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新
〔摘 要〕人文精神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追求。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的集散地,有其自身的獨特的人文內涵。只有圖書館人文精神得到重視和倡導,才能以人文精神潤澤、熏陶讀者,化成天下,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提供人文精神的支持。
〔關鍵詞〕圖書館;人文精神;人文意識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5-0030-04
A Brief Discussion of Humanistic Spirits
with Self-discipline in Modern LibraryZhao Xinxin
(Library,Henan Province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Humanistic spirit has become a general goal.To be our mankind civilization distributing centre,library has its unique humanistic connotation.To be highly stressed and initiated,a support of humanistic spirit can be provided for humanit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Keywords〕library;humanistic spirit;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堅持以人為本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原則,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黨的十七大將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則是使傳統(tǒng)民本思想產(chǎn)生了質的飛躍。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權,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最終實現(xiàn)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
1 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關懷,是人對自身命運的理解和把握?!皥D書館人文精神”于1999年由吳唏先生正式提出,此后,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概念不斷充實、明確;而今,圖書館人文精神已成為圖書館現(xiàn)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
圖書館是社會人文精神的縮影,它記錄人類歷史的過去,關注今天的現(xiàn)實和發(fā)展軌跡,期待著明天變革與完善,因此圖書館與人文精神有著特殊的關聯(lián)和淵源。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它強調以人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圖書館人文精神是在圖書館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中重視人的存在和價值。尊重個人的生存權力、知識權力和個人發(fā)展的機會,給人最充分的人文關懷;圖書館人文精神也是以人為本的精神。所謂以人為本的“人”是指讀者、館員和一切有利于推動圖書館事業(yè)的組織和機構,是當代人和未來人的總和,但應個體館員為主。因為館員是聯(lián)系讀者實現(xiàn)服務的紐帶,圖書館的人文精神通過館員的服務性勞動得以具體實現(xiàn)。以人為本不是以物為本、以權為本、以錢為本。不以物為本,所以由過去的重藏轉為重用;不以權為本、所以人人享有平等、自由利用圖書館的權力;不以錢為本,所以人人享有免費使用圖書館的權力。
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關懷。人文關懷的對象主要是讀者和館員。圖書館又是一種以服務讀者為目的公益性機構開發(fā)的,其服務方式應是平等、免費、自由,其服務環(huán)境應是明亮、方便、溫馨、典雅。充滿濃厚人文情愫的。這些應是圖書館人文精神最具體、最實際和最直接的體現(xiàn)。
2 人文精神下的讀者意識
圖書館人文精神實質上是以讀者為主要對象人性訴求的思考,是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生存意義和生存質量的關注,是對真善美的自覺體驗與不懈追求。因此,圖書館要精心培育人文氛圍,倡導平等與自由,尊重讀者人格,強化讀者意識和服務理念并自覺地付諸實踐,讓所有的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靈魂得到沐浴與凈化。
2.1 平等對待讀者意識
平等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之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終極關懷的深層理念。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開創(chuàng)了我國教育平等思想的先河,并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圖書館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眾終生接受教育的場所,也應當做到“有教無類”,讓踏進圖書館大門的每一個讀者都擁有平等利用圖書館資源和平等地享受圖書館環(huán)境的權力。
圖書館自從上個世紀初葉向社會公眾開放以來,圖書館的平等意識就逐漸確立起來。不論讀者是哪個階層的人物,只要愿意,均享有利用圖書館的權力。然而,圖書館平等意識的自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伴隨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而提高。從目前狀況評估,館員的平等意識普遍提高,服務氛圍比較和諧。但是等級觀念依然存在,比如因讀者的身份不同,而借書數(shù)量和期限不同;又因身份不同而閱覽環(huán)境也不同等等,這些在今后讀者資格認定上都要盡量做到不得有歧視性的差別,保證每個讀者都是受到圖書館尊重的個體,保證和諧社會中每個個體都享有尊嚴。
