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權
筆者認為要改變文言文教學的“高耗低效”,做到省時高效,至少有下面兩方面的工作要做,即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大膽嘗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提高認識,改變觀念
通過學習提高認識,改變觀念。由于受傳統(tǒng)教法的影響,老師放不開手,總怕學生這也不會,老是包辦代替。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來權衡,這種方法確實存在不少弊端。葉圣陶先生說過:“只有特別注重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就指出了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二、捕捉信息,大膽嘗試,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學校和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而這些教學方法又在不斷變換和更新。隨著現代化先進教育思想的不斷推進,作為教師應博采眾法,注意儲存各種教學信息,認真研究各種教法的異同,取長補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走出一條省時高效,富有自己獨特教學個性的路子。
(一)以激發(fā)興趣為起點,授之以法
《心理學》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知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學生有了興趣,就能戰(zhàn)勝學習中的困難;有了興趣,學生就可以從被動的反應性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拥膭?chuàng)造者和獵取者。因此,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把學生已形成的潛在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上下工夫,利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法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讓他們主動去學習。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之后,要授之學習方法。
(2)課堂教學以師為主導,生為主體
現代語文教育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還給學生的“主人”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時教師要切實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那么教學文言文時,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呢?筆者認為:教學的本質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是為了“不教”,這一過程的轉化,實際上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寬松的學習時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具體做法如下:a.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學生閱讀文言文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文字問題——讀不懂。教學時教師著眼指導學生會利用工具書,尤其是《古漢語常用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懂原文,正確判斷詞的含義。b.指導讀、講、譯、練?!白x”即通過第一階段的通讀過渡到精讀、細讀、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結構,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做到字字落實,切忌泛泛而讀,囫圇吞棗?!爸v”即指導學生串講、對講或評講。老師在課堂中穿針引線,啟發(fā)點撥,肯定學生講的成績,多給鼓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譯”即指導學生翻譯課文。第一,要做到字字落實,不能任意增字或減字。實詞應說明它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么意思,虛詞能與現代漢語某詞對譯出來的,如有譯不出來的也要說明它在句中作用。不要只講句子的大意,不要無故丟下原文中任何一個詞語,例如:“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說》)中“苛政”就是苛虐的政令。有的人把這句譯作:“殘酷的政治迫害比老虎還兇猛啊”,用“殘酷的政治迫害”來解釋“苛政”顯然不妥,原因是“迫害”二字從何而來?第二,準確理解詞義,避免望文生義。翻譯文言文詞義和句意,不但要把每個詞的意義講出來,還要講得準確,切忌望文生義?!熬殹奔丛谕瓿勺x、講、譯各種練習后,組織學生編故事,談學后感,通過這樣提高教學效果,了解課堂教學效應。
(三)鼓勵質疑、議疑、解疑
在學生認識課文,掌握學習方法后,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如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師對學生提出的需要快速地整理、歸類、讓學生同桌或四人一組共同討論。對特別難理解的問題,或學生尚未提出的關鍵性問題,老師啟發(fā)指導,讓全班同學參與討論、鑒別、分析、比較,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三、在教學中加強誦讀
滲透于字里行間的作家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在讀中去體會,在讀中使學生與作家的真情實感產生共鳴,“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從而讓學生受到作品的精神、作家的高尚人格的感染和激勵。這樣,學生得到的將是一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吸取的是鮮活的文學藝術營養(yǎng)。這樣的教學,才真正實現了語文學習的最高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