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輝
[摘要]影片《女人不壞》無意識的以單向性和線性思維的物理還原論作為探討女性情感問題的新視角,但并沒有意識到科學技術本身會以其革命性的強大的控制力掌控著現(xiàn)代社會,并可能對現(xiàn)代個體情感尤其是女性情感這一傳統(tǒng)主題的沖擊。對這一隱秘主題反思的缺乏和試圖以商業(yè)電影邏輯來掩蓋這一主題導致了影片思想性和娛樂性的不足。
[關鍵詞]《女人不壞》;科學,愛情
一
在諸多探討女性和愛情的影片中,徐克的《女人不壞》展現(xiàn)給觀眾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影片展示的是18世紀啟蒙者對人類情感尤其是愛情的一種科學式的理解。這部影片情節(jié)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僅僅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女人為了愛情可以付出一切。這個主題倒也沒什么新鮮的??申P鍵在于影片中體現(xiàn)出來的另一個關于愛情的科學化觀點:愛情最終來源于人體內一種叫做費洛蒙的神秘物質。而只要掌握了這種物質就能掌控別人對自己的愛情。于是,為了掌控這種神秘物質和控制別人的愛情的故事就開始了。
影片大概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哪一點上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斷言。如果徐克導演知道一點西方哲學史的話,他就會知道自己在講述一個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們在那個科學高歌猛進的年代雄心勃勃的講述的一個浪漫神話,這個神話叫做還原論(Reductionism)。它是主張把高級運動形式還原為低級運動形式的一種哲學觀點。它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種現(xiàn)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級、更基本的現(xiàn)象的集合體或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級運動形式的規(guī)律代替高級運動形式的規(guī)律。還原論派生出來的方法論手段就是對研究對象不斷進行分析,恢復其最原始的狀態(tài),化復雜為簡單。
在《女人不壞》中,我們于是就看到這么一條還原論的鏈條:愛情原來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復雜活動,而這種活動可以還原為身體內費洛蒙的活動,于是愛情就等于費洛蒙!而人只不過是費洛蒙掌控下無力反抗的小白鼠。愛情并不神秘,愛情就是分子生物學。只要我們掌握了愛情的科學理論,我們就能用科學指導愛情,科學的談情說愛,實踐愛情科學發(fā)展觀……于是,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現(xiàn)代愛情故事就轟轟烈烈的上演了。
以科學技術作為愛情的基本前提來講述這么幾個個愛情故事的確是比較罕見的敘事方法?!杜瞬粔摹坊蛟S只是想講述那個最古老的故事主題:女人和愛情。但借助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來重新思考這個主題,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影片初始的娛樂片定位,而商業(yè)化的運作和缺乏思考的市場邏輯則剝奪了影片可能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的限度。根本原因在于,科學已經日益成為一種掌控現(xiàn)代社會的決定性力量,它對傳統(tǒng)的人類感情和社會都會產生根本性的沖擊力,從而有可能使傳統(tǒng)的人類情感生活和社會生活發(fā)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和沖擊的力量是影片無法忽略的。但影片的核心敘述結構依然是商業(yè)電影的賣點:女性與情感,僅僅把神秘的費洛蒙當作一個道具,這樣的處理很顯然表明了作品對于這個作為前提的科學問題可能會對傳統(tǒng)的愛情觀念所造成的結果的缺乏明確的認識。但是,如果我們清楚理解了這種科學化的愛情意味著什么,可能造成的結果是什么,那么我們將會明白這個太過于重要的道具反而在暗中將整部影片引向另一種全新的可能,從而使影片完全有可能變成一部對科學和人類社會生活關系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先鋒實驗影片。
