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編輯部組稿
小編之語
前一段時間,很流行一部孫紅雷主演的電視據——《潛伏》,劇中的主人公于則成以其聰明、謹慎、機智和勇敢成功地在敵人內部潛伏了下來?,F實中,與這部電視劇同樣吸引人們眼球的,同樣精彩、離奇的是另一起“潛伏”事件——王彩霞案。“潛伏”的主人公王佳俊冒他人之名成功的在高?!皾摲倍嗄?并完成了學業(yè)。
案中的“潛伏”人物——王佳俊,演技可與孫紅雷媲美,多年來她周圍的人渾然不覺。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借來百鳥羽毛的烏鴉總有一天會被剝去華麗的外衣,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你吞了下去,總有一天你還是要吐出來還給人家的。
幾經周折,終于,冒名頂替者王佳俊被揪到了陽光之下,被害人王彩霞也浮出水面。至此,真相大白于天下。
這一案件本身并不復雜,可復雜的是案件多帶來的影響和思索……
深度思索
羅彩霞案:
個案正義背后的反思
傅達林
在輿論持續(xù)關注下,轟動全國的湖南“羅彩霞案”層層迷霧已漸次撥開。連日來,湖南省、市聯合調查組就王佳俊與羅彩霞2004年的高考檔案、錄取過程及戶口遷移情況進行了重點調查。11日發(fā)布了初步結果:王崢嶸涉嫌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行為。羅彩霞、王佳俊在邵東一中就讀時的班主任張文迪,因涉嫌此案被邵東縣紀委“雙規(guī)”。(新華網5月13日)
短短不到一周時間,這樁隱藏了5年之久的“丑聞”水落石出,不得不感嘆現代媒體 輿論監(jiān)督的強大功效。不難預料,在上有公安部和省領導的關注批示、下有輿論窮追不舍的推動情境中,該案必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這是嚴重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對教育系統(tǒng)違紀違規(guī)單位和人員將嚴肅處理。
在輿論監(jiān)督又一次“凱旋”的背后,仍必須反思:如果東窗事發(fā)后王佳俊家人的表現不那么“盛氣凌人”,如果羅彩霞當初沒有想到尋求媒體的幫助,這一事件最終的處理結果還是否會是這樣?缺乏輿論支援的個體權利,能否在公權體系內得到順暢的伸張?幾天來各大媒體的相關評論,無論矛頭是指向權力者的狂妄與囂張,還是權利孱弱下法律救濟的缺失,都透露出民眾對基層權力生態(tài)的憂慮。
個案中正義的矯正是相對容易的,但個案折射出來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或體制性弊病則往往難以根治。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個體化的正義矯正不僅未能觸動長久的積弊,反而增加了積弊的隱蔽性與曝光整治的難度,有些見不得人的“操作”則在個案的警示下“改頭換面”另謀出路。就拿此次冒名頂替事件來說,其所涉及的單位與部門之多,足以表明它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一種系統(tǒng)化的作假機制。
權力與權力的利益化結盟,不僅屏蔽了個體學生的權利,也呈現出一種權力通吃、 有恃無恐的現實格局。在這樣的權力生態(tài)鏈中,各種利益關系盤根錯節(jié)、相互交織,權利的犧牲往往變得輕而易舉。不敢想象,如果那位前公安局政委設計得再精致完美一些,或者干脆斷掉羅彩霞上大學之路,又或者不是碰到查實身份證資料這樣的偶然機會,或許羅彩霞也就只能永遠接受這份權力配置下的生活了。
在更廣的層面上,“冒名頂替”事件絕不止于影響兩位女孩的境遇,其所揭示的“ 暗箱操作”充分暴露出權力作假的肆意妄為,折射出權力策劃下的欺侮隱蔽,也隱含著權利受權力壓制后的忍辱負重。要超越個案意義上的審視,除了徹查并嚴厲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更重要的還在于檢討一些地方的權力運作機制,反思權力難受制約與監(jiān)督的現實原因,尋找公權腐化謀私的曝光出口和公民權利的制度化救濟通道。
只要任何一項公權在被“關進籠子里”之前,都有可能制造出類似的“貍貓換太子 ”。而站在公民權利的角度遠觀,無論是司法救濟道路上的坎坷,還是輿論監(jiān)督道路上的幸運,都意味著脆弱的個體權利離不開公民權利的自覺聯合。只有弱小的個體權利結合在一起,才能抵制強悍公權的侵擾,才能保障每一份權利的享有。
縱深聯系
冒名頂替:
何以能如此橫行?
