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鐘靈
(上接2009年5月期)
說來有趣,皇帝從秦始皇起,歷數(shù)漢、唐、宋、元、明、清各朝無一不起于北方,就如劉邦、朱元璋也生于南北交界之處。
文人書生做不了開國皇帝,原因是:其一,文人書生讀圣賢之書,行君子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成文武藝,貨于帝王家”,少有造反之心,所謂“秀才造(“謀”之意)反,三年不成?!捌涠娜藭IL望門,學習書齋,缺乏社會鍛煉,雖聰明有知識,但少勃勃野心,尤缺機變、詭詐、狠毒、寡恥等拚命一搏、僥幸成功之性。“治世,則仕于朝,亂世,則仕于野”,至多做個“幫兇”,依附別人,如張良之于劉邦,劉伯溫之于朱元璋等。其三,封建社會,仕農(nóng)工商,文人地位不低,屬于統(tǒng)治階級之末等。仕途不達,也可為幕賓師爺,設(shè)館授徒,從醫(yī)救世,甚之相面算卦,陰陽先生,出路較多,生活有著,可望做到“君子窮則獨善其身”。
一代宗師北大著名教授季羨林先生近作《一個知識分子的心聲》中有一段話足以佐證:創(chuàng)業(yè)的皇帝決不會是知識分子,只有像劉邦、朱元璋等這樣一字不識的,不顧身家性命,“厚”而且“黑”的,膽子最大的地痞流氓才能成為開國的“英主”。
僥幸勝利
公元前209年陳勝、昊廣揭竿起義,幾天之內(nèi)全國群起響應(yīng),劉邦也在蕭何、曹參等配合下,走出了嘯聚的芒碭山,攻克沛縣,殺了縣守,被沛縣父老推為沛公,這年他48歲。劉邦率3000起義軍在沛、薛一帶與秦軍交戰(zhàn),屢獲勝利。
公元前208年,原楚國名將項燕之子項梁率侄項羽起義,勢力浩大,成為起義軍盟主,劉邦入盟,共議擁立原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是年9月項梁戰(zhàn)死,項羽繼為統(tǒng)帥,與劉邦同為反秦主力。劉邦以“寬大長者”之名,深得懷王信任。故當項羽奉命北上救趙,與秦軍主力拼死決戰(zhàn)之際,劉邦檢了個大便宜,受令西進關(guān)中。懷王并與諸將約定?!跋热攵P(guān)中者,王之(做秦王)”。劉邦一路上沒有遇到劇烈的抵抗,很快攻破武關(guān),于公元前206年占領(lǐng)成陽,推翻了秦朝。上面說過,劉邦進入咸陽原想居于秦宮,后經(jīng)樊哈、張良相繼勸說,才退駐霸上。同時,劉邦向關(guān)中父老宣布廢除秦邦苛法,并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大得關(guān)中百姓擁護,收獲巨大民心。
項羽與劉邦同屬蛇,但小24歲,英勇善戰(zhàn),破釜沉舟,激戰(zhàn)九役,大破秦軍,屠城,坑秦降卒20萬,遂獲“屠夫”惡名。當?shù)弥獎钜堰M咸陽,十分惱怒,揮師西進,速奪函谷關(guān),很快進入咸陽,火燒阿房富,大火三月不息。他的殘暴與劉邦的仁義形成鮮明對比,民心大失。
此時,項羽麾下大軍40萬,劉邦軍不過10萬,強弱分明,殺劉邦易如反掌。然在劉邦委曲求全,率百余騎親赴的鴻門宴。宴上雖有“項伯舞劍,意在沛公”之舉,但被譏為“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項羽小視劉邦,不忍下手。張良見機行事,急急掩護劉邦逃走,躲過了一劫。鴻門宴后,項羽在戲亭分封天下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被封漢王,打發(fā)去了巴蜀。經(jīng)過鴻門一事,劉邦威名大振,以寬厚仁義之心,引得諸侯、將領(lǐng)紛紛投靠。韓信、陳平就在此時棄楚投漢。劉邦到巴蜀后,命蕭何為相國,曹參為大將,悉心經(jīng)營,一年后軍隊便擴大到二三十萬。經(jīng)過盡人皆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劉邦終于認識了韓信,拜為大將軍。
韓信雄才大略,計謀深遠,暗渡陳倉,背水布陣,擊定三秦,占領(lǐng)關(guān)中,發(fā)動了歷經(jīng)5年艱苦卓絕的楚漢之爭。劉邦一敗再敗,幸有關(guān)中根據(jù)地,源源供應(yīng)兵卒糧草,又聯(lián)合各地反項勢力,共同對敵,終于在公元前203年大破楚軍,韓信又盡取趙、齊等地,兵勢日盛。而項羽則兵疲糧缺不得不求和,隨劃鴻溝為界,楚東漢西。(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