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悠鵬
正當數(shù)量不少的專業(yè)人士對黑、白、灰在市場中的生命力感到吃驚時,筆者總是在想,為什么黑、白、灰在市場中的角色一直興盛不衰,一定有某種特殊的東西在支撐他們所存在的價值。這是因為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國際間交流的頻繁,精神文化水平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現(xiàn)代人中的理解、思維、審美、視覺已給黑、白、灰賦予新的含義。或者也可以這樣說,黑、白、灰三色系本身就替藏著某種歷史形成的文化特質和屬性,是一種能產(chǎn)生強場效應和具有誘惑力的顏色,也是一種極容易被其他顏色所接納和融合并能形成和諧搭配效果的顏色。從另一角度來講,我們的企業(yè)和設計師還沒有走出色彩設計和流行色應用的盲點,甚至說企業(yè)缺少對色彩附加值的充分認識等等原因使黑、白、灰在市場中扮演了“保險色”的角色。因此,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有理由去揭示和探究黑、白、灰在市場扮演“保險色”的成因。
認識黑、白、灰
這是筆者拜閱了著名色彩學家,中國美術學院宋建明教授所撰稿的“我國服裝色彩設計現(xiàn)狀的成因”,產(chǎn)生了寫這篇論文的動機。當然,筆者只是想將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與同行一起來探討與交流,讓人們能用色彩的眼光去看待“黑、白、灰”,并能正確地審視與認識“黑、白、灰”在市場中扮演“保險色”的角色。
所以,首先要對黑、白、灰三色的概念要有深入的理解,那么什么是黑、白、灰?
所謂黑色是在物理學中指物體的無反射,其光的吸收系數(shù)為100%或其光反射率等于0。古埃及學者認為“黑色是再生之色的象征,是希望與可能之色”,風水學的五行之說中將黑色定為“寒冷之冬,為水,為深淵之色”,有烏黑、昏黑、傍黑、焦黑、漆黑、碳黑、黝黑等不同程度的黑。與黑相關的經(jīng)??吹降脑~匯有黑玫瑰、黑衣天使、黑白分明、黑茫茫、黑角、黑陶文化、黑非洲、黑格爾、黑社會、厚黑學、黑色風暴、黑色星期一等。黑色是中國古代的正色,夏、周、漢等朝代推崇黑色,中華民族崇尚黑色,我國很多地方對黑色還保留著某種特殊的感情。黑色是一個兩重性格的色,它既有消極象征性,又有積極的象征性,這種兩重性格非常符合國人心境和意境的追求和寄托。
所謂白色指的是反射系數(shù)超過100%即光的全反射,或當白光的亮度非常高時,人眼就感覺是白色的。有月白、魚肚白、牙白、乳白、本白、漂白、辛白等等不同的白。在日常生活中??梢钥吹桨尊?、白璧無瑕、白晝、白玉、白宮、白金漢宮、白雪公主、白黑分明、白面書生、白領、白日夢、白話文等的詞匯。白色是處于極點位置的色彩,在中國被認為是一種有著很高地位的色彩。白色與任何色彩搭配都可以產(chǎn)生和諧的搭配關系。所謂灰色就是當光的亮度很低時,就感覺顏色發(fā)暗或發(fā)灰?;疑呛凇變缮g的顏色,從色立體的位置來看是中心部位的顏色,即是黑、白兩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形成不同亮度和暗度的灰色,或是三原色混合加不同比例的白色也能出現(xiàn)不同明度的灰色。作為中性色,是一個不明確、溫和而無個性的顏色。有銀灰、米灰、葡萄灰、青灰、亮灰、深灰、暗灰等等不等明度的灰。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匯有灰色人生、心灰意懶、灰溜溜、灰頭土臉、灰不溜丟、灰蒙蒙、灰心傷氣等等。這種顏色經(jīng)常用來比喻人碰到某種遭遇或某種刺激所引起的一種反應或一種心境和狀態(tài)。
所謂黑、白、灰,從狹義角度來說,是從相對意義上沒有色相、艷度、彩度變化,只有從最亮到最暗的不同明度變化的無彩色系。在色立體中,頂端是白色,最底端是黑色,白與黑之間過度著不同明度的灰色。也稱中性色系,視覺刺激比較穩(wěn)定的色系。從廣義角度來解釋,是當它處在有彩色的客觀環(huán)境氛圍之中時,由于視覺的參與,環(huán)境色的影響,色彩對比關系的形成。它會受到周圍顏色的感染而在視覺上總是帶有一定色相感和不同冷暖傾向的灰色。
