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維瓊
摘要:語感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因素,語感的培養(yǎng)應從基礎教學抓起。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在中國的外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就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略作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感語境
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感悟,是語言教學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提高英語素質教育的一條途徑。從基礎英語教學開始,教師就應當重視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語感的訓練。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呢?我們遵循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即語言教學有兩個基本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明確語言所要表達的意思;第二個過程是在第一個過程的基礎上,回過頭來領會這個意思是怎樣表達的,并能夠運用它。
一、整體感知,培養(yǎng)語感
語言以文字符號的形式出現在課堂當中。這些文字符號不像實物和圖畫那樣有直接的感知性,因而學生要理解這些語言,就必須“透視”這個文字符號,調動生活知識經驗,喚起頭腦中已有的表象,根據相關的表象進行聯想、想象,進而體會文字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掛圖、錄音、錄像、課前安排的課文小品等等。教師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把無聲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展現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如教學《Unit 3 Lets Paint》(PEP BOOK 1)。課文中的單詞部分僅呈現了幾種顏色和幾個關于顏色的單詞。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怎樣才能縮短他們與這么多單詞的距離呢?筆者用了《Disney 趣味英語》中巫婆配藥的VCD片段。只見巫婆拿著各種顏色的化學藥物,不斷地把它們倒在一起,口中念念有詞:Green, red, yellow…Ah ha! Its purple now!生動的卡通畫面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鋸埖恼Z音語調,給學生的感官以強烈的沖擊,在他們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刺激他們的學習欲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語言打下了基礎。
二、深刻領悟,培養(yǎng)語感
葉圣陶先生說過:“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應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币虼?教師可采用引導學生依托語境,聯系生活,再現情境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生活體驗,再對語言文字進行操練,從而培養(yǎng)實質語感。
1.依托語境,理解詞句,訓練語感。
英語課文教學通常含有語境的各種因素,因而有助于學生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完整地理解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如在教學有關“尋找失主”的句型(Is this your…?)時,有位教師設置了這樣一個語言環(huán)境:“警察”抓住“小偷”后,舉著“失竊的財物”(從一個布袋中掏出文具)逐一詢問“失主”,引出生詞和句型,使學生不僅學到語言的書面和口頭表達形式,而且還準確地理解其使用的目的——詢問功能。
2.依托語境,發(fā)揮想象,訓練語感。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語)想象力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
筆者曾見過一個非常精彩的示例:新授課上,要求學生能聽懂、會說幾種常見的職業(yè)英語名稱。教師利用曾學過的Im…句型,讓學生想象一下二十年以后的自己與昔日的老同學見面了,這時,大家都差點認不出對方,然后都非常高興,介紹了自己“現在”的情況。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想象。學生都感覺自己一下子長大了,有模有樣地紛紛和同學開始“聊”起來。
3.依托語境,練習朗讀,培養(yǎng)語感
語調特征是提出篇章層次的劃分與層次的銜接的重要標志;在信息表達方面:“特征能區(qū)別新舊或主次不同的信息內容,從而展示出篇章主題的發(fā)展層次,并且強化了重要的信息而淡化了次要信息……”(何平安,1993)。所以,語音語調的熏陶和學習,對增強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音語調的訓練除了平時學生注意聽以外,主要體現在朗讀中,且不同的語境中,同一句話未必表達同一種意思。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在語境中練習朗讀。如教學“I like hamburgers.”這句話時,教師先通過TPR活動,和學生問答:
T:`Who likes hamburgers?(×××××/)
Ps:`I like hamburgers. (×××××/)
然而出示各種食物的圖片,再進行問答,引導學生將重音移到食物名稱上:
T:`What do you like?(×××××-/)
Ps:I like`hamburgers. (×××-/)
這樣給句子賦予樂感后,使學生易讀、易記,也使他們獲得了美的享受,知道了不同的讀法,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
三、整體升華,培養(yǎng)語感
在教學的第一個過程中,學生憑借文字、錄音、圖像等工具對語言理解經歷了由表及里,由表象語感到實質語感的訓練過程,這是對課文理解的第一個“飛躍”。我們在引導學生領悟的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對語言理解所形成的全部表象,讓他們形成初步印象,從而借鑒這些表達方法,完成第二個“飛躍”。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各種各樣的任務,交由學生完成。例如:
1.聽一聽??梢栽谧寣W生整體感知的時候聽,也可以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聽;從上英語課開始無時不在聽,也要組織學生聽。聽是訓練語感的重要方式,但枯燥見長的“講座”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折磨。所以要求教師在講的時候適當地變換語調,并用上適合的肢體語言。
2.說一說。教學《My Family》(PEP Book 2 Unit2) 這一單元時,學生已學了不少關于介紹自己的語言,如: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等等。在教學新內容時讓他們帶上全家福,介紹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當學生能熟練地說出:“Im ××.This is my father. That is my mother.”這些句子時,我們的語感培養(yǎng)已經慢慢地走向成功。
3.寫一寫。高年級的學生更喜歡動筆。而事實證明,通過寫一寫這個過程能使學生在興致高昂的課堂氣氛中靜下心來,強化鞏固記憶。PEP新教材中有很多讓學生統(tǒng)計的表格,讓他們又能玩,又能寫,又能說,學生開心,教師省心,兩全其美。
4.演一演。在真實的語境中說話,使學生有“學以致用”的樂趣,讓他們在設置的語境中練習語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能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如:在教學21~50這些數字時,教師設置了一個小商場的環(huán)境,請同學們自己“擺攤”,讓一部分同學做“顧客”,到各個小鋪子去“逛一逛”。最后比一比,誰的收入最多,表演的形式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仿真的語境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5.比一比。喜歡展現自我是學生又一個特點。比賽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身潛能,也為他們提供了展示個性和能力的舞臺。比賽的形式多樣,可以隨不同的內容改變,常常使學生樂此不疲。而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早已把新學的語句內化成他們自己的語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張學良,學好英語從培養(yǎng)語感開始
3.中林軍,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4.范淑華.構建大腦圖像加深閱讀理解.《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4期(第21頁)
5.郝永華.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思維狀態(tài)規(guī)律的應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10期(第28頁)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泗門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