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馮友蘭三兄妹及其墨跡

      2009-08-07 06:56:22方繼孝
      收藏·拍賣 2009年7期
      關鍵詞:馮友蘭

      方繼孝

      馮友蘭、馮景蘭和馮沅君三兄妹,馮友蘭居長,學術成就影響最大,是20世紀屈指可數(shù)的文化泰斗;其弟馮景蘭是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界元老;其妹馮淑蘭(沅君),30年代與冰心、丁玲等人齊名,為散文界著名女作家,后來她由文學而學術,遂成知名學者。本文作者因緣際會之下,收集齊馮氏三兄妹的于跡,自是珍貴難得。

      當年的馮氏家族是中原的百年望族。至今河南省的唐河縣祁僅鎮(zhèn)還保存著馮家的故居。馮家祖籍是山西高平。馮友蘭晚年在《三松堂自序》中說:“他聽家里人傳說,馮家祖上是從山西省高平縣來到唐河祁儀經(jīng)商,后落戶于此的?!?/p>

      馮家是一個書香之家。祖父馮玉文善詩文,父親馮樹侯為清光緒戊戌(1898年)科進士,伯父和叔父也都是秀才。

      清光緒三十年(1907),父親馮樹侯做了湖北省崇陽縣知縣。據(jù)馮沅君回憶,在她只有六、七歲的那年,在她們的母親吳夫人的帶領下,同她的兩個哥哥馮友蘭、馮景蘭赴湖北崇陽與父親團聚。馮樹侯先生是光緒二十四年進士,被分發(fā)到兩湖總督張之洞幕下。此時,張正在武昌辦洋務,其中一項就是辦新式教育。馮樹侯就被委派為武昌“方言學堂”會計庶務委員(即外國語學校的總務長)。當時方言學堂的監(jiān)督(相當于校長)是武昌知府梁鼎芬兼任,因公務繁忙,梁氏無暇顧及校內(nèi)事務,實際校務均由馮樹侯先生負責。由此可知,馮老先生對新式教育非常熟悉,對自己的子女的教育是極重視的。他在家設了書房,請了“教讀師爺”給三個孩子上古文、算學、寫字、作文課。

      馮家三兄妹的母親吳清芝,是一位通曉詩書,思想開朗的知識女性,曾擔任過當?shù)嘏訉W校校長。吳夫人教子有方,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吳夫人除了對子女親授詩書經(jīng)傳外,還特聘一位名師嚴加訓練,對年齡最小的馮沅君,也從不因愛而廢嚴。

      1915年暑假,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1916年暑假,馮景蘭考八北京大學預科。北太當時的學生,在學習上非常自由,馮友蘭喜歡聽著名教授黃侃的課,并作些古詩送給黃先生,黃先生也加圈加點,還寫了贊賞的批語。馮友蘭回憶:“我的這種課外學習,倒是在我家里發(fā)生了作用,那就是-我把我的一知半解傳授給我的妹妹沅君,引她走上了文學的道路?!?/p>

      1923年夏,馮沅君畢業(yè)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同年考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

      兄妹三人同入北京大學,在當時是不多見的。而兄妹三人走出國門,更是少見。1918年夏天,馮景蘭北京大學預科畢業(yè),考取公費赴美留學,入美國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學習礦山地質(zhì),1921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礦床學、巖石學和地文學。1919年9月,大哥馮友蘭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3年馮景蘭獲碩士學位,大哥馮友蘭也完成學業(yè),通過論文答辯。隨后,兄弟二人和其他同學一起,經(jīng)過加拿大回國。馮友蘭從此走上了中國哲學的研究道路,成為一代宗師,馮景蘭則從此終生獻身于祖國的地質(zhì)教育和礦產(chǎn)地質(zhì)勘察事業(yè)。這時候,小妹沅君正在北大讀研究生,1925年夏天畢業(yè)后,先后在幾所大學任教,1930年與著名學者陸侃如赴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博士,到1935年獲得博士學位回國。

      因為兄妹三人各學的是哲學、地質(zhì)學、文學,所以他們之間沒有多少合作的機會。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大哥馮友蘭和小妹馮沅君有過一次合作,他們共同校點了長篇小說《歧路燈》的前26回,1927年由北京樸印社排印出版。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前兩年,我曾在一個經(jīng)營舊書的朋友家里見到過這部經(jīng)馮家兄妹校點的稿本,原本是要賣給我的,但最終因價格原因,被別人買走了。至今,我也沒弄明白這部書稿是怎樣流落坊間的。這是題外話。

