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檢察官
四、犯罪嫌疑人家庭財產來源
1.工薪、社會保障所得。前者指單位發(fā)放的工資、退休金、退役金和各種津貼、補貼、福利、獎金等。
2.勞務、知識產權所得。前者指兼職或者隨機性勞務所得;后者指稿酬、版權費,專利、專有技術轉讓或者許可使用所得,知識產權折價、折股額等。
3.投資所得。(1)金融投資所得——利息、股息、紅利;證券、期貨或者其他金融產品交易價差收益;商業(yè)保險投保收益(保單價值、獲付、獲賠和受償總額超出所交保險金總額部分);委托理財收益,等等。(2)經營所得——個體經營、合作合伙經營或者隨機性經營盈利所得。(3)其他投資所得——珠寶、古玩、字畫和其他收藏品交易盈利,“炒房”盈利,等等。
4.繼承遺產、接受捐贈所得。前者包括繼承不動產、動產、貴重物品、貨幣、金融資產、其他債權等。如因此擔債,則應以遺產與債務之差計(遺產足以還債時)。后者指因家庭成員嫁娶、生子、生日、升學、參軍、出國、升職、傷病、喪事、受災等接受禮金、貴重禮物;其他一次性接受捐贈(包括遺贈)數額。
5.受償所得。國家賠償、政府補償、商業(yè)賠償與補償(不包括商業(yè)保險獲付、獲賠和受償收益,這部分收益已計入前述金融投資所得)、其他侵權損害賠償與補償所得均指超出實際財產損失部分。
6.受獎、偶然所得。前者僅指非經常性獎勵,不包括與單位考勤和工作績效掛鉤的經常性獎勵(該獎勵列入工薪所得)。后者比如彩票中獎、拾獲所得等。
7.借貸情況。通常只計涉及現金和金融的非經營、非投資借貸。經營、投資借貸應分別計入各自成本計算盈虧。租用、租借的房屋、場地、設備等特定物不計入財產來源總額,也不計入持有財產總額。
8.非法所得。包括已經查明的犯罪嫌疑人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犯罪所得和其他違法所得。只是懷疑、只有線索或者當事人聲稱而未經查實或者無法查實的不能計入。
9.其他所得。在訊問和詢問中要以此為兜底,斷了當事人以此來虛構財產來源的后路。
在實踐中,反偵查意識強的當事人慣于虛構或者夸大債務、繼承、受贈、投資、經營、勞務甚至偶然所得,因而必須講究謀略和技巧,運用相關證據瓦解其攻守同盟,戳穿謊言,敦促其放棄對抗,陳清實情。
五、犯罪嫌疑人與特定關系人財產關系
1.犯罪嫌疑人與家庭成員財產關系。實踐中,對犯罪嫌疑人家庭成員財產支配關系的查證十分重要。要針對具體案情,盡力查證能夠劃分的特定時點、事件或者大額財產,盡量剔除與犯罪嫌疑人無關的財產及其來源和支出,以縮小查證的時空范圍,提高查證效率和準確度。比如,在對家庭財產及其來源與支出的查證上,犯罪嫌疑人結婚、離婚通常是較有查證價值的時點。當事人對婚前婚后財產的歸屬有無約定,也勢必查明。對于這兩個時節(jié)點的情況主要查明:結婚時間,結婚收支盈虧情況,有無形成債權債務,當時家庭財產情況,有無約定財產所有權或者債的歸屬等;離婚時間,當時財產情況,財產(包括債權)分割和債務承擔情況,子女撫養(yǎng)費分擔情況等。如有再婚史或者多次婚史,則要查明每次結婚和離婚時的上述情況。當然,多數情況下,對于結婚、離婚時財產的準確數額及其來源、支出情況和財產分割情況,要想取得充分證據予以全面證實也不無困難。盡管如此,選擇這兩個時點進行查證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只要能獲知當事人當時“凈資產”的大概數額,就能比較有效地壓縮當事人胡編亂造巨額財產來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降低查證難度。
類似地,在實踐中因案制宜選擇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對簡化查證工作頗為有效,應當細加捕捉。比如,若犯罪嫌疑人或其親屬曾因醫(yī)治重疾、天災人禍或者投資失利,而使家庭經濟捉襟見肘甚至負債累累,則以此為時間界限,棄前查后,定將大為簡便并且更趨準確。
2.犯罪嫌疑人與其他特定關系人財產往來情況。有的犯罪嫌疑人與情人、“二奶”等特定利害關系人之間有巨額財產往來,就應將其列入重點查證范圍。犯罪嫌疑人由此支出的,計入其支出總額;從中收入的,計入其財產來源總額;共有財產照實、依法劃分歸屬。同時,還要注意查明這類人員有無為犯罪嫌疑人轉移、隱匿、處置重大財產和憑證的情形,有無以他人身份、虛假身份為犯罪嫌疑人持有財產或者支付大額開支等情形。
六、對犯罪嫌疑人持有來源不明財產數額的計算
1.計算公式。來源不明財產數額=持有財產總額+支出總額-來源明確財產總額。
