓練系列、選材訓練系列、結(jié)構(gòu)訓練系列、表達方式訓練;第二學期7個文體寫作系列,包括新聞寫作系列、應用文寫作系列、詩歌寫作系列、散文寫作系列、小說寫作系列、雜文寫作系列、戲劇及影視文學寫作系列。這14個系列的寫作訓練的訓練目的、要求、內(nèi)容、方法都是與寫作理論相對應的,這就使到寫作教學做到寫作理論與寫作實踐互相結(jié)合,互相促進。
我們知道,寫作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寫作往往會因外界刺激燃起靈感火花,上述的系統(tǒng)訓練可能未必能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機遇,那么組織學生進行日常寫作訓練就顯得十分重要。我的方法是布置學生每學期25篇以上的課外自由作文。所謂“自由”,就是體裁不限、內(nèi)容不限、字數(shù)不限,但每篇都能獨立成文。我發(fā)覺學生在課外自由作文里真正達到了一種自由創(chuàng)作狀態(tài),創(chuàng)作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除上述系統(tǒng)訓練和日常訓練之外,我認為還應該加強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將口頭訓練方式正式納入寫作課。因為口頭訓練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間的相互啟發(fā),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陬^訓練的方式可靈活多樣,比如口頭作文、演講、評論、課堂討論等等。
四.改進作文批改方式,發(fā)揮評判交流功能。
面對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我們寫作教師應該如何對待呢?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教師全批全改,生怕有不盡職盡責之嫌;而且一般只對文章的寫作形式、技巧評判,對學生在文章中流露的意向、情感等因素則置若罔聞;批語也是八股文式的“主題鮮明,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流暢”或“觀點不當,層次混亂,表達不清”等。據(jù)了解調(diào)查,學生對這種批改早已麻木,多數(shù)是看罷分數(shù)順手一丟再不問津,作文批改在他們眼中是很難起到具體的積極的指導作用的。作文批改要具有引發(fā)學生重視的力量,那么形式必須多樣化一些。
傳統(tǒng)的教師全批全改有其優(yōu)越之處,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寫作訓練總體情況,但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地位。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學生互相批改作文、自我批改作文不失為好方法。學生在互改或自改作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作文目的、要求的理解,通過觀照他人的文章或?qū)ψ约何恼碌脑賹徱?,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客觀評價的能力,同時亦會借鑒他人長處,從而獲得寫作的本領(lǐng)。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個別習作研討法,即對個別有代表性的習作進行集體評改或引導學生研討??傊?,無論使用哪種方法,目的是激發(fā)學生興奮點,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使他們在作文批改環(huán)節(jié)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作文批語的體式不應墨守成規(guī),而應有所革新,教師應該做出一種內(nèi)容實、形式美、創(chuàng)新性的示范,使批語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為文師表”。首先要杜絕空話、套話、廢話,把批語落到實處細微處;其次不僅要對寫作形式,技巧做評判,而且要對文章涉及的內(nèi)容、情感等做出應答,真誠的應答,使批語不再是冷酷無情的,而是一種探討、理解、撫慰、交流和引導。面對這樣的批語,學生常常會再三閱讀,仔細琢磨,喜不自禁。事實證明,改進作文批改方式,才能發(fā)揮其評判、交流功能,使到作文批改不是作文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五.積極打開寫作課堂,把學生引向社會。
寫作需要豐富的生活積累,生活是寫作者獲取材料、思想、情感、想象的源泉。沒有生活積累,即使把寫作理論知識、技巧背得滾瓜爛熟,也寫不出好文章。相反,生活積累越豐富,創(chuàng)作的天地越廣闊,感情的焰火越熾烈,思想的開掘越深刻,想象的翅膀也更能夠高翔,作品的思想和藝術(shù)也就可能達到更高的境界。可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寫作教師應積極打開寫作課堂,倡導學生自覺走出自我狹小的天地,投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利用一切機會體驗社會生活,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擴展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我們相信有其人生才有其文章。與此同時,寫作教學還應恰當引入社會評價機制,寫作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向社會報刊投稿,使文章走向社會,接受社會評價。這些方式可促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強化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動機,為寫作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打開寫作課堂,把學生引向社會,是切實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我上述的五點做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寫作理論知識,又訓練了寫作技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切實提高了寫作技巧水平。有不少學生的文章在省、市、校級報刊發(fā)表。當然,肯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值得我們寫作教師去探討、研究和實踐。
藍嫦,廣東省茂名學院高州師范分院中文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