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原題再現(xiàn)
請以“我在_____中得到快樂”為題,寫一篇文章。
請從“閱讀”、“傾聽”、“活動”、“做實驗”、“幫助別人”幾個詞語中任選一個,填在橫線處,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滿分例文
我在閱讀中得到快樂(散文)
江南是一首詩,一首韶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題記
閱讀一朵花,感受生命的頑強;閱讀一座城,感受歷史的變遷;閱讀一個人,感受人間的真情。而我則喜歡漫步在江南夢幻婉約的水鄉(xiāng),在輕柔的細雨中,閱讀江南。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水云鋪就的江南路上,縱一支蘭槳,槳聲蕩漾,白藕載滿烏篷船。
江水綠如藍,映著天邊的流云飛劍。
看江南,無水不蓮。
小舟隨著水流而下,船槳蕩起圈圈漣漪,在水面漫開來,不覺中已到江南。古水,古風,古橋,古鎮(zhèn),到處彌漫著古典的氣息;江南,西遞,宏村,那些黑瓦白墻安靜地錯落起伏,形成造物主最清淡的潑墨。
閱讀江南的建筑,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髓,令我快樂!
下了船,腳踏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蕩滌著心靈,脫去了城市的喧囂與繁華,只留下寧靜慢慢沉淀。突然,墻角一片不起眼的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慢慢蹲下身來,那是怎樣可愛的綠啊!青苔幽幽,在墻角默默地生長,不為他人的注目,也不為他人贊美,只暗暗地生長著,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只為給生命一個堅實的承諾。江南,這不正是你嗎?
閱讀江南的青苔,讓我明白生命的真諦,令我快樂!
落日熔金,殘陽流瀉于江南古鎮(zhèn)之中,把古色古香都渲染成一片金黃,不覺腳步輕快,來到了江南人的集市。耳邊是陣陣悅耳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構成江南獨特的風景。突然身后一個孩童,拿著棒棒糖歡快地奔過來,可能由于地滑,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棒棒糖被摔成幾半,路邊叫賣的阿姨急忙奔過來,扶起他,拍拍他身上的塵土,給了他一枚糖果。再默默地收拾起地上的殘屑。集市上叫賣聲依舊,這一切,被我看在眼里,感動在心中。
閱讀江南的人,感受到互相幫助的真情,令我快樂!
閱讀江南,看瓦頂泥墻后青青田埂上粉蝶翩躚的樣子。
閱讀江南,賞小橋流水邊涓涓細流旁鷓鴣震翅的樣子。
閱讀江南。品中華文化里悠悠古典中細雨水鄉(xiāng)的樣子。
足夠忠貞的江南,承載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寧靜而致遠;足夠堅強的江南,拒絕每個時代的粗魯,在神州大地上獨放幽香。
我讀江南,我快樂!
深度點評
小作者選擇從“在閱讀中得到快樂”這個角度人手,出色地完成了這道中考作文題。文中的“閱讀”不同于一般文字上的觀看,而是對風景、人文以及風俗的賞玩,屬于高層次的閱讀,突顯叫小作者的高明之處:立足于題旨,通過象征的手法,進一步拓展思路,不拘泥于簡單的文字閱讀。有深意的作品自會讓閱卷教師“一見鐘情”。本文中,小作者直接引用、化用了與材料相關的詩文、名言、俗語等,采用巧妙的修辭、逆向思維的方式為文章創(chuàng)設出一種優(yōu)美而深邃的意境,因而才使本文在厚如云海的試卷中脫穎而出,出奇制勝。
名師金手指
創(chuàng)新使文章具有生命力。
文章開篇以題記的形式,為讀者設定了欣賞的基調(diào)“江南是一首讀,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在如夢如煙的意境中,我們領略到江南的自然美、人性美與人情美。作者用題記,使文章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結構上起到創(chuàng)新的目的。中考閱卷過程中,大量內(nèi)容類似、素材雷同的文章涌現(xiàn)在閱卷教師的眼前,文章內(nèi)容再精彩,也難免遭遇審美疲勞。所以,創(chuàng)新作文可以克服這樣的尷尬境遇——以新穎別致的結構、大膽創(chuàng)新的文體形式,來書寫別人心中有、筆下無的思想,無疑會從閱讀心理上獲得優(yōu)先權。