2.計算原則。毫無疑問,計算的應然原則當為準確無誤。但囿于對這類案件的取證通常無法達成全面的精確,因而在實踐中通常采取“寧縱不枉”的實然原則。即對于數額能夠框定在一定范圍內但無法查證準確的,持有財產數額和支出數額就低不就高,而來源明確的財產數額則就高不就低。比如,在辦理林某某貪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中,針對林某某辯稱利用節(jié)假日外出講學,有22次收取報酬沒有憑據的情況,偵查人員按照林某某列出的清單,向涉及的10個單位一一調查邀請林某某講學的真實性和每次報酬的大致數額。然后比較邀請單位和林某某提供的每次講學報酬的數額范圍,確定以最高數額為準計為林某某的講學收入。
3.計算口徑。計算口徑通常以前文所述持有財產、財產支出和財產來源各項歸口合計。但有時也不可拘泥,而應針對具體案情,以盡量準確和簡化為要,靈活恰當地選擇其他計算口徑。比如,犯罪嫌疑人陳某某先后投入120萬元“炒股”,至案發(fā)時虧損67.56萬元。對此,可有兩種計算口徑:(1)嚴格依案發(fā)時的實際狀況,將虧損的67.56萬元計為其支出,其賬戶上的股票市值和資金余額合計52.44萬元計為其持有財產;(2)直接將其投入的120萬元全部計為其支出。偵查人員選擇了第2種口徑計算,因為它簡便。當然,從該賬戶追贓的數額則必須以實計。再如,對于婚慶收支,既可分別計入財產來源總額和支出總額,也可以兩者之差直接計入來源總額(差為正數時)或者支出總額(差為負數時)——當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成員對婚慶收入和支出的分別數額的陳述相差較大,而對兩者差額的陳述卻比較一致時,就應采此差額計算口徑。
4.實物財產計價規(guī)則。如前所述,對持有財產的計價應當尊重事實,力求準確,準確計價確有困難的通常從寬——就低不就高。但對當事人作價或者聲稱價畸低,或者無償取得,或者價格不明的特定實物計價,則應視情而定,分別以取得價、市場均價或者法定機構估價計,而不能一味就低。
(1)屬于以下兩種情形的,應以取得價計,它與取得時或者立案時的市價相比增值或者減值部分不計:①以政府定價或者指導價、符合政策的優(yōu)惠價、公開競價、真實并公開的商業(yè)優(yōu)惠價等合法價格取得的;②前項之外,以不明顯低于取得時同地同品質市場均價的價格(比如不低于80%)取得的。
(2)為規(guī)避法律而以明顯低于取得時同地同品質市場均價的價格(比如低20%以上)取得的,或者無償取得的,以取得時同地(或者最近地)同品質(或者品質最接近)標的的市場均價計;當時市場均價無法查定的,以立案時的市場均價或者法定機構估價計,而不能以取得價或者當事人聲稱價計。
此外,對當事人為規(guī)避法律而聲稱的畸高收入來源,可參照上述計價規(guī)則的精神,反向認定。
辦案札記
“狡兔”的克星
俗話說“狡兔三窟”。許多貪腐案件對此多有印證。作為檢偵人員,必須得多謀善斷,傾力破案,勇當“狡兔”克星。但是,我從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在科技、經濟、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的環(huán)境下,法治與科技的有機結合才是貪腐的最大克星。如今,在一些方面已很成功――比如,公民身份、出入境通關管理等早已實現全國聯網,司法查詢方便而高效。而在許多領域,比如銀行、證券、房產、通信等,雖然信息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和發(fā)達,但其業(yè)務查詢卻遲遲未能全國聯網,有的甚至同城都沒聯網。
以如今的科技水平和法治基礎編織一張嚴密反腐網絡的時機已經成熟。第一,嚴格公民身份號碼管理,一人一號,終身不變;第二,公民辦理身份和經濟事務一律以身份號碼實名登記,所涉文件、證照編號一律以身份號碼為基礎,加上辦理機構的法定編碼(這一編碼須全國統(tǒng)一標準編制,以法律法規(guī)發(fā)布);第三,建立公職人員及其近親屬收支、財產、從業(yè)和其他個人重大事務定期和即時申報、公示制度;第四,建立公民身份和經濟信息保密和依法查詢制度;第五,建立公民身份、經濟信息以及公職人員申報事項全國聯網系統(tǒng)和查詢平臺;第六,建立違反上述制度的懲處(包括治罪)制度。到時,“狡兔”恐怕十有八九會望而卻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