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和 張海三
摘要:河南油田進入特高含水開發(fā)期后,封堵技術是“控水穩(wěn)油”的主導工藝,它有效地治理了低效井,封堵了水井大孔道、汽竄井、稠油邊水、套管外竄槽和套管漏失,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下一步的開發(fā)指出了方向。
關鍵詞:高含水期 開發(fā)后期 化學封堵 河南油田
0 引言
河南油田經過20多年的開發(fā),已進入特高含水開發(fā)期,稀油區(qū)塊綜合含水已高達90.24%,稠油區(qū)塊汽竄日益加劇、邊水推進直接影響水淹區(qū)塊的采出程度。隨著油田的不斷開采,特別是進入特高含水開發(fā)期后,穩(wěn)產難度越來越大。此時,化學封堵技術作為油田的“控水穩(wěn)油”主導技術,其地位是顯得愈來愈重要。為此,筆記對近年來幾種化學封堵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目的是探討油田開發(fā)后期“控水穩(wěn)油”的方法,為老油田的穩(wěn)產探索有效的途徑。
1 治理低效井
河南油田進入特高含水開發(fā)期后,由于在縱向上油層公布井段長、層數多,油層層間、層內矛盾加劇,主力油層和非主力油層生產能力懸殊大;再加上砂體沉積范圍大小不一,造成油水界面參差不齊,各油組、各小層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平面錯開遺忘較大。在油田開發(fā)過程中,這種地質特點造成了地下油水分布的復雜書面,駕駛了油層的層間矛盾;而采用單井多油層注采生產,層間干擾嚴重,使得低含水、低能量、低滲透油層的動用程度一直較低。治理這類低效井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堵水、補孔,降低層間干擾,提高低滲透油層的動用程度,如雙10-11井,由于層間干擾嚴重,全井含水達100%。綜合分析認為Ⅶ2小層含水較高,隨后采用超細水泥封堵技術封堵該層,并補射有潛力的Ⅸ31-2,Ⅸ43,Ⅸ61。措施后,日產油上升到18t,日產水下降到33,含水下降到18%。
2 封堵水井
2.1 水井大孔道封堵油田進入特高含水開發(fā)期后,由于在縱向上油層分布井段長、層數多,油層層間物性差異大,而且受強化注水的影響,在水井表現為吸水剖面不均勻,大孔道水竄嚴重,停注困難。如雙2-14井,注水層段為8層12段,而Ⅳ5-9小層自1990年5月停注以來,歷次同位素反映都沒有停下來;1998年8月的一次同位素測試反映,Ⅳ5-9層段的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55.06%。由于該層段吸水量相當大,造成注入水的無效流失,而其他需要注水的層段卻又達不到配注要求,嚴重影響了其他層段的正常注水。為此,對該井采用超細水泥封堵技術封堵Ⅳ5-9層段,堵后試壓15MPa,30min壓力不降,封堵取得成功。
2.2 汽竄井封堵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具有“淺、稠、散”,砂巖膠結疏松,滲透率高,地層非均質性強和孔隙度大的特點。在注蒸汽過程中,普遍存在近井地帶虧空嚴重,井間汽竄通道和層間吸汽差異大,蒸汽熱效率低等問題。隨著注蒸汽開采進入高周期,油藏原有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吞吐區(qū)已從井間干擾或單向汽竄向雙向互竄多井連竄發(fā)展,部分中心汽竄井被迫長期關?;蜷g開,整個熱采區(qū)塊已有100多口井發(fā)生嚴重的井間干擾或汽竄。如G51413井,該井為一中心汽竄井,對應兩口井G51314井、G51415井與之發(fā)生汽竄,汽竄時平均井溫由63℃上升到82℃,汽竄期影響產量343t.對該井進行封堵后,再無汽竄現象發(fā)生,井組中4口井日產油由封堵前的3.4t上升到8.1t,累計增油1619.4t,取得了較好的封堵效果。
2.3 稠油邊水封堵在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吞吐開發(fā)區(qū)塊,由于地層壓力低、地層虧空嚴重,部分油區(qū)井層邊水向油區(qū)內部推進速度加快,導致部分區(qū)域油井含水上升。如LJ11222井,該井為井樓邊部的一口采油井,2001年4月19日投產,生產Ⅲ5-6層,砂厚14m,初期產液10.93,產油7.1t,綜合含水35%;同年5月30日含水上升至97%,Cl-含量上升至1939.6mg/L。經分析認為,該井因邊水沿大孔道推進造成水淹,隨后于6月9日高含水關井。2001年8月30日,對該井實施邊水封堵措施,共擠入堵劑423。開抽生產后峰值液量為133,峰值油量為7.1t,含水一直穩(wěn)定在30%~35%之間,Cl-含量保持在350mg/L左右;目前仍保持日產油4.6t的水平,邊水封堵使一口關停井變成了一口高產井。
3 封堵套管
3.1 套管外竄槽封堵由于固井質量不好或其他原因導致一、二界面固結不好,發(fā)生水竄。水竄的結果使油井只出水不出油,影響了油井的正常生產。如新開1井,該井是新莊油田的一口滾動開發(fā)井,1998年9月24日~10月2日進行螺桿泵試油,日運轉17h,產水12.53,經洗井返出油103;隨后變密度測井發(fā)現固井質量不好,認為投產層與上下水層串通。對此,采用超細水泥封堵技術分別對上、下水層及套管外竄槽通道進行封堵,堵后日產油4.5t,含水僅4%。
3.2 套管漏失封堵在下二門油田,由于地表條件復雜,而表層套管通常只有20~40m,所以套管在200~310m之間與地層形成化學腐蝕,使套管腐蝕穿孔,而且每口井需要投入資金50萬元。近年來,由于成本問題,不可能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取換套作業(yè),從而使這部分油水井無法正常生產。如下5-71井,施工產為一觀察井,根據注聚要求需要將該井改為注聚合物井,由于套管漏失量大(在2MPa的壓力下漏失量為35.43/h),泵壓在13.5MPa時油壓只有1.5MPa,采用超細水泥封堵技術修井,套管漏失處經封堵后試壓15MPa,30min壓力不降;在泵壓13.6MPa下油壓4.8MPa,套壓4.7MPa開始正常生產。
4 建議
針對河南油田處于特高含水開發(fā)后期的現狀,運用化學封堵技術并配合機堵、補孔、調剖、酸化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緩解目前的注采矛盾,提高注入水的波及體積,降低油井含水率。為適應特高含水開發(fā)后期的需要,還有必要在化學堵水方面向選擇性堵水和堵-酸的方向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