具體而言,影片對費洛蒙的處理典型的反映了導演作為一個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男性理解愛情的語境——在一種對科學技術無意識的接受和頂禮膜拜中理解世界和接受一切。這種心態(tài)局限最典型的體現(xiàn)在日本動畫片《機器貓》里。在機器貓的世界中,一切問題都只用哆啦A夢從口袋里掏出一個22世紀的新玩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在這個迷信科技萬能的時代,這種科學改變一切??茖W主宰一切的想法或許已經成為很多人接受的無意識。影片的女主人公歐泛泛的邏輯或許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如果我們沒有完美的愛情,那一定是因為我們沒有完美的科學技術。歐泛泛就這樣理解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在歐泛泛眼中,愛情是不需要兩個人的,只需要自己一廂情愿的喜歡和一點分子生物學就行了。這種科學式的愛情觀甚至不需要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參與,不需要承諾,甚至不需要兩個人!只需要費洛蒙操縱的對象有生物本能就可以了,剩下的一切交給偉大的科學來解決。
惟一被歐泛泛遺忘的卻是自己和她的科學產品所要操縱的對象。影片中的歐泛泛愉快地接受了由分子生物學保證的司馬小剛的愛情。很多人可能沒想過這種用科學手段保障自己喜歡的人喜歡自己(這大概是很多女孩的一個小小夢想)意味著什么?想一想假如有一天自己不再愛這只可憐的小白鼠了,換一種費洛蒙是不是就可以輕輕松松結束一段愛情,然后尋找下一個自己喜歡并必定會喜歡自己的男人。于是,分子生物學的愛情就不需要什么承諾和責任這些作為主體性的人的愛情必不可少的東西。愛情只不過是找到可以控制對方的費洛蒙,然后消費,然后換掉,然后再消費……于是,所有少女時代那種對愛情的朦朧的渴望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借助高科技變成現(xiàn)實,而所謂的神圣的愛情最終變成了一件現(xiàn)代女性人人可以消費的小小商品而已。
在歐泛泛革命性的愛情觀念中,男人和實驗室里的小白鼠沒什么區(qū)別,都是科學的奴隸,都不過是些沒有思想、沒有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的碳水化合物??茖W的費洛蒙最終證明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茖W成功消滅了傳統(tǒng)的雙向度的愛情,并順帶消滅了男人。這是科學的悲哀還是愛情的悲哀?如果費洛蒙成為現(xiàn)實,想一想有一天我們走到一個商店對店員說:“我要買一斤愛情(費洛蒙)。”會是什么感覺?從欲望實現(xiàn)的角度來說,歐泛泛的費洛蒙只是在實現(xiàn)女性版的《哆啦A夢》幻想。惟一不同的是,這個女性版的《哆啦A夢》的口袋里只能掏出對付男人的東西。
從一開始,影片中的費洛蒙的發(fā)明者歐泛泛就是懷著一種用手段來代替目的方式來演繹著自己的愛情生活。歐泛泛的科學迷信從一開始就已經在貶低和毀滅傳統(tǒng)的愛情,只是她自己缺乏反思的頭腦(或許這是對科學家天真的價值觀的批判?),她沒想過沒有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參與,人只會成為科技的奴隸而不會是主人。有了科學家們的費洛蒙,我們可能只是在控制一個人而不是在愛一個人。我們可以想一想,當人類有了更先進的各種現(xiàn)代科學技術設備的時候,為什么人類的幸福感并沒有相應的增加?可惜,在這個科學迷信泛濫的時代能意識到科學技術永遠不會是人類幸福的決定要素這一點的人太少了。
二
影片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觀點在于對女性價值觀念的解讀(費洛蒙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迎合這種女性觀念的產物)。影片中對三個女性的愛情觀的描述基本上是純粹的單向度和類型化的,沒有任何新鮮之處。簡單地說就是關于傳統(tǒng)女性的愛情神話: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信奉著男權社會對于女性的角色設計,困守于男性為女性設計和規(guī)劃好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可以為愛情放棄生活的主動權。雖然她們都生活在21世紀的大都市,但即使是外表冷
