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 達
幸福是人人所追求的人生終極目標,沒有一個人不為之努力著,奮發(fā)著,又一次一次地愉悅著,開懷著。然而,又有多少人理解幸福來自何處,如何才算幸福,幸福的境界怎么樣?這些問題常常被忽視著,被表面的幸福快感沖淡著。
照我看,幸福存在著三重境界,就如往往將人的思想意識分為小我、中我、大我一般,幸福也表現(xiàn)著三個方面的途徑和內(nèi)涵。
為自己的身心而幸福,無疑是最常見也最普通的。幸福的第一重境界就表現(xiàn)在這一點上。這樣的幸福不難理解,人的私欲是天生的,追求自身的幸福是很必然的。我們所做的一切,尤其是自發(fā)自愿自覺而做的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幸福。不論人們對幸福含義的理解如何,對幸福感受的滿足如何,其所有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著自身的幸福。
當我們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著,得到上級表揚的時候;當我們做著一項探索,實現(xiàn)了預想目標的時候;當我們渴望去一次遠足,而這樣的機會突然降臨的時候;當我們含辛茹苦地耕耘著,獲得了金色豐收的時候;當我們所鐘愛所期望的兒女通過努力學習,考取了理想的學校的時候;當我們一點一點地積攢起資金,購置了心目中的居室的時候;當我們孜孜不倦、溫馨脈脈地追求自己所心儀的人,而得到他或她的感情回應的時候;當我們身置自己所營造的環(huán)境里,悠哉優(yōu)哉地品茗、聊天、閱讀,欣賞音樂的時候;當我們揮灑自如抑或搜索枯腸地創(chuàng)作,作品徹底完稿的時候;當我們與客戶歷經(jīng)艱難的談判,終于達成共識達到目的的時候……在身心里涌動著激發(fā)著膨脹著的就是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自己的身心上,自我陶醉,他人一般感覺不到,即使感受到了,也會說你真幸福之類的話語。因而,這類幸福屬于那種小我的范疇。這是所有幸福的基點。不管追求的動機如何,就普通的人來言,滿足于自身的幸福往往總是放在首位的。這是人的本性所致,就像太陽自轉一般自然。
自身幸福的同時,也讓他人獲得了幸福,這是幸福的第二重境界。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而為,許多時候,常常會呈現(xiàn)你的幸福就是他人的幸福的情景。例如,你愛戀上了一個人,或大膽或細微地表達著濃濃的愛意,那個你愛戀的人被你所感動而一樣地愛戀上了你,你便感受到了幸福,而你愛戀的人也一樣地處于幸福之中。被愛總是幸福的。再如,你倘若策劃了一臺節(jié)目,在場景、燈光、氛圍諸方面大獲成功,好評一片,你自是感到喜悅,感到幸福,與此同時,那些經(jīng)過篩選而上臺的演員尤其是那些初出茅廬者因此而成功而飆紅,也深感莫大的幸福。這是一種自身幸福又給人幸福的情景。
自然,也不排除無意為之或者不知不覺間讓人幸福的境況。比如那些大腕名星的鐵桿粉絲,只要名星一亮相,粉絲們便瘋狂得幸福起來。比如那些單相思的暗戀者,只要被暗戀的人一露臉,笑眉一展,就會讓暗戀者充滿豐富的想象,無比幸福。就不用說湖光水色的秀美,高山峻嶺的雄奇,小橋流水的情趣,田野風情的悠然,所讓人陶醉其間的情景,便是一種純自然的令人幸福的赤裸裸的體現(xiàn)。
幸福的第三重境界則是從大處著眼,廣布福澤,廣撒福音,乃大我之為,大福所示??v觀中外歷史,許多優(yōu)秀的領導人從消除奴役、解放壓迫到以人為本、民生為重,以廣大民眾的幸福為己任,將自己的幸福寄托于民眾的福佑上,將民眾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這樣的幸福,乃是一種大德大仁之福的惠澤。還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等等,他們造福人類的科技發(fā)明,沐浴靈魂的教義仁德,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無不給人帶來一種幸福之感。這樣的幸福,就是一種大智大慧之福的揮灑。作為我們普通的人,自是不能與領導者和名家相比,但我們可以盡自己之力,奉獻一份愛心,作出一項善舉,將福分傳遞給他人,同樣可以令許多人感受到幸福。這樣的幸福,便是一種大慈大悲之福的布施,是我們通過努力也能做到的。自然,這種幸福的第三重境界在予以他人幸福的同時,自身因為實現(xiàn)了既定的目標,達到了預想的目的,所獲得的不僅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更能感受著他人的幸福,最終是,因他人的幸福而幸福。此種幸福,便成為幸福的最高境界。