      馮氏三兄妹在國外學成回國之后,大哥馮友蘭和二哥馮景蘭雖專業(yè)不同,但卻總是形影不離。馮友蘭和馮景蘭最初都曾在河南省立大學中州大學任教,馮友蘭任文科主任(相當于后來的文學院長),馮景蘭任礦物地質(zhì)學系主任。1925年暑假,馮友蘭離開中州大學到廣州的廣東大學教書,很快又到了北京的燕京大學。到了燕京大學以后,馮友蘭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北京,又先后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教書,一級教授,最后歸宿于北京大學哲學系。馮景蘭則于1927年到了廣州任兩廣地質(zhì)調(diào)查所(廣州)技正,1929年轉(zhuǎn)任天津北洋大學教授,1933年任教于清華大學地學系,不久任系主任,解放后,任北京地質(zhì)學院教授。1957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科院院士),一級教授,他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研究生導師。

      小妹馮沅君卻一直遠離兩位兄長,獨自一人闖蕩,當然,她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丈夫陸侃如陪伴。1935年底,馮沅君和陸侃如雙雙取得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經(jīng)莫斯科回國。陸侃如任燕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馮沅君應聘到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任教??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陸、馮沅君南下廣東、四川,先后在中山大學和南遷的東北大學任職。1945年7月,他們隨東北大學回遷沈陽,繼續(xù)在中文系任教。1947年秋,應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先生的邀請,馮沅君和陸侃如到青島山東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任教。建國后,馮沅君先后擔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山東省婦聯(lián)副主席,山東省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

      哲學大師馮友蘭

      馮友蘭,字芝生。生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預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太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zhàn)期間,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至1949年初,任清華太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后,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馮友蘭先生從1939年到1946年,七年間,連續(xù)出版了六本書,稱為“貞元之際所著書”。馮友蘭先生正是通過“貞元六書”,創(chuàng)立了新理學思想體系,使他成為中國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家。

      馮友蘭是在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上最先具備哲學史家資格的學者。他篳路藍縷,前驅(qū)先路,第一個寫成了系統(tǒng)完整的中國哲學史著作,把中國哲學史研究推進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他志道精思,殫精竭慮,寫成《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著作,構(gòu)建了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梢哉f,馮友蘭以中西哲學互補的理念與形式,對中國哲學的近代化、現(xiàn)代化,進行了可貴的探索與嘗試?!叭丰尮沤瘢鶗o貞元”,馮友蘭對自己一生學術活動的概括和總結(jié),表達了他畢生的學術追求,也凝聚著他一生學術建樹的價值與生命(田文軍著《馮友蘭傳》引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馮友蘭學術思想的轉(zhuǎn)型期。新中國成立后,馮友蘭放棄其新理學體系,接

      受馬克思主義。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哲學史。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中國哲學史論文集》、《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和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等書。

      馮友蘭是著名哲學家,詩賦亦佳??箲?zhàn)時期隨北京大學南遷,在赴西南聯(lián)大的途中他寫的三首詩就曾廣為流傳:

      其一:兵敗城破日已昏,拋妻合子剮家門。孟光不向門前送,恐使征人見淚痕。

      其二:水盡山窮路迂回,一車痰走近南關。邊墻已滿英雄血,又教書生續(xù)一般。

      其三:窗外驕陽升復沉,淹留不料到如夸。為問南行諸友伴,可能順利勝風云。

      據(jù)說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校歌也是他作的,歌詞,調(diào)寄《滿江紅》

      萬里長征,辭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徽移栽楨干質(zhì),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頌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yè),需人杰。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qū)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馮友蘭先生亦檀書。據(jù)說馮先生抗戰(zhàn)時期,常有人請他寫字,他喜歡手錄陸游的《書事》詩送給朋友。前些年,上海復旦大學曾出版《百年文人墨跡》一書,收錄了馮先生兩件書法作品,其中一件輾轉(zhuǎn)入藏敝齋,正是馮先生手錄陸放翁《書事》詩(見圖):

      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夸過祁連。

      功名在子何殊我,但恨無人快著鞭。

      民國三十二年(1943)四月,抗戰(zhàn)正酣,馮先生仍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這首詩,馮先生究竟寫過多少幅,已無從考證??墒堑玫今T先生墨寶的人,又有幾人能領會詩的涵義、境界。

      地質(zhì)教育學家馮景蘭

      馮景蘭,字淮西、懷西。出生于1898年,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8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入美國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學習礦山地質(zhì),1921年畢業(yè);同年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礦床學、巖石學和地文學,1923年獲碩士學位。當年回國,從此獻身于祖國的地質(zhì)教育和礦產(chǎn)地質(zhì)勘查事業(yè)。