從色度學的黑、白、灰形象來看似乎是一個單調的明度關系,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本身存在著比形象更為復雜的深層含義,而不得不使我們在論述它們在扮演市場“保險色”的成因時,與國家的經(jīng)濟、宗教、歷史、科技文化、民族、地理環(huán)境、心理學、生理學、藝術學等聯(lián)系起來。沒有人不會不明白的是黑、白、灰確實無法用其他顏色所替代的誘人的魅力,多少專家業(yè)內人士論述的大版文字來贊美這個神秘的色系。黑、白、灰在國人的眼里簡直成了寵兒。這不僅僅說明了國人對這個色系已經(jīng)有了非常之深的認識,而且這個神秘而古老又充滿誘惑的色系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那么這所謂的“保險色”是如何形成的呢。
藝術文化活動所形成的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
以黑白灰為層次、重玄學、講氣韻和意境的書畫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化藝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黑、白、灰層次變化作為表現(xiàn)手段的書畫藝術,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國藝,而且是中國人所獨特享受的藝術,正如國畫大師潘天壽老先生所說:“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干濕相成,則百彩駢臻,雖無色,勝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勝于青黃朱紫矣?!边@是無色勝有色最高境界。因此,對現(xiàn)代的設計也產(chǎn)生一定影響與感染,并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黑、白、灰的審美特點。
幻想主義畫家魯東大多數(shù)作品以幾乎已成為神秘主義繪畫代名詞的黑色為表現(xiàn)媒體,而無視物體的形態(tài)和色彩。正如他在日記中所寫的:“必須尊重黑色,黑色雖然不能使人愉悅,也不能使五官得到覺醒,但是比起調色板及三棱鏡中的色彩來則是優(yōu)美精神的代言者?!痹谶@里他將黑色作為代言事物精神的開始,而不是終結。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描寫對“白”的運用到了極限,在“白露垂珠滴秋月”,“白發(fā)三千丈”等詩句“白色的高貴”和“白色的氣勢”盡在不言中。在審美空間中白色已成為有特殊價值的顏色。藝術文化創(chuàng)造以及各種審美活動中,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藝術都能使人產(chǎn)生對黑色有某種習慣性的感情牽連。其實人生活在一年四季與晝夜的視覺變化中,黑、白、灰成為人類視感的基礎,美國色彩心理學家魯?shù)婪虬⒛泛D吩谒囆g與視知覺的色彩第一章就寫到:“嚴格說來,一切視覺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產(chǎn)生”,這句話告訴我們黑、白、灰變化在視覺中的精神價值是其它色系無法代替的。從以上的色彩文化史可表明,黑、白、灰色系在現(xiàn)代人的心耳中,其不可動搖的地位已無人懷疑。
宗教的色彩象征形成的傳統(tǒng)的賞色觀念
國人對黑、白文化崇尚,可從太極圖表示的一黑一白的陰、陽魚和八卦的玄秘、復雜的文化觀念。即從這種具有高深智慧的哲人文化和兩極對立、轉化、應變的思維玄圈中可以找到依據(jù)。這帶給人們的是神秘、神奇而深不可測的色彩聯(lián)想。