酷,看似個性十足,性格張揚的鐵菱,實際上也在等待為了那個狂熱的愛情夢想放棄一切,獻出一切。三位女主人公的愛情至上的價值觀沒有任何新鮮之處,歐泛泛自然不必說,就連萬人迷唐娜縱使平時輕而易舉將萬千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在最終的時刻,在適合于她的愛情費洛蒙出現(xiàn)之時,也成了無力反抗費洛蒙屠宰的羔羊。三個女人的表現(xiàn)清楚明白地表明了影片所依據(jù)的傳統(tǒng)浪漫愛情理論:女人一生只為一個僅僅適合她(統(tǒng)治她?)的男人等待。愛情是女人活著的最終依據(jù),沒有那種叫做愛情費洛蒙的東西,女人的生活就是沒有意義的。更進一步一個老掉牙的結論也準備呼之欲出了:女人應該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眼看這部電影就要墮落成為無聊女性雜志的愛情保鮮小貼士影視版的時候,這部影片終于有了一點讓人不那么昏昏欲睡的地方,唐娜居然能夠反抗費洛蒙的統(tǒng)治!在將要為女性宗教獻祭(換句話說,得到愛情)的時刻,唐娜竟然放棄了讓愛情實驗室里的男女小白鼠無法抗拒的精神食物。成為一個思考著的理性人,而不是一個只會生存的生物人。
這一轉折讓人頗感意外,在一個俗套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的最后結局,作為附庸的女性最終跳出了那個無法反抗的歸宿,開啟了一種新的生活的可能性。更具體地說,跳出了費洛蒙以及它所象征的科學的控制。這是影片最終意識到了費洛蒙背后沉重的科學和現(xiàn)代情感的理論問題是沒有根據(jù)的,說這是女權主義的覺醒則太過于拔高物質化的唐娜了,但毫無疑義她是在這個科學迷信的小小神話故事中勇敢地承擔了自己選擇后果的人,能運用自己的理智進行思考的人。而故事的另外一個女主人公鐵菱的選擇沒有唐娜那樣引人注目,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科學技術保證的愛情,回歸到期待傳統(tǒng)的兩個人的愛情軌道上。最終和歐泛泛一個人也能擁有愛情的革命性觀念分道揚鑣。從與傳統(tǒng)的愛情觀念的差距來說,鐵菱實際上是最傳統(tǒng)的。真正地對傳統(tǒng)愛情觀念進行革命的是歐泛泛和唐娜,歐泛泛直接把愛情變成高科技商品。唐娜反抗的則是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和現(xiàn)代科學的神話的雙重壓迫,唐娜的反抗是不是一定會成功很難說,但至少她向我們展示了女人同樣不是不會進行思考的生物(雖然歐泛泛想得太簡單了點),女人也并不只有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只要有理性的力量,改變生活的可能性還是始終敞開著。人也不是無法反抗肉體的分子活動必然性的哺乳動物。在我們沉重的肉身之上還有無法被還原的人的精神和意志。如果人類無法反抗自然界的必然性,恐怕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這最終給了這部商業(yè)影片背后這個沒有多少人注意到的陰郁哲學主題以一抹思想的亮色。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在沒有清楚的理論問題意識下試圖用簡單的傳統(tǒng)商業(yè)電影手法來表述一些新想法的影片,然而正是因為缺乏對這個不適合在商業(yè)影片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思考,導致影片的思想性的不足,但這恐怕不能歸罪于導演。影片是按商業(yè)化邏輯運作的,但影片所涉及的問題實質上太過沉重,商業(yè)影片的邏輯無法承載。影片可能隱約意識到了費洛蒙作為一種科學控制力的象征的強大力量,但還是試圖用商業(yè)電業(yè)的票房邏輯來剪貼和壓制這個難以馴服的力量,最終的結果是不盡如人意的。作為一部商業(yè)影片來說它有點沉重,作為一部實驗電影它又太單薄了。形象地說,影片本身被這個隱含思想的費洛蒙挑逗得欲罷不能,但偏偏又無從下手。
在同期上映的女性題材的電影中,和《桃花運》的深刻貼近現(xiàn)實的寫實表現(xiàn)手法相比,徐克的《女人不壞》是飄在空中進行抽象探討的半先鋒實驗電影。也可以說是打著女性題材探討科學和現(xiàn)代人關系的影片。雖然恐怕很少有人進一步注意到他所無意中涉及的理論的復雜性。
這樣簡單地理解這個世界的男人和女人不壞,只是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