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體君 竇春芳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在江蘇常州一戶官宦之家。因家道中落,天資聰穎的瞿秋白只讀到中學(xué)就輟學(xué)了。1917年春,瞿秋白隨堂兄瞿純白到北京參加文官考試,但沒有考取,隨后到北京大學(xué)旁聽。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
1920年秋,北京的《晨報》、上海的《時事新報》決定向英、美、俄諸國派出一批駐外記者。因瞿秋白在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學(xué)習(xí)過,精通俄文,被選中赴蘇俄采訪。瞿秋白和俞頌華、李宗武成為中國新聞界在俄國十月革命后派往蘇俄采訪的第一批記者。在有“餓鄉(xiāng)”之稱的俄國,瞿秋白寫下了《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等不朽之作。他是最早向億萬中國人描繪列寧形象的人,也是中國記者中唯一與列寧交談過的人。1922年2月,經(jīng)同鄉(xiāng)張?zhí)捉榻B,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俘。面對國民黨的勸降,他不為所動,同年6月慷慨就義。在獄中,瞿秋白撰寫了2萬余字的《多余的話》,對自己進行了徹底的剖析。
瞿秋白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多才多藝,成績斐然。如果做記者、文學(xué)家、學(xué)者、教師等職業(yè),他可能不會輸給同時代的任何一個人。1923年,24歲的瞿秋白曾在上海大學(xué)講課,走廊里、窗臺上都站滿了聽課的人。后來成為作家的丁玲,也曾瞪著一雙稚氣的大眼睛在下面聽他講課。論文采,他不在魯迅之下,并贏得了魯迅的尊重。他去魯迅家做客時,魯迅和許廣平睡地板,把床讓給瞿秋白夫婦。在瞿秋白去世后,魯迅整理他的遺著時用的是最好的裝幀。同時,瞿秋白的俄文也極好。他還精通醫(yī)道,精通書畫。
學(xué)者梁衡在《覓渡,覓渡,渡何處》一文中評價瞿秋白說:“如果他一開始就不鬧什么革命,只要隨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會成為著名的作家、翻譯家、金石家、書法家或者名醫(yī)。”現(xiàn)在,讓我們重溫歷史,揭秘以職業(yè)革命家自居的瞿秋白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愛好。
喜愛書法
瞿秋白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就喜愛“顏體”。“顏體”即唐代杰出書法家顏真卿所寫的字體,而書法愛好者學(xué)習(xí)“顏體”楷書的極佳范本,就是臨摹顏真卿《顏氏家廟碑》。顏真卿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他從不阿諛權(quán)貴、曲意媚上的品格,曾一度深深影響著少年瞿秋白。
有一次,瞿秋白見自己的親戚、著名書法家莊蘊寬的魏碑寫得很好,就開始專心跟他學(xué)習(xí)臨摹北魏《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書法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瞿秋白在臨摹時刻苦認真,他的書法一直保留著魏晉風(fēng)格。
喜愛石刻
瞿秋白愛石刻,是受他的六伯父瞿世璜影響。瞿世璜能篆能刻,技藝精湛,并且收藏有鵝黃、雞血、壽山、桃源等諸多名貴的石頭。