在陰陽五行說中以黑、白定方位,東方是青色、南方是紅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心是黃色,陰陽五行說還把黑白用來定季節(jié),用白色代表秋季、黑色代表冬季,黑白兩色與青黃紅并稱為中國古代的最早的色彩學說中的五原色論;陰陽五行說中還認為白色與金相對應,在五臟中與肝相匹對。在五行說中占有最高地位的是黑色,正如老子所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古人對黑白色的認識早已超出哲學領域而參透到一般藝術設計領域,直接影響了現(xiàn)代人對黑、白色精神的依賴。老子的尚黑之論,延續(xù)到今天,不僅被東方人繼承,也影響了現(xiàn)代西方人的審美活動,當今尚黑成為現(xiàn)代
國人特有的審美習慣是必然的。
關于白色,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把它作為天界的象征,因而它受到特殊的崇拜,在中國,雖然天界的白色讓予黑色,現(xiàn)代國人并沒有淡忘白色那種純潔、完美、飄逸、天仙般等的表象特征。在基督教中,白色是金屬白熱化時的一種色彩,象征上帝本身。也意味著純凈的靈魂、純潔的思想和崇高的生命。上帝的御座是白色的,象白雪、白羊毛一樣潔白……這《圣經(jīng)》上所說的上帝姿態(tài),全部被表現(xiàn)為不經(jīng)任何染色的白光和白色。在表現(xiàn)升天的圣母瑪麗亞時則畫成天仙們所穿的白色衣服。從宗教中可以看到那白色不能有半點污染,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顏色。
至于灰色在基督教中,它是復活祭前四十天的齋戒期,以紀念基督四十天的斷食修行時所使用的顏色,至今仍然被廣泛運用于各種場合。在宗教改革以前被稱作白色,這是一種被人理解為沒有漂白過的顏色。在佛教中,女性在精神上受到打擊或對世界看破紅塵、目空一切、而出家削發(fā)為尼,不問世外事。以索為食,修道養(yǎng)性,助人為樂,一心為佛……我們稱他們?yōu)椤皫煾怠保棡榛疑?,這種顏色非常符合帶有消極、逃避現(xiàn)實的“無為”的思想精神。有時也許這些灰色能成為精神負擔、工作壓力等喘不過氣來的現(xiàn)代人的精神寄托。
人的心理與生理機能所形成的審美要求
現(xiàn)今的白色以全新的概念與現(xiàn)象出現(xiàn):它有純潔、明亮、明白、明媚、清楚、潔凈、明朗、清晰、透明、純正、純真、青春、簡潔、清幽、溫柔、成熟、輕盈、真率、稟告、陳述等等意義聯(lián)想。白色給我們帶來的聯(lián)想就象《敦煌變文集,伍子胥》所寫的“彼見此物,美女輕盈,明珠照灼,黃金換爛;白玉無暇?!边@句話將白色那種透明、純正、潔凈等聯(lián)想和美感全在不言之中。還如在1902年,美國第二十六屆總統(tǒng)羅斯福將位于首都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街的一座白色的三層樓房,在他的一次通信中使用了“白宮”這一名詞,后來就成了美國政府的代稱。白宮那種神圣的、至高無上的白色同樣給人們造成了強烈的心理效應。白色能以自己的優(yōu)雅、清爽、鮮明、神圣,使美的物體看上去更美。在白色明度以下的灰色給人有沉著、憂郁、平易、暖昧、質樸、柔弱、內向、消極、平淡、含蓄、摸棱兩可、寧靜、朦朧、成熟等心理聯(lián)想。是黑、白之間的顏色,是紅、黃、藍混合后產(chǎn)生的顏色,是沒有任何個性的而是有親和力顏色。正如伊頓所說“灰色屬于一種無生殖力的中性狀態(tài),依賴于它的臨近色彩取得生命與特點。它為減弱臨近色彩的力量,并使它們變的柔和?;疑珪箯娏覍Ρ蕊@的協(xié)調,其方法是吸收它們的力量,而且這么一來,他就象吸血鬼那樣,取得了它自己的生命”這一段話可以說是一種消極又具兩面性的中性顏色,我們所說的“灰色的人生”、“灰色的思想”是社會大環(huán)境下所出現(xiàn)的聽天由命的中庸思想的情感表露,看中國古典以及現(xiàn)代的很多灰色建筑,就可以看出人民百姓對灰色依賴??纯丛诨疑韵碌哪欠N至極明度的黑色,有破壞、沉穩(wěn)、男性化、成熟、干練、深遂、古樸、剛毅、堅強、莊重、悲感、消極、深沉、獨立、高雅、深遠莫測、傳統(tǒng)、男性化、堅強、剛毅、神秘等心理聯(lián)想。黑色在中國古代作為天界的顏色倍受崇拜,是古代人色彩意識中最神圣的顏色。當生活中出現(xiàn)“雷鳴閃電、黑壓壓的烏云籠罩著天空,使人喘不過氣來,這就是黑色給人造成的心理壓力和反應?!睆娜说纳市睦矸磻獊砜礃嫵蔁o彩色系的黑、白、灰,它們不僅具有有彩色系一樣的冷暖、輕重、強弱、明快或憂郁等色彩心理聯(lián)想和反應,這色系又是一種保守的色系,也是一種較隨和的色系,可以與任何顏色搭配,它那隨類賦彩的顏色特征完全可以滿足一下消費者以及設計師的需求。從市場角度講,企業(yè)和設計師為避免選擇應用流行色所帶來的難題,而黑、白、灰所能引起各種不同意義聯(lián)想的存在價值給“市場保險”提供了條件。