“冒名頂替”毒害之深,絕不止于影響兩位女孩的境遇,此事揭示的“暗箱”現象表明,權力一旦失去制約和監(jiān)督,不但會制造社會不公,更會導致心靈上深深的創(chuàng)傷。
王佳俊冒名羅彩霞讀大學一案已紛擾多日。公安部長已對此案作出批示,教育部也表示將依法依紀追究違規(guī)違紀單位和人員責任。目前只待聯合調查組調查取證,公布真相。雖然真相仍在調查之中,但“冒名頂替”事件帶給我們的震動和反思,從未停止。
從此前的報道中可以得知,王佳俊從幼兒園開始便學習舞蹈、繪畫,喜歡唱歌。從她在 大學期間選修插花藝術、民族音樂、基礎攝影等課程中也可看出,她的興趣在文藝領域。與此相反,她的數理化成績非常差。也就是說,她是一個嚴重“偏科”的學 生。如果有一種渠道,可以不用通過高考、不扭曲她的愛好和特長,就能順利升學,她的父母就應該不會冒著風險處心積慮地為其篡改檔案、假冒別人之名。
諺語有云:“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擺在學生面前的“康莊大道”卻仍是高考那座 “獨木橋”,所謂“一考定終身”,學業(yè)晉級、階層流動,幾乎全賴于此。高考之于學生命運的那種唯一性,以及由此造成的社會上升渠道單一化,讓很多家庭使出渾身解數,以圖擠過“獨木橋”,這其中,就包括那些踐踏公平的暗箱“操作”和幕后“籌劃”。盡管它只是個案,但它對社會的傷害決不可低估。
如果說社會上升渠道的單一化,是“冒名頂替”存在的社會背景,那么,讓“冒名頂替”公然踐踏公平、褻瀆正義的,無疑是被濫用的權力。
媒體報道顯示,王佳俊的父親王崢嶸時任邵東縣牛馬司鎮(zhèn)黨委書記,后調任邵東縣公安局政委,其叔叔是邵東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而幫其打破規(guī)定“代領”錄取通知書的是大學的學院院長。盡管真相尚待明確,跟此案有關的權力人物們誰涉案、涉案深淺尚難定論,但這個家庭的權力背景無疑是其“冒名頂替”成功的關鍵,其掌握的權力資源和權力關系才是“冒名頂替”的罪魁禍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王崢嶸在2008年就因經濟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執(zhí)行。看來,權力的色彩“灰暗”了不止一次。
可被冒名者羅彩霞一家呢?她的父親是開修理店的,母親是擺蔬菜攤的。顯然,這 個家庭不具備王家那樣“顯赫 ”的權力背景和人脈關系。羅彩霞自己就認為,王家之所以選擇冒她的名,可能就是覺得她家“沒有什么‘能量”。而王家則可以借權力之便“偷天換日”,在權力狂歡之中,通往“康莊大道”。
權力濫用者到處伸手,權力邊緣者則蒙冤受欺。這種“權力通吃”的現象無疑值得 擔憂。本就單一化的上升渠道一旦被權力染指而異化成“私家”領域,貧寒之家子弟的上升途徑就更加逼仄,階層固化的危險也就越發(fā)嚴重。如此一來,倒真的成了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了。
平心而論,在某種意義上,羅彩霞和王佳俊都是受害者??伞懊懊斕妗倍竞χ?絕不止于影響兩位女孩的境遇,此事揭示的“暗箱”現象表明,權力一旦失去制約和監(jiān)督,不但會制造社會不公,更會導致心靈上深深的創(chuàng)傷。
真相的明晰尚待時日,而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卻時不我待了。
還有多少王佳俊在“潛伏”?
三 言
自《中國青年報》最先報道了羅彩霞事件以來,引發(fā)了各方的聲討、譴責以及反思。隨著湖南省和邵陽市調查組的全面調查,王佳俊頂替羅彩霞上學并就業(yè)的事件,大白于天下。
坦率地講,媒體剛剛披露湖南隆回縣公安局原政委王崢嶸的女兒王佳俊冒名頂替他人上大學一事時,筆者并沒有感覺很驚訝,“權力通吃”、“贏者通吃”的表演在當 下一些地方并沒有謝幕,“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渲染的不過是陽光下的潛規(guī)則罷了。所以,王佳俊冒名頂替羅彩霞上學事件不是孤本絕唱。
比如,2000年《中國青年報》就披露了黑龍江省肇東市劉麗麗1995年冒用同學孫佰艷的名字和中考分數,“考入”一所師范學校,并以孫佰艷的名字畢業(yè)、參 加工作的事件;比如,2007年《民主與法制時報》披露江西省廣豐吳小燕冒用同學邱冬芳之名上學并順利畢業(yè)、工作事件;再比如,2008年重慶科技學院查 出兩名頂替者等。這些現象表明,試圖以冒名頂替的途徑而步入大學的事情在之前,確有發(fā)生。
每一件冒名事件中都必然有既得利益的一方,哪怕他(她)們長期生活在惶恐和惴惴不安之中,哪怕他(她)們時刻受著道德良知的煎熬。而那些受蒙騙的學子和家庭 所失去的,輕的是一次升學的機會,重的則可能是一個人及一個家庭命運的徹底改變。二戰(zhàn)時期一位父親在兒子墓碑上刻下一段話:“對于國家而言,你只是普通一 兵;對于我而言,你是我的全部?!倍哒兄贫鹊墓剿艿降奶魬?zhàn)與傷害,則更是人們所擔心的。
我們必須追問:校園內外還有多少王佳俊在“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