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本玉 孫紅梅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轉變了觀念,在教育教學中積極嘗試著教學改革。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墩n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qū)W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毙抡n程標準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也成為教師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
A,自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發(fā)現(xiàn)了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于傳統(tǒng)講授法的一些優(yōu)點。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中,都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受制于教師的權威,很少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而小組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突破了單純的師生交流,使學生有較多的參與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有利的學習條件,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發(fā)問機會,在優(yōu)生幫助下達到求知的目的,達到教育面向全體的要求。
B,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以下問題:
1,在學生合作學習前缺乏教師有效的指導。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概念和方法理解不夠,如何組織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教師本身也不太清楚,更談不上在小組討論前對討論的方法進行適當?shù)闹笇?。所以就出現(xiàn)課堂上,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立即就要求學生“討論”的現(xiàn)象。小組的分配也是同桌、前后桌、附近幾個同學等臨時安排,大多數(shù)學生對要討論的問題還摸不著“頭腦”,無事可做,游離其外。從班級整體上來看,只有少數(shù)學習較好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2,在學生合作學習中缺乏教師和組長有效的管理。從組織形式上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模式,是一種小型的學習組織,但我們在課堂上常??吹叫〗M學習處于一種“無政府狀態(tài)”,沒有學習規(guī)則,亂哄哄一團,從場面上看起來比較熱鬧,但很少有對問題實質(zhì)性的討論,甚至有些話語和學習沒有關系。結果,“小組討論”成了課堂上的“放羊”,只是流于形式,沒有任何意義。
3,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后缺乏教師有效的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的評價一般是指向?qū)W生個體,而小組合作教學中的評價應更多重視對小組的評價。它關注的是活動過程中所有成員的參與度,活動結果中所有成員的總成果,而非學生個體。比如說,一個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這樣評價:“××同學回答得非常全面,大家要向他學習?!边@種評價方式不利于調(diào)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小組的合作精神。
C,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合理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首先要清楚合作學習的本意:合作學習是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互通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以下一些組織策略,有效地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qū)嵸|(zhì):
1,適當?shù)膶W法指導。交流討論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用數(shù)學的語言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和觀點;二是傾聽他人的思路,從中得到啟發(f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思維。這要求學生首先要對問題有充分的思考,只有對問題有了一定的見解才能和別人交流,避免混在里面只充當“聽從者”的角色。從交流的內(nèi)容上來看,討論交流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單獨解決有困難的問題,學生因觀察思考問題角度不同而產(chǎn)生的異議等。從交流的方法來看,可以是一人提出疑難問題,小組內(nèi)會做的同學給以提示、講解;可以是共同就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積極討論,共同探究,嘗試解決;也可以是小組內(nèi)就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法相互補充。
2,恰當、合理地進行分組。在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把能力強的和能力差的。會表達的和不善表達的,性格活潑的和性格內(nèi)向的進行有機組合,這樣既能保證優(yōu)勢互補,又便于開展公平競爭。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學生的特長合理分工,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作用與優(yōu)勢,保證合作學習活動順利實施。在進行合理分工的同時,還要選好組長,組長是一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老師的小助手,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到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討論后由組長決定或民主協(xié)商決定不同類型的學生代表本組發(fā)表意見,說得不全面時可讓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補充,這樣就打破了課堂模式單調(diào)的局面,使學生間有直接交流合作的機會,真正實現(xiàn)共同學習。
3,精選討論的話題。教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要了解學生特點、吃透教材,對是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正確的判斷。教師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經(jīng)過討論來解決,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完全可以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讓學生掌握。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疑點,選取既有一定難度,又能經(jīng)過學生討論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同時教師又要注意題目的數(shù)量。
4,恰當?shù)乜刂乒?jié)奏。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安排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討論交流的時間要充分,但在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解決了問題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結束學生的討論,避免浪費時間。討論也不能過于頻繁,過于頻繁就會削弱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同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在學生還沒有充分展開討論交流或即將要得出結論的時候,教師來個“緊急剎車”,這樣的合作學習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課堂上要舍得花時間去討論有價值的問題,在討論中因勢利導,在討論后要及時總結。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在巡視中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特別是學習有困難和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教師要多用激勵的語言鼓勵他們參與到討論中來,避免出現(xiàn)“兩極分化”,強的更強,弱的更弱,甚至有的學生因此而放任自流的現(xiàn)象。
5,及時反饋、合理評價。及時反饋、合理評價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及時地反饋,有利于讓各個學習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組的觀點,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fā)言。通過及時反饋進一步內(nèi)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可以小組自評和組與組互評相結合,既自我分析問題、總結經(jīng)驗,又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可以對小組活動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等多方面進行評價。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它打破了課堂上學生個體學習之間的隔閡,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fā),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雖然使用的時間還不夠長,但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有了一定的成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一些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比如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把差生更多地融入討論中來;如何解決優(yōu)生獨霸課堂的問題;如何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時如何當好“導演”這一角色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更進一步地去研究、去改進這些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