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贛邊界的永新縣高溪鄉(xiāng)東山?jīng)_里,有位農(nóng)民將孤寡老人金炳炎接回家中,共同生活,15年如一日,精心善待,老人現(xiàn)在已活到了94歲。這位農(nóng)民的名字叫金小文。
金炳炎婚后多年未育,直到30出頭才生下一男一女,可意想不到的是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卻先后夭折。本來這已使金炳炎夫妻悲傷欲絕了,但社會上還眾說紛紜,說什么“前世造了孽,今日做寡人”。悲傷和議論使金炳炎夫妻倆抬不起頭,挺不起腰,躲在屋內(nèi)不知流下了多少辛酸的眼淚。從小一直善良孝順的金小文對此非常同情,他經(jīng)常出入金炳炎家,安慰他們:“要振作精神,好好活下去,有什么困難只管吩咐,我會盡力而為。”金小文幫助金炳炎重新?lián)P起了生活的風(fēng)帆。
天有不測風(fēng)云。1994年禍從天降,病魔奪去了金炳炎妻子的生命,金炳炎又患上了嚴(yán)重的老年癡呆癥,而且很特殊,與一般同類病患者不一樣,時好時發(fā)。除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嚴(yán)重發(fā)作時,或東撞西歪,或倒地不動,四肢抽筋,口吐白沫,屎尿失控,如無人搶救非死不可。面對這種狀況,金小文與家人商量后,要將金炳炎接回家來共同生活,免得老人受苦受難。金炳炎老人認(rèn)為這樣會連累小文全家,多次謝絕。金小文再三勸道:“你就看在我小輩的分上,不妨試試,能共同生活也好,萬一不行另外再考慮?!苯?jīng)過金小文苦口婆心地勸說,金炳炎才答應(yīng)來到了金小文家。金小文的愛人尹桂嬌和三個女兒都把金炳炎當(dāng)成自己的親公爹、親爺爺。
新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這年的春節(jié),金小文為老人買了新衣服、新鞋、新帽子。三個兒女從外面打工回家也各自給老人買回了不同口味的水果、糖、餅干等,讓金炳炎過上了一個有生之年從未有過的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金炳炎雖然重病在身,但很注意衛(wèi)生,每個月要理發(fā)一次。而東山村沒有理發(fā)店,要理發(fā)得坐板車到5里外的卸坪去。寒來暑往,15年來每月推老人去理發(fā)就成了金小文的習(xí)慣。即使金小文有事不在家,尹桂嬌或女兒都毫無推卸之意,用板車送老人到卸坪去理發(fā)。
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不但要有耐心,還要不怕苦不怕臟。15年來,每餐飯金小文都要裝好放在老人身前讓其慢慢地吃,有時還要一口一口地喂。有時老人屎尿失控,不是衣褲被尿淋濕,就是屎滿褲子,臭氣難聞,老人常為此自責(zé)。金小文總是笑著安慰他:“伯父你也不是有意的,臟了更換罷了,別難過?!睙o論在什么情況下,金小文都毫無怨言,在金炳炎面前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對老人有刺激的話。老人愛吃水酒,于是金小文每年都要釀七八缸酒。即使高價買糯米也要釀酒,保證老人一年365天天天都能吃到鄉(xiāng)下的糯米水酒。
為了讓老人多見些陽光,金小文要女兒從廣東專門買回一根高檔拐杖,只要是好天氣,金小文就扶老人到外面曬太陽。到了冬天,太陽一出,金小文就背老人到門外去享受日光浴。夏天,金小文特地給老人添置了蚊帳和一臺電風(fēng)扇,盡一切可能保證老人冬暖夏涼。
去年8月的一個深夜,老人重病發(fā)作,危在旦夕,金小文連夜趕往高溪醫(yī)院請來了醫(yī)師,又是打吊針,又是熬中藥,忙了個通宵達(dá)旦。第二天天剛亮,金小文又用板車將老人送往醫(yī)院住院治療。經(jīng)過一個星期的精心護理治療,花費2000多元,老人康復(fù)出院回家。
金小文敬老的事跡傳遍了十里八鄉(xiāng),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周圍村莊兒女孝敬父母、兒媳善待公婆蔚然成風(fēng)。
責(zé)編/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