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飛
摘要:本文通過對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關于視同銷售的稅收規(guī)定,結合新會計準則對視同銷售業(yè)務的會計處理,并以舉例的形式介紹了增值稅和企業(yè)所得稅處理與會計處理的異同,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與處理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視同銷售行為。
關鍵詞: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視同銷售
0 引言
所謂視同銷售,就是指納稅人在處理某項資產時,按照會計制度規(guī)定不作銷售處理,而稅收上卻要按照銷售進行納稅處理的行為。稅收中的視同銷售有所得稅與流轉稅之分,兩者之間不可相互適用。正因為視同銷售在稅種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可相互適用性,將有關視同銷售的規(guī)定歸納如下:
1 增值稅視同銷售解析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對于增值稅視同銷售行為,可歸納為:①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②銷售代銷貨物;③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tǒng)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至其他機構用于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除外;④將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稅項目;⑤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⑥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⑦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⑧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給他人。
增值稅的視同銷售行為與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行為相比,實質是完全不同的。視同銷售行為,會計上要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貸方,確認一筆銷項稅額,由于銷項稅額在數(shù)量上會大于原在借方確認的進項稅額,使得“應交稅費——直交增值稅”科目產生貸方余額,這就需要給國家繳納增值稅;對于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行為,會計上要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貸方,確認一筆進項稅額轉出,由于轉出的進項稅額,在數(shù)量上等于原在借方確認的進項稅額,會使得“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結平,即不需要給國家繳納增值稅。此外,判斷是視同銷售行為,還是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行為,要依據該行為是否具有增值的特性。例如,將外購的貨物用于在建工程、職工福利等,由于外購的貨物未產生增值額,因此不需要計算繳納增值稅,屬于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行為;但將自產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貨物用于在建工程、職工福利等,由于自產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貨物經過加工過程已具備了增值的特性,所以應當視同銷售計算繳納增值稅。對于將貨物用于投資、捐贈、利潤分配等,其共同特征是,貨物無論何種原因,最終均脫離了企業(yè)的范圍,主要是出自于保證增值稅稅源的目的,考慮到稅收監(jiān)管的困難,無論貨物是否產生增值額,均視同銷售計算繳納增值稅。
2 所得稅視同銷售解析
新《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25條規(guī)定:“企業(yè)發(fā)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p>
根據該條款,可歸納為:一是與原內資企業(yè)所得稅法相比,新《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縮小了視同銷售的范圍。這是由于原稅法是以獨立經濟核算的單位作為納稅人,而新稅法建立了法人所得稅制,對于貨物在同一法人實體內部的轉移,如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門、分公司等不再作為視同銷售行為,不需要計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二是與增值稅的視同銷售行為相比,所得稅的視同銷售行為,只強調貨物的用途,與貨物的來源無關。三是特別關注“將貨物用于職工福利”交易。根據新《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無論貨物的來源如何,只要將貨物用于職工福利,均要視同銷售計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但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只有將自產、或委托加工收回的貨物用于職工福利,才視同銷售,計算繳納增值稅;如果將外購的貨物用于職工福利,只是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行為。
3 兩稅種視同銷售行為的會計處理例解
3.1 將企業(yè)自產的貨物用于職工福利(增值稅和所得稅均視同銷售)。該類業(yè)務是將應稅貨物用于企業(yè)內部,并沒有現(xiàn)金流直接流入企業(yè)。嚴格意義上并不符合準則關于收入的定義,但為遵循稅法的規(guī)范,在會計上仍做銷售處理。
例:甲公司是一家保健品生產企業(yè),2009年2月企業(yè)決定以其自產的保健品作為福利發(fā)放給職工。該批保健品的成本價為100000元,市場售價為150000元,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實際發(fā)放福利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1755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100000
貸:庫存商品100000
3.2 將企業(yè)外購的貨物用于職工福利(所得稅視同銷售,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抵扣”)。
購買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的增值稅處理是作為進項稅額轉出處理,而企業(yè)所得稅處理上如果發(fā)生所有權轉移則要視同銷售,以購買價格作為應納稅收入。
例:甲企業(yè)將購進的B商品用于發(fā)放生產車間工人職工福利,B商品成本5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額8500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585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85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50000
貸:庫存商品50000
3.3 將企業(yè)自產的貨物用于在建工程(只有增值稅視同銷售)。
例:甲企業(yè)將自己生產的產品用于自行建造職工俱樂部。該批產品成本200000元,計稅價格為300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則賬務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251000
貸:庫存商品2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0
3.4 將企業(yè)外購的貨物用于在建工程(增值稅和所得稅均不需要視同銷售,只是不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行為)。
例:甲企業(yè)將外購的商品用于自行建造職工俱樂部。該批商品購入價格為300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則賬務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351000
貸:庫存商品3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1000
綜上所述,企業(yè)所得稅的視同銷售范圍小于增值稅,增值稅不僅包括了所有權轉移的視同銷售,如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還包括了暫行實例實施細則第四條中不轉移所有權的視同銷售,比如將貨物交付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代銷、將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新企業(yè)會計準則與新企業(yè)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相互協(xié)調。財政部2006年發(fā)布的新企業(yè)會計準則的特點之一,就是與所得稅處理的相互協(xié)調。新企業(yè)會計準則改變了所得稅視同銷售行為的會計處理方法,即凡是所得稅的視同銷售行為,在會計上也視同銷售處理,既要確認銷售收入,又要結轉銷售成本,其凈收益直接體現(xiàn)在利潤表中。其優(yōu)勢是使得會計和稅法的處理方法協(xié)調一致,避免了計稅時的納稅調整,從而降低了賬務處理的成本。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