      馮先生從事地質(zhì)教育50多年,培育了幾代地質(zhì)人才。在兩廣地質(zhì)、川康滇銅礦地質(zhì)、豫西礦沙地質(zhì)、黃河及黑龍江流域新構(gòu)造運動、工程地質(zhì)學方面進行過大量開創(chuàng)性工作。而對礦床共生、成礦控制及成礦規(guī)律等研究上貢獻尤大,提出了“封閉成礦學說”,他參與主編的《礦床學原理》是礦床學的系統(tǒng)專著和教科書。

      大概與他從事的專業(yè)有關,兄長哲學家馮友蘭和妹妹文學家馮沅君的知名度顯然比他高得多。他的手跡也很少見。從我有了把“馮氏三杰”手跡收齊的念頭之后,最后得到的才是馮景蘭的手跡。

      他的手跡是寫給商務印書館的一封信(見圖),用的是清華大學專用箋,時正在該校任教。信中說,

      敬復者:前奉大函囑為《出版周刊》擬《礦業(yè)工程學研究法》一文,茲特草就寄上,即祈查收教正。并于出版后惠贈該期刊廿份以留紀念為荷。再,景(蘭)前作《探礦》一文刊在貴館出版之工學小叢書及百科小叢書內(nèi),現(xiàn)探業(yè)方法進步甚速,頗有增修之必要,如承同意,景(蘭)可代為編增,將來即將該叢書改為抽版稅之刊物或由貴館酌給酬報,可否之處敬祈酌示為禱。

      此致商務即書館出版科。

      馮景蘭拜復。廿四、元月、廿日。

      民國甘四年即公元1935年。馮景蘭先生是從1933年起任教于清華大學地學系的,不久,兼任地學系主任,講授礦床學、礦物學和巖石學等課程。馮氏信里提到的《探礦》一書,則是他任北洋大學教授(1929-1933年)時編著的。該書1933年商務印書館初版后,不止一次再版,發(fā)行甚廣。該書內(nèi)容全面且簡明扼要,介紹了當時國際先進經(jīng)驗。這本書也是現(xiàn)在的《找礦勘探地質(zhì)學》前身。同年他還發(fā)表了《放射性與地熱學說》的文章。而地熱地質(zhì)在我國較為廣泛的傳播和應用應是70年代以來的事情。

      馮先生自1933年任教清華大學,其間,1933-1937年,暑假期間馮景蘭等調(diào)查了河北平泉、山西大同、山東招遠以及泰山等地的地質(zhì)和礦產(chǎn)。他是招遠玲瓏金礦地質(zhì)研究的先驅(qū)之一。近十幾年玲瓏金礦的地質(zhì)研究才興盛起來。

      1938-1946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清華大學被迫南遷,在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lián)合大學,馮景蘭和其兄馮友蘭都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1943-1945年間他還兼任云南大學工學院院長和采礦系系主任。這段時期:馮先生主要研究四川、西康(當時有西康省建制)和云南三省的銅礦。1942年出版了《川康滇銅礦紀要》。書中“關于西南銅礦之地理分布、造礦時間、母巖、圍巖、產(chǎn)狀、構(gòu)造及礦物成分等均略作分析,以推論其成因;并估計其儲量,研究其產(chǎn)量多寡、礦業(yè)盛衰之原因,以及其將來發(fā)展之可能途徑”。由于該書既有理論概括又有實際意義,因此,獲當時教育部的學術獎。

      1946年西南聯(lián)合大學結(jié)束,師生回平津原校。馮景蘭仍在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馮景蘭先生先后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地質(zhì)學院任教,同時還從事地質(zhì)礦產(chǎn)和水利資源的調(diào)查。馮家有做詩的家風。馮景蘭先生亦好做詩。

      小說家和古典文學史專家馮沅君

      馮沅君原名恭蘭,后改淑蘭,字德馥,筆名有淦女士、易安、大琦、激巒等。1900年9月4日出生。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馮沅君在十一、二歲時不僅能背誦大量詩詞,而且還能夠吟詩填詞,有才女之譽。

      民國十年(1922年),馮沅君考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國學門,獲文學碩士學位,并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開始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與中國文壇上的蘇雪林、廬隱、冰心齊名,是一位富有才華、獨具風格的女作家。她的小說,多以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與抗爭為題材,文筆清秀,曾得到魯迅先生的肯定,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作有《劫灰》、《貞婦》等。后來她致力于古典文學研究,是我國當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開拓者。她的古典文學研究著作有多種,代表性著作有《宋詞概論》、《中國文學史》、《古劇說匯》等。她還與其夫陸侃如合著《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中國古典文學簡史》等。

