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坦
無論是“天才向左”,還是“瘋子向右”,單一的方向一定跑偏。人類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在一種合力狀態(tài)下的穩(wěn)步前進(jìn)。
天才是人類社會中最怪異也最稀缺的一類人。從本質(zhì)上講,離天才最近的人是瘋子,他們之間只有一個小小區(qū)別——天才向左,瘋子向右。凱·雷德菲爾德·杰米森女士的《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一書則告訴我們?nèi)绾卧谔觳诺臒崆楹童傋拥脑暧糁g找到微妙的平衡。由于本書的作者曾是一位躁郁癥患者,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最了解天才。
天才的最大特點是與當(dāng)下社會的“不兼容性”。盡管歷史上有著某些具備天賦才華的“神童”,其才能很早便得到社會的認(rèn)可,終生伴隨著鮮花、掌聲和贊揚,一如莫扎特。但是,真正意義上“典型”的天才幾乎都不被當(dāng)時的社會所認(rèn)可。相反,天才往往從小就被認(rèn)為是十足的笨蛋。
在我當(dāng)年的小學(xué)課本上,有一篇名為《第三個小板凳》的故事。在愛因斯坦孩提時代的一堂手工課上,老師檢查大家的手工作品,發(fā)現(xiàn)小愛因斯坦的作品是一只很粗糙的小板凳。于是,老師將板凳拿起來問同學(xué)們:“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個更粗糙的小板凳嗎?”全班哄堂大笑。笑聲中有一個異樣的聲音:“有的!”眾人將目光投向小愛因斯坦,只見他從抽屜中取出兩只小板凳,舉起其中一只說:“這是我做的第一只小板凳?!庇种钢硪恢徽f:“這是我做的第二只小板凳?!弊詈?,他舉起剛才為大家所譏笑的小板凳說“這是我的第三只小板凳,盡管它也很粗糙,但是比我前兩次做的好多了?!?/p>
此后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我始終不理解這個故事的“寓意”在哪里——誠實?堅持?勇敢?似乎都不是。直到我上了大學(xué),在大學(xué)英語課本上,再次讀到一篇關(guān)于愛因斯坦的故事。一次,愛因斯坦教授被一只潛水鳥玩具所吸引,這只上了發(fā)條就會在水里游泳的小玩具很有意思,它還能不時地把頭潛入水中,然后再浮出來。愛因斯坦對這個玩具的機械動力裝置很感興趣,在腦子里設(shè)想這只潛水鳥的運動機制,想出一個,覺得不對,很快又推翻了,再想出一個,又很快推翻了。這時,旁邊的一個小朋友給這位獲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一個建議:動手把這個玩具拆開看看不就知道了嗎?
對此,愛因斯坦斷然拒絕。他寧可在腦子里反復(fù)思考也不愿動手拆開看看。
至此,我終于明白,《第三個小板凳》的全部寓意在于——愛因斯坦注定成不了好木匠,愛因斯坦的價值在于他充滿奇特想象力的大腦。作為一位理論物理學(xué)家,“動手”從來就不是愛因斯坦的專長。
同樣是大科學(xué)家的愛迪生卻截然相反,他小時候孵雞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小愛迪生看到母雞臥在雞蛋上就能孵出小雞來,于是,他決定自己也試一試。愛迪生從家里拿來幾個雞蛋,在鄰居家找了個僻靜的地方,他先像老母雞一樣搭好一個窩,在下面鋪上柔軟的茅草,再把雞蛋擺好,然后靜靜地趴在上面。天快黑了,父母仍不見小愛迪生回家,于是四處尋找。最后,父母在鄰居家找到了小愛迪生,只見他趴在草窩上一動也不動——他還在孵雞蛋呢。
愛迪生的特點在于“動手”,他從不去思考:“人的體溫沒有雞的體溫高,這樣孵蛋是孵不出來的”,而是先去實踐,再看結(jié)果。后來,愛迪生為了發(fā)明電燈燈絲,先后試驗了2000多種材料,甚至包括馬尾巴和朋友的胡子。經(jīng)歷了2000多次失敗之后,愛迪生最終找到合適的材料。
天才在某些方面一定是非常笨的人,因為天才的超常才能與創(chuàng)造力不是指向當(dāng)下,而是指向未來。因此,天才是過早降生到當(dāng)代的“未來人”。很多情況下,他們的巨大價值要到若干年后才會被后人發(fā)現(xiàn)——他們是“存在”而“不屬于”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由于思維方式過于超前,真正的天才往往表現(xiàn)出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種種特性和怪癖,也往往不融于由常人構(gòu)成的社會,不肯屈從于社會或常人的規(guī)范或標(biāo)準(zhǔn)。因而,真正的天才往往是作為他所生活的時代、社會的“對立面”而存在的。
對愛因斯坦和愛迪生而言,一個善于動腦,一個善于動手;一個專注理論,一個熱愛實踐。然而,兩“愛”卻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之一。對愛因斯坦而言,愛迪生這樣的實踐派一定是“瘋子”,而在愛迪生看來,愛因斯坦玄而又玄的“相對論”同樣無異于神經(jīng)病患者的夢囈。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但做不好小板凳: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但孵不出雞蛋。其實,只要結(jié)合愛因斯坦和愛迪生各自的長處,便能得到第三條路徑:若要得到小雞,又不讓母雞孵蛋,最好采用“相對”的策略:讓電燈孵雞蛋。
因此,無論是“天才向左”,還是“瘋子向右”,單一的方向一定跑偏,人類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在一種合力狀態(tài)下的穩(wěn)步前進(jìn)。這就是“天才”和“瘋子”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編輯:趙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