顏色的感覺是通過人眼視網(wǎng)膜的感色和感光細胞來完成的。在這個無秩序的色彩環(huán)境里,如城市街道廣告色彩、城市交通工具色彩、商店的產(chǎn)品色彩等使人跟眼花繚亂,使視網(wǎng)膜產(chǎn)生疲勞和麻木,此時就需要視覺刺激較穩(wěn)定的黑、白、灰色系來代替混亂無序的彩色世界。
經(jīng)濟落后因素形成的選色觀念
改革開放20年,經(jīng)濟建設正處在發(fā)展階段,物質文明與西方國家相比有相當一段距離,在大部分人還處于溫飽狀態(tài),對服飾要求自然不太講究,希望自己購買的服飾能夠多穿一些時間,不是隨著流行的退卻而淘汰。其次是中國人的集體認同習慣,總喜歡對周圍與眾不同的人品頭論足一翻,穿一件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賺多少錢,去什么場所,一不小心就會受到輿論的監(jiān)控,這樣一來,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為了避免輿論監(jiān)控,(特別是那些剛爆發(fā)起來的或受過別人幫助的或是經(jīng)歷許多苦難的等這些人群)能把自己包容在群體里面,追求時尚,追求個性化就無從談起。選擇黑、白、灰色系是隱藏自己的最好辦法,灰色系成了一個既可以被遺忘而又不出眾的保守色系。
人的經(jīng)歷和地理環(huán)境形成消費觀念
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中老年消費層,這個年齡層一方面由于傳統(tǒng)思想,覺得活躍艷色系列屬于年輕人,無彩色系是屬于他們的。正是古代百姓著青布衫,皇帝服黃色的大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在老年人中尤為突出,無彩色系也就成了他們選擇服色的“影子”色。其次,這一代人經(jīng)過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jīng)濟時代,人生經(jīng)歷曲折坎坷,經(jīng)歷不平凡的戰(zhàn)爭與受侮辱的年代,是他們飽受滄桑和苦難的經(jīng)歷,導致這一代人始終墨守著一個規(guī)矩,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不要對現(xiàn)代生活太奢侈。
戰(zhàn)爭的影子還未消失,文化大革命就轟轟烈烈而來,“紅色”時代開始,在階級斗爭的大環(huán)境里,時髦、時尚、流行便成了資產(chǎn)階級的代理人,不被打倒游行也要受批受斗,時代留下的陰影,還沒消失。到了九十年代,雖然開放了二十年,一股西方熱潮有著勢不可當?shù)臍鈩萦窟M國內,快節(jié)奏的工作環(huán)境與工地噪聲、眼花繚亂的城市建筑色彩、城市交通以及無秩序的城市廣告等等讓人心境無法寧靜,而又不得不面對滿天飛揚的泥沙。一下子叫這代人無法適從,看不慣,也不順眼,灰色深得人心的客觀因素也就明了了。這時有著靜態(tài)效應作用的黑、白、灰色系,就當然成了這一代人的避風港。
科技、科研、工藝、加工行業(yè)落后
在紡織服裝領域,科技、工藝加工水平落后導致了印染、染整、色牢度、色差無法達到國際水平,因而設計師選擇面料色彩時也無法得到滿足,黑、白、灰顏色在工藝加工技術上相對較容易一些,成本相對較低廉,這都給生產(chǎn)廠家技術工人帶來便利。作為設計師須對企業(yè)、商家負責,選擇進口面科自然代價太高昂,選擇風險不太大的黑、白、灰也就理所當然了。我國服裝色彩的設計現(xiàn)況,正如著名的色彩學專家宋建明教授所說:“在第二屆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觀后總結出色彩仍然是一個弱項,看到中國偌大市場,卻難以找到以傳播流行色的品牌,哪怕是以色彩優(yōu)勢來占領市場的品牌都沒有?!痹谄放茖Yu店集中的地方卻也難以找到,就拿這些品牌店里最新潮的牛仔褲與美國棉花公司在上海每年舉行二次的流行色新聞發(fā)布會會場的牛仔褲相比,不管是從色感、表面機理效果,手感、織造紋樣、款式、特別是流行色的應用是無法相提并論。原因是美國棉花公司有專門流行色的研究人員,