      馮沅君在文化界的影響,是她放棄創(chuàng)作后的文學史的研究。1924年11月《語絲》在北京創(chuàng)刊,即聘她為雜志長期撰稿人。從第六期起,連續(xù)發(fā)表了7篇短論和考據(jù)性的文章。后又在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創(chuàng)辦的《國學周刊》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祝英臺的歌》、《老子韻例初稿》等文,1927年與大哥馮友蘭校點《歧路燈》前26回,1930年出版了與陸侃如先生合著的《中國史詩》,1932年出版了與陸侃如先生合著的第二部著作《中國文學史簡編》。1947年《古劇說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馮沅君的鼎力之作,被譽為繼日本的青木正兒之作《中國近世戲曲史》、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后,戲曲史上又一部輝煌巨著。

      《古劇說匯》一書是馮沅君在1935年以后的十

      年內(nèi)所寫的關于古代戲劇的考證文章,馮沅君在她1945年12月寫的《古劇說匯》自序中寫道,“當我開始整理稿件時,我的母親已在故鄉(xiāng)病倒了,不久她便與世長辭。生不能養(yǎng),歿不與葬,從前清光緒三十四年喪父后,這是我遭遇的最悲痛的事。我同她分別在民國二十四年,到現(xiàn)在恰足十年?!豆艅∷目肌返任牡膶懽鞫荚谶@次最后離別十年,而各篇跋語的墨跡中更和有哭母的酸淚。”

      馮沅君的母親是1944年秋去世的。馮沅君曾回憶她的母親吳夫人訓導她說:“不能徒恃聰明,讀書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就像你大哥一樣。你大哥雖不如你二哥聰明,但他在不停止地往前走,從不間斷……”慈母的教誨,對馮沅君后來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和古典詩詞研究的道路,起到了啟蒙作用。所以,馮沅君后來每念及母親或在給友人的書信中或作文章提及母親總是一往情深,念念不忘母親對自己的教誨。

      馮沅君所著《古劇說匯》1947年由商務印書館印行的版本我沒有見過。1956年作家出版社重印出版的《古劇說匯》,我在北京報國寺的一個舊書攤,有幸買到了。遺憾的是在這個版本中,馮沅君在自序中已刪去了1947年商務印書館印行的版本中關于懷念她母親的一段文字(見圖: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馮沅君著《古劇說匯》)。

      我除了珍藏著馮沅君所著《古劇說匯》(1956年版)一書,同時還珍藏著她為母親設置“唐河馮太夫人獎學金”時,寫給河南籍同鄉(xiāng)時任河南大學校長的姚從吾先生親筆信。信之內(nèi)容是關于在河南大學文學院設立“唐河馮太夫人獎學金”之事。所用信紙為國立東北大學公用箋,校址,沈陽北陵。(見圖)

      馮沅君和她的丈夫陸侃如是1947年盛夏到山東大學任教的,并在這所高等院校度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后的三十個春秋。此前,她曾在東北大學任教。這封信就是用東北大學公用箋所寫,內(nèi)容如下

      從吾先生勛鑒:先母平生特重女子教育。茲承其遺惠,以鬻文所得貳百萬元,在貴校文學院設置“唐河馮太夫人獎學金”藉資紀念。該款每年所得利息,由院中成績最佳之豫籍女生貳人分領,詳細辦法,悉由貴校負責決定。敬希惠允為荷。專此敬頌:勛祺!馮沅君敬啟八月五日。

      馮沅君的母親是1944年底以八十歲的高齡在唐河老冢辭世的。當是時,悲痛欲絕的大哥馮友蘭代表弟妹景蘭和沅君,作了一篇行狀、一篇祭文。馮友蘭后來回憶說:母親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人,也是給我影響最大的人。祭文如果有“溢美”之處,那就是她是封建社會的完人,而我沒有說出這個限制。還可以補述的,是她教育子女的方法,她向來不在小孩的面前夸獎他……

      因當時時局混亂,交通不便,遠在四川的女兒馮沅君未能回家為母親送行。

      猜你喜歡
      馮友蘭
      十分鐘的朋友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當之”——馮友蘭武圣觀論析
      最好的尊重
      慈善(2022年6期)2022-02-10 18:38:40
      我不想讓你誤會
      雜文選刊(2021年7期)2021-07-16 06:25:14
      遇事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
      我不想讓你誤會
      思維與智慧(2020年8期)2020-07-03 12:35:08
      轮台县| 西青区| 峨山| 承德市| 新竹市| 资阳市| 铁力市| 彰武县| 定远县| 共和县| 封丘县| 潮州市| 长沙市| 安化县| 辽源市| 遂宁市| 剑阁县| 江门市| 赣州市| 尤溪县| 泸西县| 平乡县| 龙南县| 百色市| 呼伦贝尔市| 承德县| 积石山| 凤庆县| 墨脱县| 外汇| 武安市| 山东省| 泰和县| 湖北省| 淳化县| 日土县| 巧家县| 合川市| 宜都市| 苏尼特左旗| 灌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