文章的創(chuàng)新,首先是立意上的創(chuàng)新,這關系到作文的成敗。深刻、鮮明、新穎的立意,需要我們變換視覺角度、思維角度與情感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老事物,去尋找別人未曾涉足的思維空間和領域,避免陳詞濫調(diào)。譬如本文,別人都局限于文字上的閱讀,小作者把握住了思維的發(fā)散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以高屋建瓴的視覺高度,超越了普通的思維方式,賦予“閱讀”以嶄新的概念,達到先聲奪人的目的,讓閱卷老師眼前為之一亮。
另外,還有布局上的創(chuàng)新?!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作文最忌平淡無奇,我們可以采用設懸念的方式,欲揚先抑,沖破重重誤解,用“撥云見日”的布局,使文章跌宕起伏。文體的創(chuàng)新,可以采用童話、小說、戲劇甚至廣告詞等形式,這些不太常見的文體都會給作文增添別樣的色彩。
作文創(chuàng)新,要求我們展開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文體、語育以及題材上進行創(chuàng)新,以增強文章的生機與活力。
語言的唯美,是本文又一大亮點。
小作者以純凈洗練的筆調(diào),清新瑰麗的語言,把汀南的自然之美與古典建筑之美巧妙地融合為一體,把“一水一江南,一村一占跡”的幽幽雅韻完美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作者開篇化用了郭沫若散文《自鷺》中的語句“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濤”,接著又引用詩句“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再現(xiàn)江南的煙雨神韻。文章以排比破題,點明主旨,闡發(fā)“蒯讀”之趣。段落之間的排比,使本文在抒情上有了更大的鋪排余地,小作者通過“閱讀”江南的建筑、江南的青苔與江南的人,點染出一副美侖美奐的意境,使文章收放自如。
從評卷實踐來看,制約作文成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語言表達”。語言之精練、優(yōu)美、含蓄,會使作品的文采為之大增,這也是閱卷老師為考生打滿分的一把有形的鑰匙。同學們可以通過如下手段錘煉語言:
在用詞上力求準確、貼切、富于變化,增加語言表達的爆發(fā)力;造句要短,用詞要簡約,語句整散結合,使文章錯落有致,提高語言的概括力;綜合利用排比、比喻、對偶、引用等各種修辭手法,增強文章整體之美。
優(yōu)秀的作文,應該從積極向上的思想為基準,從健康的情感宣泄為途徑。
在文章的結尾處,小作者把江南定義為“忠貞、堅強”,可以看出他(她)對“徽文化”(作者為安徽考生)的理解和欣賞。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文化底蘊,可以站在對人類命運關懷的角度,去感悟、體味偉大的襟懷與純真的情感,去辨識認同文化的底蘊與發(fā)展的價值。小中作者不局限于描述自然之美,而是運用了一個小小的插曲,將江南人的“人性美”與“人情美”盡情展現(xiàn)在字里行間——陌生的阿姨攙起摔倒的兒童,給原本寧靜的畫面平添了一抹人情的馨香;“蓮葉靜水”的優(yōu)美江南,情形畢現(xiàn),寫得既有明達的陽剛之美,又有含蓄的陰柔之美。豐厚的底蘊、激蕩的情懷、典雅的語言使人讀后與作者一起沉浸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廣博之中。
這樣的表達需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對生活的熱愛與贊頌之情,并能夠?qū)⑦@種情愫通過語言,自然地流露出來。
綜上所述,這篇文章的確是一篇構思精巧獨特,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文質(zhì)兼?zhèn)涞木朗闱樯⑽摹?/p>
筆者也希望同學們能像本文作者一樣,在平時的練習中,結合社會新風,多關注社會上涌現(xiàn)出的英勇行為、感人事跡,以此來凈化心靈,使之純美,從而達到心無雜念地投入到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與贊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