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明
如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已不是頭頭是道地講解語法句型,而應巧妙地創(chuàng)設(shè)各種語言環(huán)境,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載體,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愉快地學會英語知識,同時把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學好,學活,學扎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掌握英語的跨世紀人才。
1.利用實物,營造良好氛圍
初中課本中不少課文可以進行表演,如《The Quwestion Pronuciation.》、《A Telephone Call》、《The Hane and the Tortise》等。在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利用一些實物、面具作為道具,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場景。如在學《What shall I do?》時,我用課桌摞成街道,并掛起種種招牌如“Hospital”“Post Office”“Sope ”“Bus Stopt”等,派幾名“警察”在十字路口“值勤”。通過表演不僅提高了學生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也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2.借助閱讀,注重個性培養(yǎng)
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知識的傳授,學生為學習英語而閱讀,也為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而閱讀;學生為認識客觀事物、豐富知識儲備而閱讀,也為提高鑒賞能力而閱讀,“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應側(cè)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chǔ)”,閱讀的目的在于理解和運用,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過程的心理語言模式認為,讀者不斷地、積極地試圖再現(xiàn)作者的信息,進行一番內(nèi)心的對話,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假設(shè),作出預料,提出質(zhì)疑,繼而澄清不正確之處,將新的信息融于舊的之中,將舊的信息按新的作者修正,從而發(fā)展智力。閱讀是一個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積極思維活動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實踐。英語閱讀中,學生不是單純地接受書面語言信號,而要把這種信號與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及設(shè)想結(jié)合起來,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之產(chǎn)生共鳴,積極運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去解釋新信息和生疏的內(nèi)容,預測意義,作出推理判斷,以達到吸收并消化新知識的目的,同時推敲辨析,剔除謬誤,補充不足,激發(fā)產(chǎn)生一種新見解、新問題。實質(zhì)上,閱讀是讀者與作者雙方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生成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熏陶感染,加強實踐訓練
英語課是綜合性工具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應學以致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nèi)容應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但我們目前的條件狀況卻并沒有讓其發(fā)揮的余地,這在客觀上限制了它的鞏固和提高。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在日常授課中注意多加強語言使用的訓練,使學生學會英語思維,接受純英語的熏陶和感染,使其聽、說、讀、寫英語形成習慣,這對他們的英語的進步是有裨益的。為此,在日常授課中,應該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加強聽說訓練,即使一些較難的單詞我也盡量用簡單的英語解釋。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會發(fā)覺學生的領(lǐng)悟能力在明顯提高,反映在課堂回答上比較積極活躍,聽力測試通過率較高。但缺點也因之產(chǎn)生,學生易產(chǎn)生松懈和厭倦心理,他們要時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老師講的每一點信息,稍有疏忽便可能錯過對一個單詞或一句話的理解,長而久之便想放棄,于是就懶得去仔細聽了,形成惡性循環(huán),成績便很難提高了。
4.合作學習,激發(fā)參與熱情
合作學習提供給每一位學生展示沖動的空間和氣氛。在人數(shù)明顯減少的小組中,他們沒有壓力,沒有包袱,敢問敢說,特別是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膽子較小的默默無聞的學生也變得大膽開朗起來。如教學3B Unit9 Shop一文時,我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衣服帶到教室邊展示邊說 my jacket(skit……),接著再分五人一組給“時裝模特”買衣服,去參加Fashion show,再比一比哪一組學生搭配組合的服飾最棒。在這一過程中要求運用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A skirt please.What about this red one?Yes,it's nice,(No,I like the yellow one).How much is it?Twenty Huan等,各小組在設(shè)計構(gòu)思,在編造對話中,人人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是關(guān)心自己所說的句子結(jié)構(gòu)是否正確,解除了學習知識的焦慮心理,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了學生人人參與學習的熱情。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教師多思考如何才能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事英語教學,就會收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