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 駝
動物能多久不進食,能多久不喝水,它們能在多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下生存,它們的生存極限究竟如何?
就忍受饑餓這點來說,包括人在內(nèi)的多數(shù)動物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脆弱。且不說那些可以讓身體深度休眠的冷血動物們,就鳥類和哺乳類這樣的熱血動物也有很多耐饑高手。帝企鵝是其中的翹楚,孵卵期間,帝企鵝(通常是爸爸)經(jīng)常需要在零下70℃的低溫下餓肚子站立65天,其間還要忍受超過13級的狂風(fēng),同樣多虧了它提前儲備的脂肪。
哺乳動物中的耐饑狀元是海牛,海牛中的亞馬孫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依靠其脂肪儲備和超低的代謝率,可以在6個月的枯水季節(jié)里完全不進食。
一直被作為高智低能代表的人類,在耐饑方面也并不差。最長的絕食時間長達40天。另一份絕食報告與英國有關(guān),1981年一些政治犯為了抗議英國在北愛爾蘭的存在而發(fā)起絕食,其中10個人在堅持了46天到73天后死亡。
人類忍耐饑餓的能力自然與個體的身體狀況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即便是體弱的老人,耐饑的能力也是很驚人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圣雄甘地,他曾在74歲那年,以病弱之身堅持絕食21天,其間僅飲用少量水。
說到耐渴,不能不提駱駝,不論是單峰駝還是雙峰駝,都演化出了超強的耐渴能力。它們的腎臟可以高度濃縮尿液,使得它們的尿液像糖漿一樣黏稠。排便也是損失水分的重要因素,它們的直腸也可以高度重吸收糞便里的水分,以至于新鮮的駱駝糞可以直接拿來當(dāng)燃料。
對于在高溫沙漠里生存的動物,排汗降溫是最主要的失水途徑,為了減少排汗,駱駝可以忍受體溫的大范圍波動,它們的體溫浮動范圍從34℃到41℃。
最重要的,駱駝可以忍受體重25%的脫水,它們血液中的紅細胞是橢圓形而不是常見的圓形,這可以讓血液在高度濃縮的時候還能保持流動性。而且駱駝紅細胞的細胞膜很堅韌,當(dāng)駱駝一口氣喝下150升水的時候不至于因為血液迅速稀釋而漲破。
不過,動物界中如果展開堅強競賽,獲勝者非水熊蟲莫屬。水熊蟲是緩步動物門(Tardigrades)動物的俗稱,這個門的動物第一次為人所知是在1773年。
水熊蟲的絕技是脫水神功,在面對干燥時,它們可以主動脫去體內(nèi)99%的水分,把代謝率降到正常水平的0.01%。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可以存活近10年,根據(jù)一份日本科學(xué)家的報告,曾有一只水熊蟲在脫水休眠120年后復(fù)蘇,不過復(fù)蘇不久后便死去了。
仰仗著脫水神功,水熊蟲可以在151℃和零下272℃下存活幾分鐘;可以忍受從真空到6000個大氣壓的壓力;可以在57萬倫琴的輻射下優(yōu)哉游哉,這樣強度的輻射可以殺死一個人500次。
殺死一只水熊蟲,真不是個簡單的任務(wù)。它是真正堅強的動物。
選自《時文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