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30年里,這10件正在不斷完善中的發(fā)明,也許會像手機、iPod和互聯(lián)網那樣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改變更多。
透視眼鏡
2006年,英國劍橋咨詢公司的工程師宣布,他們已經發(fā)明了一種手提箱大小的棱鏡200系統(tǒng)(Prism200),它能發(fā)射超寬頻雷達脈沖,這些脈沖信號能穿透超過40厘米厚的建筑材料,偵察長達15米范圍內的活動。但是它只能探測到移動中的人。
不過,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鄂溫·畢伯帶領的小組已經研制出一種設備,它能透過一扇緊閉的大門識別呼吸乃至心跳這樣細微的活動。
隱身術
“隱身斗篷”讓一個物體消失,靠的是讓電磁波繞行,使那些波看上去像是直接穿過去一樣。
2008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團隊首次制造了一種能將可見光向后彎曲、而不是加以反射的材料。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香港科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如何藏匿遠處物體的方法。他們提出使用能互相抵消光學性能的輔助材料。偏振于單個平面的波在穿透一種材料的時候會變得扭曲,不過當它穿透輔助材料時,這種扭曲會被抵消,這樣看上去就好像那里沒有任何東西。
不動手的手術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勞倫斯·克魯姆的超聲波技術公司已經研發(fā)出一種手持設備,能讓醫(yī)生在刺穿血流豐富的器官的同時燒灼傷口??唆斈废M?009年能在人體上試驗這種設備。
做蜘蛛俠還是壁虎客
蜘蛛俠的動作看似容易,可要想懸掛在摩天大廈的一側,蜘蛛服的手套和鞋都必須能夠支持一個人的平均重量。而且在必要時,手腳都應該能輕易從大廈表面抽離——使用超強力膠水可不行。
研究者們拋開蜘蛛,研究起了壁虎。2003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設計出了一種有著極小絨毛的材料,它可以模仿壁虎腳上的那些絨毛,將一平方厘米的材料安在一個垂直平面上,就可以支撐起一公斤的重量。
不過,要將這種材料做到可以被真正派上用場還有許多困難。譬如,要做出能支撐一個人的面積,就需要更長的絨毛,但是過長絨毛又會纏在一起。2007年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的尼可拉·普格諾已經做出了單個就能夠支持10公斤左右重量的手套。
人體發(fā)電
如果能不用電池,而是從你周圍的世界中收集到手機所需的能量,聽起來怎么樣?
2008年,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王中林用生長在Kevlar纖維繩上的氧化鋅納米線織了一塊布。當這塊材料被彎曲或者擠壓時,它就會產生微小的電流。王中林和他的團隊發(fā)現(xiàn),他們能用金屬薄膜覆蓋每根纖維,從而收集這些電流。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大衛(wèi)·特蘭團隊設計出了一種利用心臟跳動發(fā)電的設備。這個小發(fā)明靠推動一小塊磁鐵在一個小線圈中前后移動來產生電力。
而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亞當·海勒制造出了一種能植入動脈的燃料電池,它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為燃料。
噴氣背囊
1999年,美國加州圣克拉拉的千禧噴射機公司制造了一臺個人飛行器,它靠一臺活塞發(fā)動機提供能量。盡管
這架機器很有前途,但它在一次測試飛行中墜毀了,而公司也在2003年結束了經營。
新西蘭基督城的馬丁飛行器公司在2008年7月發(fā)射了一臺完全不同的噴氣背囊。這臺機器由兩個渦輪噴氣發(fā)動機,而不是一個火箭發(fā)動機來供能。它使用標準的汽車燃料,一個油箱就能飛行30分鐘。航程50公里左右,還配有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落傘。
私家太空飛船
維珍銀河和XCOR宇航這兩家私人公司正在研制能將付費乘客送入太空的飛行器。維珍銀河將于2010年開始營業(yè),屆時,火箭運載機將把公司研制的“太空船二號”送到15公里的高空,然后飛行器與運載機分離,火箭會將它送入更深的太空。XCOR的空間飛行器“天貓”體積較小,且全程中自己飛行,起降都同普通飛機一樣。不過,“天貓”只能到達61公里的高空,不能算正式進入太空——通常認為,100公里以上才算太空——而“太空船二號”打算做到這—點。
像條真正的魚
2002年,一位潛水員靠一副人工鰓從水中提取呼吸用的氧氣。它允許氣體通過,但隔絕液體,水中的氧氣能夠滲透進來,二氧化碳也能滲透出去,就像魚鰓一樣。
不過簡單的滲透鰓產生的氧氣遠遠不夠,人工鰓在其他應用上的前景也許更加樂觀。利用燃料電池供能的水下機器人可以用鰓來獲取氧氣。在潛艇或者水下棲息地中,它也能用來去除過量的二氧化碳,或許還能同時提高氧氣供應量。
萬能翻譯機
伊拉克的美軍正在使用這一裝置,由美國加州SRI國際公司開發(fā)的伊拉控系統(tǒng),它由一臺安裝了語音識別和翻譯軟件的筆記本電腦組成。沖著麥克風說阿拉伯語,這個軟件能識別阿拉伯詞組并將它們寫下來,然后譯成英語。停止說話之后,電腦語音就會說出翻譯的英語來。
看到哪里氣味跟到哪里
想像一下電視或打視頻游戲時,如果畫面伴隨著適當?shù)南阄叮Ч麜趺礃?
這就是嗅—視系統(tǒng)的工作:讓電視能配合正在放映的畫面生成氣味。釋放香氣并不困難,但怎樣防止釋放的各種氣味混合成你不想要的氣味?或者比畫面逗留的更長久?索尼的研究者們也許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完全繞過鼻子,直接跟大腦打交道。索尼計劃使用超聲波信號來直接刺激腦的特定部位,從而使觀眾或者游戲玩家的大腦能感覺到氣味。
(據(jù)《晚報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