瞿秋白讀中學(xué)時,他的國文教師史蟄夫在石刻藝術(shù)上也有極高的造詣。史蟄夫見瞿秋白也愛好石刻,就抽出時間對他進行精心傳授。所以,后來瞿秋白的石章刻得非常好,蒼勁古樸。瞿秋白自刻有雙、霜、爽、秋白、鐵梅、滌梅、梅影山人等多枚圖章。據(jù)瞿秋白幼年好友、秘書羊牧之回憶,有一次在瞿氏宗祠,瞿秋白替羊牧之刻了一篆文名章,但把羊字的角刻得特別大。羊牧之說角太大了,要瞿秋白重刻。瞿秋白笑著說:“角大能克敵,角大能摧堅,角大能自衛(wèi),怎能不大?”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被俘。被囚禁期間,負責(zé)關(guān)押他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軍官們大多是些魯莽的武夫,為了裝點門面,卻紛紛向瞿秋白索要篆刻印章。瞿秋白不卑不亢,不論是軍官還是普通的勤務(wù)兵,只要索要都一視同仁,一律奉送。
喜愛古玩
瞿秋白在上海居住時,連居室的掛表上都系著他收集的一個半兩的古錢,可見他對古玩的癡迷程度。有一次,瞿秋白問自己的秘書羊牧之:“你曉得這個錢是什么朝代的?”羊牧之答道:“不知道。”瞿秋白解釋說:“半兩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漢半兩,輪廓比這個要小一些;這是秦半兩,大一些。秦半兩是不可多得了。”閑暇時,瞿秋白常常去上海城隍廟古玩市場逛逛。一次,他在城隍廟古玩市場看到一面唐代的鴛鴦菱花鏡,馬上對其他人說,這一定是在蘇州鄉(xiāng)下購得的。由此足見瞿秋白在古玩方面學(xué)識的淵博。還有一次,瞿秋白在武漢時與秘書羊牧之同游黃鶴樓,在回去的路上,曾感慨地說:“黃鶴樓,名存實亡了。革命勝利后,一定要照原樣整修重建,保存古跡?!边@些都反映出瞿秋白對古玩、文物的珍愛。
喜愛下棋
幼年時的瞿秋白閑暇時,除了吹簫以外,就是下棋。羊牧之回憶說,小時候,瞿秋白常常與他下棋。當時一副白骨的棋子,缺了一個馬,為了應(yīng)急,瞿秋白就用白洋燭切了一段,在上面刻了一個馬字。參加革命后的瞿秋白,有天晚上,叫秘書羊牧之與他對弈,羊牧之吃了一個炮,結(jié)果就被他將住了。瞿秋白高興地對羊牧之說:“你不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啊?!宾那锇自诩磳⒈粐顸h反動派殺害時,沒有哭天搶地,而是靜靜地坐在牢房的地上與人下棋。
喜愛京劇
為了欣賞京劇,瞿秋白還專門備了一部留聲機,珍藏不少他喜愛的京劇名角名段的唱片,如譚鑫培的《李陵碑》、劉鴻生的《四郎探母》等。有時,聽著聽著,或許是受到了感染,他會跟隨著腔調(diào)一起哼起來。當年,在白色恐怖的上海,作為中共領(lǐng)導(dǎo)人的瞿秋白仍常常到上海新世界聽京韻大鼓和說唱。每次去時,為了防備敵人的抓捕,他會用大衣的領(lǐng)子遮著臉,用禮帽壓著眉,而且還戴著墨鏡,雜在人群中,靜靜地傾聽著演員的唱詞,細細品味著藝術(shù)帶給他的快樂。他也常去看電影,但從不去市區(qū)的大影院,而是到滬西的中小影院。
喜愛作畫
瞿秋白的父親瞿稚彬,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畫家。瞿稚彬自幼喜愛繪畫,特別喜愛學(xué)習(xí)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的繪畫技法,畫的畫多半是山水畫。瞿秋白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親自教他畫山水畫。所以,瞿秋白在繪畫藝術(shù)上也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山水畫畫得很好。
現(xiàn)在存世的瞿秋白的畫作有兩幅,其中一幅現(xiàn)收藏在瞿秋白的故里常州博物館內(nèi)。這一幅名為《江聲云樹圖》的畫作于1916年,當時瞿秋白17歲。那年,瞿秋白在母親自殺后不久,辭去在無錫楊氏小學(xué)的教師職務(wù),赴湖北武漢二姑處,與表兄周均量研究詩文。一天,二人溯江西上。瞿秋白看到江水波濤洶涌,氣象萬千,于是就把自己一腔郁結(jié),用畫筆抒寫在江聲云樹之間。整個畫面是滾滾的江流,江水間有巨石當流,波濤沖擊而過,浪花怒濺,十分生動。畫面隔江處還有一處秋林,雖經(jīng)歷了嚴霜的摧殘,依然有一種傲霜的氣概。畫面上方錄有謝靈運五言詩一首,時為“丙辰孟秋”,上款為“纖哥”兩字,下署瞿秋白,蓋“生于戊戌”及“瞿爽”陽文小章。
