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靜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洞缶V》同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深對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提高文化素養(yǎng)。有鑒于此,新聞英語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大學生要直面新形勢下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新要求和巨大挑戰(zhàn),而對他們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無疑是所有課程共同面臨的不容回避的課題。大學英語教育也不例外,它的目標不僅僅是使大學生學到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助力,而新聞英語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新聞英語能使大學生更多地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逐步培養(yǎng)他們具有全球化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增強其開放意識和合作精神;能夠使他們掌握財政、金融、軍事、社會等各領域的知識和見聞,讓自己見多識廣,從而逐漸構建起多重復合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此外,新聞英語還可以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情民意,不斷增強在他們這代人身上比較缺乏的社會責任意識。
新聞英語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外交、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體育等諸多方面。這些信息一方面反映了世界的變化和發(fā)展,另一方面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更是提供了最大量、最地道、最真實的語言素材,學生通過對新聞英語的學習,能夠了解地道而規(guī)范的語言運用,加深對所學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的鞏固,更重要的是對新聞英語的學習可以從多方面人手,用不同形式的新聞英語作為教學材料,做到既可以大量閱讀報刊英語,也可收聽、收看英語廣播、電視節(jié)目;既可練習聽力記錄,又可模仿訓練口語表達和翻譯;這樣就可以通過多管齊下、多措并舉,讓“死”材料“活”起來,挖掘和發(fā)揮出教學資源最大的效能,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腦、手、眼、耳、口齊上陣,在平素的學習中、在同樣的時間內,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訓練和實踐,經過日積月累,做到腦勤、手勤、耳聰、目明、口靈,使他們的聽、說、讀、寫、譯水平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
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課程設置是單一性的教學,采用精讀、泛讀、聽力、口語課分開進行的形式。它的弊端是在單位時間內的英語教學只是單一的形式,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不利于聽、說、讀、寫的一體化訓練。比如在精讀課上,教師的講解占很大的比例,學生的參與較少,大部分學生只是消極地聽,處于被動的局面,學習效果自然不佳。引入新聞英語,可以選擇不同形式的新聞英語作為教學資料,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有目的地組織一些綜合教學活動,使單一的教學課堂模式向著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課堂模式轉變。比如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可對某一新聞材料進行聽、說、讀、寫、譯的全方位訓練。具體操作可按如下進行:首先教師可先播放一段聽力材料,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要求在基本聽懂的基礎上回答一些相關的問題,并在聽的過程中適當做筆記,然后組織同學對所聽內容進行討論,之后發(fā)表自己對于這個話題的觀點和看法。然后對于聽力內容中的難點部分,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講解,要求學生翻譯部分有難度的句子。當學生對于這個話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發(fā)給學生相關內容的其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加深閱讀并寫出讀書報告。在這一整套訓練當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譯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訓練。而不同訓練形式的轉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大限度地在課堂上展現自我,鍛煉提高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課堂上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做觀眾,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
大學英語教學時數較少,要想學好用好英語,需要付出更多的業(yè)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而新聞英語的資料可以通過多渠道、多方位獲得,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豐富素材。例如國內外有很多英文報紙雜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閱讀。中央及各省市電視臺也有大量的英語新聞節(jié)目,收音機可接收到VOA、BBC、China Inter-national等節(jié)目,更重要的是網絡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很多網站提供最新的世界各地新聞,且文字和聲音配套,只需輕輕點擊就能反復收聽或閱讀。所有的一切為學生提供了最豐富、最快捷的語言素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難易程度、不同內容的新聞材料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從傳統(tǒng)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為主動發(fā)起者,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學習也就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整個外語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外語進行交際,而新聞英語的全過程學習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通過各項綜合訓練,獲得聽、說、讀、寫、譯各項語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收聽新聞英語更好地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熟悉相關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諸多方面的狀況。語言學習離不開對文化的了解熟悉,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不斷地接觸、了解文化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培養(yǎng)起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從而獲得跨文化意識,這就為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大學英語教學如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處理好教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關系。而新聞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引入能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語言材料、嘗試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交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