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巧玲
1、民生檔案的管理現狀
1.1管理分散、意識薄弱。目前大部分基層檔案室保管的民生檔案只是停留在人事檔案上,特色不明顯,大量的民生檔案管理分散,沒有建立專題檔案數據庫,群眾對民生檔案的了解還處于朦朧狀態(tài),各基層主管部門還存在重事輕人現象。沒有相關制度來約束,造成民生檔案流失嚴重。
1.2固有的管理模式。固有的檔案管理機制導致存在一個全宗內的民生檔案分類不明確、條塊分割等現象。同一個單位形成的檔案分別存放于不一個全宗內。目前企業(yè)基層部門產生的民生檔案主要集中在人事勞資、社會統(tǒng)籌、任免表彰、科研立項等方面。這部分檔案分別存放在企業(yè)檔案部門、人事部門、社會統(tǒng)籌、社區(qū)等單位,并分放于文書、科技、財會、工程、人事、實物、統(tǒng)籌等多門類檔案中,由于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和專題目錄。造成這部分檔案歸檔不全和查詢困難。
2、造成民生檔案管理分散的原因
2.1缺乏民生檔案管理標準和規(guī)章制度。由于沒有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和標準,一些單位和企業(yè)只重視紅頭文件、一般性的文件、科技、財會等相關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對于民生檔案的管理不予重視。造成管理分散和民生檔案的流失。特別是改制企業(yè)、撤銷單位,民生檔案的管理還是一項空白,這部分民生檔案沒有人監(jiān)督,沒有制度約束,人員的調整隨意性也大。大部分民生檔案流失。
2.2各單位重事輕人、重物輕人。一些部門面對涉及人的檔案的收集整理重視不夠,管理不到位。普通百姓查閱檔案很困難,建檔范圍過窄,分類方法僅限于文書、人事等門類檔案,沒有考慮專門的民生檔案分類情況。國有改制企業(yè)和破產企業(yè)一些涉及職工人事方面的檔案和一般檔案資料混同一起:企業(yè)解除勞動合同人員、提前退休人員的檔案一般都是隨著人員的調離,檔案也轉到相關部門,這部分人員查閱檔案時因沒有工作單位,無法開具證明,查閱也就成了問題。
2.3原有的借閱制度已不符合現有的體制。由于檔案部門向來被認為是保密機關。對于檔案的借閱要求相對比較嚴格。一般借閱都要求必須有單位介紹信,檔案不對個人開放;借閱檔案需要相關部門、相關單位的介紹信和領導簽字。沒有單位蓋章和領導及相關業(yè)務科室的審批,僅憑個人是借不出檔案的,只有單位開具證明檔案才可借出。
3、調整工作思路強化制度監(jiān)管
3.1建設適應民生需求的檔案業(yè)務體系。將以往檔案基礎業(yè)務工作的做法進行適當調整,使之方便群眾利用,調整平時收集導向和思路,建設面向普通人開展的檔案服務體系。圍繞服務民生的需要,調整收集思路,改變檔案室單純接收黨政機關文書檔案的傳統(tǒng)做法,突出民生檔案在檔案資源建設中的地位。將接收范圍擴大到與基層群眾關系密切的專門檔案,建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政策。使民生檔案更多體現到維護民權,服務民生、改善民生上來。
3.2做好民生檔案排查和登記工作。建立民生檔案登記和年檢制度,對現有的民生檔案進行一次徹底檢查。掌握企業(yè)民生檔案的主要內容、數量,整理規(guī)范和標準,從源頭抓起,實現有效監(jiān)管。把民生檔案歸檔情況納入企業(yè)建設考核體系。確保民生檔案的完整。
3.3加強民生檔案資源整合。加強與各單位相關業(yè)務科室的溝通與協作。創(chuàng)新民生檔案業(yè)務工作機制和手段,即對分散在各個機關和基層單位的與民生有關的各類專業(yè)檔案進行整合。盡量放在一個全宗內,建立以民生為專題的查詢工具,以目錄和索引的形式來體現,實行各類檔案相對分散又相對集中的管理模式。將原有的檔案服務創(chuàng)新中形成的各種做法整合到民生檔案服務中來。在保證不打亂原有檔案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建立專門的民生檔案網絡,把涉及各門類的民生檔案有機聯系起來,形成民生檔案數據庫,這樣既豐富了檔案資源,又完善服務功能,實現了民生檔案信息化管理。
3.4-檔案部門做好宣傳監(jiān)督和業(yè)務指導工作,引導民生檔案形成單位切實加強檔案工作。建立健全民生檔案工作法規(guī)體系,協助企業(yè)出臺民生檔案管理細則和標準,規(guī)范歸檔機制、健全歸檔范圍、歸檔時間和歸檔要求,指導企業(yè)全面準確記錄有關民生檔案建檔情況,即通過制定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確保將各種新形成的與民生有關的文件材料及時收集歸檔,完善民生檔案管理。
3.5檔案工作者要改變觀念。利用檔案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針對群眾查閱多的有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檔案建立專題檔案數據庫,確保各個行業(yè)、部門形成的民生檔案及時建檔、有效管理,為服務民生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來源。
3.6建立民生檔案借閱制。在保護企業(yè)利益和方便群眾利用的基礎上修改借閱制度。公民持有合法證明,可利用涉及自身權益的民生檔案。不需要到單位開具介紹信,要改變過去“重物輕人、重事輕人”的檔案價值觀念,樹立“人的檔案最重要”的觀念,重新認識所有與普通百姓、與民生有關的各種專業(yè)檔案的價值,讓檔案資源體系能夠覆蓋民生的各個領域,覆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