另外一幅,現(xiàn)收藏在上海博物館,是瞿秋白1919年的作品。1919年清明節(jié),20歲的瞿秋白為其摯友、中學(xué)時代的同學(xué)李子寬作山水畫一幅。該畫筆墨秀逸,有清初“四王”遺風(fēng)。畫面上有老松數(shù)株,濃蔭覆蓋。有水閣一座,檻前若有人橫琴撫弦的樣子。隔溪幼樹成林,溪水蕩漾,讓人有一種松風(fēng)滿耳、琴韻悠然的遐想。水閣的后面層山疊翠,點染于云海之外,有一種愈看愈遠、愈遠愈奇的感覺。畫面上題有:“松風(fēng)自度曲,我琴不須彈,胸中具此瀟灑,腋下自有出塵之慨,何必苦索解人耶?!毕骂}:“己未清明節(jié),子寬學(xué)兄雅作?!蹦┦稹扒锇做乃彼淖帧?/p>
喜愛詩詞
瞿秋白喜愛詩詞是受其母親的影響。瞿秋白的母親姓金,名璇,字衡玉,出生于世代相襲的官宦望族。瞿秋白的母親從小就聰明伶俐,又愛讀書,文史詩賦都有修養(yǎng),未出嫁時,已會作詩填詞,并寫得一手工整娟秀的小楷。嫁到瞿家后,也得到婆母的喜歡。婆母常常在人們面前夸贊自己的兒媳婦有學(xué)問,說:“如果稚彬(也就是瞿秋白的父親)也能像我家媳婦那樣有學(xué)問,考科甲就很容易了?!?/p>
瞿秋白在襁褓里面時,母親就教他背誦詩詞名篇。后來,瞿秋白又在外祖父金心薌的教導(dǎo)下學(xué)習(xí)古詩詞,一生寫下了大量的古詩詞。
13歲那年,瞿秋白在家鄉(xiāng)常州府中學(xué)堂讀書。時至秋季,菊花飄香,他觸景生情寫下了一首詠菊花的詩:“今歲花開盛,宜栽白玉盆;只緣秋色淡,無處覓霜痕。”1924年1月,瞿秋白赴廣州出席國民黨一大時,牽掛新婚不久的妻子王劍虹,寫下了他詩詞的名篇:“萬郊怒綠斗寒潮,檢點新泥筑舊巢;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云梢?!庇纱?瞿秋白有了“江南第一燕”的美譽。
在被囚禁的歲月里,瞿秋白總共創(chuàng)作了7首詩詞,流傳最廣的是《卜算子·詠梅》,詞曰:“寂寞此人間,且喜身無主。眼底云煙過盡時,正是逍遙處?;渲簹?一任風(fēng)和雨。信是明年春再來,應(yīng)有花如故。”這是一首充滿革命豪情的詞。作為一個革命者,瞿秋白當時雖已身陷囹圄,而且危在旦夕,卻視死如歸。他堅信,等到春天到來時,百花會開遍祖國的大地。
喜愛歌詞創(chuàng)作
1922年12月21日,瞿秋白離開莫斯科回國,暫住在當時在北京外交部做事的堂兄瞿純白家中。就是在這一時期,瞿秋白重新翻譯了《國際歌》的歌詞。在這之前,《國際歌》在中國已經(jīng)有三種譯文。因為譯文都不夠準確,無法與曲譜配譯,所以三種譯文都無法歌唱。瞿純白家里有一架風(fēng)琴,瞿秋白就一邊彈奏風(fēng)琴,一邊反復(fù)吟唱譯詞,不斷推敲、斟酌。如法文“國際”一詞,譯成中文只有兩個字,而這個詞有八拍,瞿秋白反復(fù)琢磨后把法文的“國際”音譯成了“英德納雄納爾”,這一唱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可見,瞿秋白對《國際歌》在中國的唱響與普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歌聲推動了中國的革命事業(yè)。
除此之外,瞿秋白還喜愛昆曲,還擅長吹簫,還很能喝酒。當然,平常他一般是不喝的。有一次,他在漢口和郭沫若一次就喝下了三斤白蘭地。據(jù)他的遺孀楊之華的妹妹楊之英說,瞿秋白早上起床總是先喝一小杯紅茶,而且茶里面喜愛放一點點紅糖,早餐最喜愛吃的是家鄉(xiāng)常州的麻糕油條。平時,他的寫字臺上還常常擺著一碟茴香豆或一盤花生米,晚上寫東西時覺得餓了,就吃幾粒豆或花生米。他在上海大學(xué)講課或外出上課時,總是穿著整齊的西裝,但一到家就會把西裝脫掉,換上一件日本式的和服,穿著一雙拖鞋,在寫字臺邊椅子上坐下,拿起筆就開始寫文章。這就是生活中真實的瞿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