從只為自身幸福,到自身幸福的同時也讓他人幸福,再到為著他人的幸福,而因他人的幸福而幸福,這樣的幸福三重境界,形成了一個遞進的過程,將人生的終極意義得到了最高的升華。幸福的境界,也就體現(xiàn)了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就融化在幸福的境界之中。
幸福是心理體驗的一種情感形態(tài)。心不停息,幸福就總在心的起伏中躍動,就像物質運動,像活動著的沙丘,總在動態(tài)之中。
當幸福降臨時,那種甜美的喜悅之情涌于心際,流于雙眸,露于臉上,總想將那幸福之情告訴親友,讓他們一起分享,或者藏在心底,自個兒慢咽細嚼般地品嘗。然而,一份幸福并不能持久地得以留駐,即使如甜蜜的愛情,也會隨著時間的跨越而如潮起潮落。我們所體驗到的幸福,就像炎伏天的一陣涼風,是風便不能逗留;像深冬里的一盆碳火,火總有熄滅之時,抑或人總要離開火盆;像沙漠里的一壺甘露,僅僅是一壺而已。
幸福并非固定不變的,世上沒有一個模子鑄制出來的幸福,只在幸福的體驗中重復著幸福的情感,在幸福的降臨上重復著幸福的緣由。幸??傇趧討B(tài)中跟隨著每一個人,就看你如何來看待幸福,把握幸福,領受幸福。
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決定著其幸福指數(shù)的高低。假如人一生中的幸福用一條拋物線來描述其幸福多少的話,就取決于其對幸福的要求如何,如此動態(tài)中的幸福也就決定著降臨其身上的次數(shù),次數(shù)越頻繁,則拋物線越長越高,反之則越短越低。倘若一個人將幸福視作高山仰止般的那種境地,幸福就很難在其身上生根開花,從而難以體察到幸福的光環(huán)。而將幸福的標準把握在沐浴一縷陽光般那樣簡單,那么幸福就可能隨時隨地都會灌注在你心里。當你吃到一頓難得品味的飯菜而舒展,收到一條牽掛念想的信息而感動,聽到一句贊揚的話語而舒心,解出一道疑難的題目而激奮,睡上一個安逸的懶覺而舒適,喝上一陣開懷的老酒而暢快......這樣的時候,便是一種幸福的性情在萌芽中蔓延,雖細微而窄小,淺薄而淡然,卻可感受到幸福的因子在涌動,在起伏,令人舒心悅目,心曠神怡。更不用說愛人之間所呈現(xiàn)的幸福,那是所有幸福的內(nèi)核和精華。因此,幸福總在動態(tài)中等候著有心人去擷取,去沐浴。
幸福也隨年齡的不同而變化著,在變化中呈現(xiàn)不同的幸福感受。幼小的時候,許是對幸福的概念還淺薄,只感覺母愛父愛才是幸福的源泉,也是幸福的化身。年輕時,情愛所升華的幸福占據(jù)著幸福體驗的大部,那種甜蜜的幸福情感充盈在胸襟,綿綿地流瀉著。中年時候,對幸福的理解開始多狀態(tài)地鋪開,事業(yè)的、愛情的、親情的、友愛的、生活的等等,無不都在生發(fā)著幸福的感受。對幸福的追求也要么越來越高,就像去攀登一座高峰,要么越來越低,猶如平靜的水面只要起漣漪就行,前者多呈現(xiàn)在工作和事業(yè)上,后者多處于情感和生活中。愛與被愛,親情與愛情,口碑與友情,事業(yè)與業(yè)績,物質與精神,這些諸多方面都能讓中年時候的人體驗到幸福的滋味,將幸福的內(nèi)涵放大到人的情感的全部角落。年老的時候,限于年齡的老化和生活空間的縮小,對所經(jīng)歷過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狀態(tài)也更淡定自如,對幸福的追求便趨于淡化,更多的是渴望兒女所帶來的幸福。人的一生中,對幸福的體味就在這樣的動態(tài)中經(jīng)歷著。
每一種讓自己感受到的幸福各不相同,只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tài),將幸福的門檻降下來,就像你每天都能從家門輕松自如地進出一般,幸福也便會悄然依附在你心頭上。一次又一次的幸福吹拂著呵護著熏陶著,便構成了幸福的躍動旋律,將幸福匯成一個波浪起伏的海洋。
幸福是個敏感的因子,總在不停地尋覓著能許以幸福的人。或許你天生就滿身俱備著幸福的因子,或許你需要不斷地培育才能擁有,或許你更要用心去細微地咀嚼,幸福因子才不聲不響地歡欣著降臨在幸福之人身上。
幸福總在動態(tài)中滋生著,就看一個人如何去體味。
【責編 謝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