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色的情報人員在活動,并有知識結構完整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并且在媒體造勢方面投入足夠的人力和財力,這是我們企業(yè)的技術、財力投入沒有完成的。在國內的服裝色彩設計現(xiàn)況來看,又如宋建明教授所述“首先,色彩每年一次需要在一般意義的設計思維方式上加入一系列的相應的色彩知識,色彩的營銷宣傳知識等等?!边@些需要專門學習和訓練的知識使設計師望而生畏或舉步維堅。這些原因造成使設計師選擇保險的被認為永遠不會過時的黑、白、灰色系來替代流行色的選擇和應用。其次“對市場起決定作用的主消費層依然還處在盲且中,其原因與商家和專業(yè)媒體在色彩方面投入的宣傳力度以及展開的普及教育不足有關(宋建明教授語)?!北徽{查的某一些專賣店的經(jīng)理曾經(jīng)告訴我,目前消費者對流行色從不關心一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流行色是什么,更不會知道那些顏色是流行的,只要適合自己就可以,憑感受選擇服裝色彩,當然他們不會去選擇以前出現(xiàn)過的麻木色系,而是選擇新出現(xiàn)的色系。其原因是我國的新聞媒體包括電視、雜志、報紙沒有一個流行色信息專欄,假如有也無法讓消費者理解流行色是怎么一回事,也很少有電視媒體有準時介紹國際流行色趨勢,專業(yè)研究機構流行上信息發(fā)布與宣傳也不到位。就如99年1月份中國流行色總會在杭州舉行規(guī)模空前的2001流行色信息新聞發(fā)布會,邀請了好幾家電視臺、報社,會后新聞報道宣傳音訊全無,新聞發(fā)布會變成“室內”發(fā)布會或“不對外”發(fā)布會,只是聽到了從巴黎帶回來的抽象文句。這是可以說明專業(yè)研究機構與新聞媒介所做宣傳上的忽略與失誤。對流行的顏色,某些專業(yè)人員和大牌設計師都模凌兩可,何況一般消費者。第三,企業(yè)對色彩附加值認識不夠。流行色由于新聞宣傳力度不足,專業(yè)研究機構和商家與企業(yè)之間的交流非常陌生,以至無法得到流行色信息的提供,企業(yè)在口頭上承認流行色的重要性,也感覺到不同色彩的同一質量的產(chǎn)品在市場上可劃出不同等級與不同的價格,但不承認開發(fā)色彩產(chǎn)品本身、所需的物力、人力、費用,以及色彩設計所需腦力勞動,而這是當今企業(yè)從短期利益為出發(fā)點,不敢去嘗試會對他們帶來額外經(jīng)濟效益的物力、財力上的投資。而是出賣國內廉價勞動力進行來樣加工,或者是盜版模仿來避免投資,另一原因是對品牌意識相當薄弱,沒有抓住機遇建立自己的色彩品牌。另外,“我國關于流行色的研究、觀測、分析和應用的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尚未廣泛的拓展,以及研究機構對企業(yè)生產(chǎn)指導不明確,使得企業(yè)對研究機構的流行色信息不十分依賴。”(宋建明教授語)這局限在我們流行色研究機構中十分明顯正如流行色研究戰(zhàn)線上的老行家陳工凡秘書長所說的,我們的專業(yè)研究機構只是扮演一個國際交流傳達室的角色,把國際交流信息帶回來去分發(fā)一下,在流行色應用的工程上沒有去消化:只是讓企業(yè)拿著流行顏色不知為何物的尷尬局面,導致企業(yè)不敢嘗試,而是對“保險色”的依賴?,F(xiàn)在在商場里有專門以黑、白、灰為主的服裝品牌也相繼出現(xiàn)。也帶有依賴“保險色”的成分。
色彩設計水平落后和信息交流缺乏的原因
