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樹
《小團圓》前半本(一至三節(jié))乍讀確實比較雜亂,太多的人物太多名字,泰半只有輪廓不及著色(香港的學校生活、家族關系)。仔細看,即使換了名字還是張愛玲小說世界及她傳記里的故人,那無比龐大的沒落貴族瓜蔓親(表大爺、《小艾》里的五老爺)。相較之下,后半部單純、完整得多。但如果沒有前面的鋪墊。后半部也無法水到渠成。在家族繁雜的社交架構下,九莉與邵之雍的戀情,反而像是插曲。這是一部自我反思之作,即是自剖,也深刻地檢視了家族關系對女主人公人格與行為的長期影響。
整部小說看下來,可以發(fā)現姑姑和母親古的比重非常大,一開始就登場了。這里頭的線索遠比《對照記》、《私語》等多得多,也關鍵得多。甚至可以說題目“小團圓”不僅指男主人公間的處境,更是指女主人公與母親、姑姑的關系——放浪周旋于外國情人間、自私的母親對女主人公造成的長期壓力(以她為負擔,因而有立誓還錢之舉);與之監(jiān)護人般相依為命的姑姑的秘密戀情……母親、姑姑及家族堂表間奇怪的男女、女女關系,常態(tài)性亂倫,其實都遠比張胡戀駭人聽聞。相較之下,《私語》里被放大的父女關系、與后母的嫌隙。(也許因為寫過了)都縮小得多。分崩離析的沒落貴族、常態(tài)亂倫、自私自利的糜爛茍活,“小團圓”豈不正是最好的反諷?嚴酷的人際關系,在至親之間,一定程度地決定了她的人格與行為方式。原該是大家閨秀的女主人公,個性顯得冷漠陰郁。成年之后,把親屬關系切割得一干二凈。母親臨終了企求見最后一面也不肯,因為賬已用金子結清。而小說一開始,就和金錢脫離不了干系(外籍老師贈的錢,給母親賭光了)。她一直被金錢逼得喘不過氣來。
處理那段情,以一種刻意貼近真實感受的寫法,還是相當動人的。時時可見與胡蘭成《民國女子》的對話,相較于后者的刻意把她刻畫成超世脫俗、人聞煙火氣淡薄、敏悟的純精神存在般的真人(以對應敘事入的證道、超凡悟真),《小團圓》明顯是在去神秘化、去浪漫化,把兩造都還原成肉身存在的俗人。他們有金錢上的往來,男主人公挪用給她的那一大筆錢,例像是向她母親贖身似的;因而《民國女子》中女主人公的絕別送錢,原來是還債。有真實的肉體關系,雖然似乎只是傷害而非歡愉。她對自己(尤其是長相)沒自信,涉世未深,對愛情不免有所憧憬。小說里自辯:寫過那么多愛情故事,沒真正經驗過似乎不好。這論證了何以不惜一切愛上顯然不該愛的人,以致一度聲名狼藉,仿佛負面認同了那不可思議的母親。結果是眾所周知的傷害,甚至性的蹂躪一一子宮頸都給弄斷了——近乎不堪。張愛玲之前的文字似乎還不曾如此直白、具體地寫過性,對于《今生今世》的虛無縹緲,毋寧是一大嘲諷。它造成的,當然不止是“失落的一年”,幾乎失落了一切。只有母親給予的長期傷害差堪比擬。而這兩人都很會弄錢、使錢,“以人為資本”。
雖然拒絕了胡蘭成的神格化,但《小團圓》不是徹頭徹尾的怨毒之書。作者努力超越傳奇與傷害,而以文字重現愛還在的那過去的真實瞬間,時見暖意,有著少女的青澀。雖然那傷害已刻骨銘心,具體化為爾后在生命里突襲的“痛苦之浴”,隱痛,而人再也無法回到過去那般單純,然而在小說最后一頁,還是呈現了一幅“只做了一次的夢”:與那人組織了個正常的家庭,生了幾個孩子,“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艾F世安穩(wěn)”——平凡卑微而純真的夢想,愛的余溫。
就小說而言,當然值得一讀。比所有違反她意愿出土的少作更有價值。一個比較完整的張愛玲的世界,一部冷酷的成長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