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穎
我國木建筑歷史悠遠,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了榫卯連接梁柱的框架體系,到唐代日臻成熟,木建筑歷經千年滄桑風雨屹立不倒,已逾千年的唐宋廟宇及500多年的北京故宮便是明證,至今熠熠生輝。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相比,木建筑取材于純自然原木,沒有化學、放射材料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是任何一種建筑材料所無法比擬的。
人們往往將火災的罪魁禍首歸結于木材,再加上人們常常燒木取暖,自然地認為木建筑比鋼筋混凝土更危險。事實上,原木的引燃極其困難,只有被劈成小塊才有可能被引燃。一般建筑起火時,溫度則在700℃~900℃,鋼材在溫度達到232℃以上時,其強度迅速下降,溫度達到750℃時,其強度僅為原來的10%,會使建筑物突然倒塌,而木建筑在燃燒時表面產生的焦炭層形成有效的阻燃層,減緩了火焰進一步向構件內部燃燒,降低了內部材質燒焦的幾率,同時木建筑采用防火石膏板重點對可燃的木構件進行保護,阻斷了火焰與木構件的接觸,輕松達到了耐火極限要求,再加上選用高性能的防火涂料,更增加了木建筑防火的安全性,從而使木建筑內的人員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逃生和滅火。
木建筑的防火性已毋庸置疑,許多人還習慣性地認為,木建筑使用原始木料上房,防潮防腐讓人擔憂。木建筑是不是防潮防腐,要看一塊木材中含有多少相對于木材本身重量的水分。用來建造木建筑的木材的平均含水率只有17%,再加上嚴格、獨特的施工技術能保證建筑材料的干燥。同時加入一種屋內的空氣能釋放出去、屋外的水汽卻進不來的單向呼吸紙,以及一旦木建筑進了水也能使其干燥的技術措施,使木建筑成了既能有效防潮防腐又能透氣舒適的好房子。
由于自身重量輕、強度高等特性,木建筑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對較少,再加上樓板和墻體體系組成的空間箱形結構使構件之間能相互作用,所有的構件具有可靠的剛度和強度。在地震時大多紋絲不動,或整體稍有變形卻不會散架,從而具有較強的抵抗重力、風和地震的能力。在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中,木建筑基本毫發(fā)未損。
木建筑良好的隔音性能,源于木材的多孔性構造,使其自身隔音的性能優(yōu)于其他材料,而且木建筑的墻體是由隔音材料構成的,建筑屋頂和地面均由隔音材料組成,再加上高質量的邊縫處理技術,將聲音隔得天衣無縫。
木建筑在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從空氣污染和能源利用等方面比較,木建筑較其他結構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最小。木建筑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最低,鋼結構空氣污染為木結構的1.7倍,混凝土結構為木結構的2.2倍;就能耗而言,混凝土結構是木結構的2.2倍,鋼結構為木結構的1.5倍。
木材是很好的電絕緣體,具有低傳導性。即使采取通常的隔熱方法,木建筑的隔熱效果比空心磚墻房高3倍。在同樣厚度的條件下,木材的隔熱值比標準的混凝土高16倍,比鋼材高400倍,比鋁材高1600倍。加之木建筑內部由石膏板、玻璃棉等不良導體構成,使木建筑成為一個相對密封的空間,受外界氣候影響很小,它的保溫隔熱功能能抵御嚴寒酷暑等極端氣候。所以,木建筑好像一座天然的空氣調節(jié)器,冬暖夏涼,四季如春。
木建筑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建筑,最具“風水”。探究木建筑的奧秘,是因其存在的芬多精與負離子(空氣維他命)比鋼筋混凝土建筑高出幾百倍。芬多精和負離子能夠殺死空氣中致病細菌,讓人類遠離疾病,具有增強自身免疫能力,恢復人體機能,保持精神煥發(fā),提高記憶力,降低血壓,安定情緒等明顯功效。氡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如果長期呼吸高濃度氡氣,將會造成上呼吸道和肺傷害,甚至引發(fā)肺癌,對人體非常有害。氡氣在水泥、砂石、磚塊中形成以后,一部分會釋放到空氣中,成為了鋼筋混凝土建筑的隱形殺手,而木建筑氡放射量極低,對人體無危害。據(jù)日本學者調查,木建筑的住宅者的平均壽命較居住鋼筋混凝土的住宅者高9~11歲,能使人類更健康長壽。而各國的宇航員們從太空返回地球后均到木建筑中恢復體能。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