色彩設計在現(xiàn)代設計應用并形成學科是二十世紀6、70年代的事,所以這個學科有一定的難度。色彩設計是通過市場調查信息資料收集市場與色彩趨勢分析、色彩設計計劃、產(chǎn)品宣傳推導、市場產(chǎn)品銷售效果檢驗等流程來完成的。色彩設計整個活動開始到結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涉及到多領域、多學科的知識。色彩設計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須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才得以完成。在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色彩確實受到企業(yè)的格外重視,色彩的應用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墒牵实脑O計還沒被提上案頭,在國內專業(yè)的色彩設計師又寥寥無幾,可是企業(yè)還沒有意識到色彩設計師是解決產(chǎn)品色彩應用難題原因所在。因此,企業(yè)必須要明白產(chǎn)品要貼近市場、引導市場,增加產(chǎn)品的色彩附加值,應求助設計師來幫助設計產(chǎn)品的色彩去達到他們及時應對市場的訴求。在這個高科技,快節(jié)奏,尚潮流的時代,產(chǎn)品色彩設計必須又要面對流行色應用的具體問題,流行色應用是否正確,會直接影響到色彩市場銷售量與利潤問題。特別是有些企業(yè)在參加世界各國博覽會安排人員交流時,很多是沒有直接參與設計的企業(yè)老總本人,而不是設計師,這就造成了設計師對國際流行色信息和趨勢不能進行及時的分析和預測,對自己的產(chǎn)品無法進行正確的色彩定位,而失去對視覺充滿誘惑的色彩“場”效應的機遇把握。在這種色彩設計水平還不成熟和信息交流不健全的情況下,黑、白、灰有時候也會作為市場替代色的角色出現(xiàn)。
流行色中的黑、白、灰
黑、白、灰色系在國際流行色卡中是不可或缺的色系,2000年春夏季是以白色為中心的國際流行色卡,代表2000年從零開始,充滿希望和期待。2003-2004秋冬季年國際流行色卡出現(xiàn)了1963年國際流行色委員會成立歷史以來最多的一次黑色系列。是一組十個有不同微弱色相傾向的黑色組。顏色在不同的時期呈現(xiàn)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如當時,歐美因“9·11”事件,美國在阿富汗的戰(zhàn)爭和對伊拉克侵略行經(jīng)導致了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戰(zhàn)爭帶來的環(huán)境惡化、家破人亡、生活艱辛、文物破壞、難民潮等一系列問題發(fā)生,而改變了本來預設好的流行發(fā)布。時裝界和設計師相應推出了人們祈禱和平、珍惜生命的以白色為主題的色彩趨勢和代表哀悼、堅強、成熟的黑色為主題的反戰(zhàn)色彩趨勢發(fā)布蜂擁而來。黑、白、灰在特定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下所展示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黑、白、灰和流行色中出現(xiàn)的黑、白、灰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真正了解流行色卡中的黑、白、灰。讓我們更好地選擇和應用流行中的黑、白、灰。
縱觀上文,筆者對黑、白、灰色系扮演市場“保險色”的成因作膚淺的論述,目的是讓我們對黑、白、灰色系的文化性、心理性等的屬性和特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消費者、商家、廠家、設計師、色彩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等單位互動起來,共同合作來完成色彩設計的市場使命,讓企業(yè)與設計師能真正感悟到黑、白、灰色系那種的真諦所在,讓他們在設計產(chǎn)品的色彩時對黑、白、灰色系作正確的選擇和使用。讓黑、白、灰色系在市場不要盲目的出現(xiàn),而是以這個色系本身潛在的特征和魅力展示于產(chǎn)品設計世界。(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