“圖書館是讀者的圖書館”、“圖書館是體現(xiàn)人類自由與平等到理想的圣地”、“每個社會成員都有平等享用圖書館的權力”,這些都是當代對圖書館平等的呼聲,對讀者身份的限制來調控資源利用的想法,在觀念上是有問題的。它違背了公共服務‘平等的基本原則。假如做不到平等地給予,也應當努力做到平等地滿足每個讀者的要求。未來,我們要力圖通過設定特定的服務項目、提供特定的服務內容,用‘增值服務來對讀者進行分層,為所有讀者提供更多的研究型服務。同時我們也期待我國公共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體系能盡早完善,分擔大眾閱讀的服務需求?!?/p>
2009年5月第29卷第5期現(xiàn)?代?情?報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May,2009Vol.29 No.52009年5月第29卷第5期淺談現(xiàn)代圖書館人文精神的自覺May,2009Vol.29 No.52.2 普遍尊重讀者人格意識
人格的尊重是源于平等的思想。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擁有強大的尊重人格的理念,而作為傳統(tǒng)文化機構之一的圖書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與折射。在現(xiàn)實的圖書館中,大部分讀者和館員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體現(xiàn)圖書館人和讀者的文明和修養(yǎng),但在圖書館里還存在工作人員往往不能擺正“主人”與“公仆”的位置,習慣于對有地位者或熟人接待比較熱情周到,而對一般讀者不冷不熱、漫不經(jīng)心,缺少誘導、教育和人性關愛。很少使用導引性、提示性和情感性的語言,不能有意識地為讀者提供主動、積極的服務,致使讀者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作為社會文明和進步的象征的圖書館,應努力創(chuàng)建溫馨的,和諧的人文圖書館。
3 服務過程的人文意識
人文精神不是教條而是一個過程,它貫穿圖書館整個服務過程之中。圖書館有責任給每個讀者全過程的人文關照,讓他們身心得到滿足。
3.1 熱情周到服務
熱情服務是圖書館人的敬業(yè)精神和人文意識的表現(xiàn),是圖書館人文精神付諸實踐的內在動力。熱情服務也是圖書館人的精神風貌的外在形式,傳遞給讀者是溫馨、愉悅、快樂的信息,讓讀者獲得物質滿足的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是無償?shù)母郊又捣铡?/p>
熱情服務包括考慮怎樣才能更加方便讀者使用,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讀者的公平服務,按讀者的需要和行為方式組織服務,使之更加人性化,即進行人性化服務。
熱情服務是圖書館對每個員工的具體要求,是圖書館人的一項基本素質,是圖書館人時時要保持的工作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
周到服務是熱情服務的深化,賦予熱情服務更深刻、更豐富的內容。周到服務即是全方位、一條龍鏈接式的服務。周到服務講求的是細致、認真全面。因此,圖書館人需要縝密的工作思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體現(xiàn)人文意識的自覺。
熱情是做好服務的前提,周到是服務的完善。
3.2 快速準確服務
圖書館是人類文明、文化的寶庫、知識的海洋。圖書館的任務之一就是利用豐富的館藏文獻快速準確做好傳統(tǒng)服務和網(wǎng)絡服務。目前手工服務主要是幫助讀者索取書刊資料等服務,要求服務人員熟練掌握館藏狀況和具體布局,在讀者有需求的情況下能夠快速反應,及時地為讀者服務。網(wǎng)上的信息檢索查詢更應當做到快速準確,以體現(xiàn)現(xiàn)代服務手段優(yōu)越性和不可代替性,為此,服務人員首先必須擁有電子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知識和操作技能,以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其次必須建立友善的網(wǎng)上服務平臺,為讀者提供良好的檢索條件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再者設施要不斷更新?lián)Q代,以加快網(wǎng)速和檢索的準確性。
圖書館提供快速準確服務是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是人文服務的拓展與深化。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數(shù)字技術和計算機等技術的發(fā)展,為圖書館快速準確服務提供了得心應手的工具,成為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的有力杠桿。
由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向具有知識內涵、科技內涵的現(xiàn)代化服務方向發(fā)展;由以文獻提供為主的一元服務向包括文化教育服務在內的多元服務拓展;由‘管理讀者向‘關懷讀者轉變;由為公眾服務,向為政府和國家領導機關、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延伸——建立一套適應新時代讀者需求,適應圖書館發(fā)展潮流的新的服務體系。
3.3 個性化服務
個性化服務是圖書館學領域研究的一個焦點,也是人性化服務最集中的體現(xiàn)。它是讀者的信息使用行為、習慣、偏好和特點,向讀者提供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一種服務。
個性化服務包括3個方面:(1)提供根據(jù)讀者權限的基于功能、用讀者界面、信息資源等方面的服務,可實現(xiàn)不同讀者登錄后具有不同的權限、不同的讀者風格界面,能夠訪問不同的信息資源;(2)互動式信息服務。提供包括網(wǎng)上文獻預約、網(wǎng)上參考咨詢、網(wǎng)上文獻傳遞、網(wǎng)上文獻申請、網(wǎng)上館際互借的互動式信息服務;(3)主動信息推送服務。包括網(wǎng)上期刊目錄通報服務、網(wǎng)上專題熱點服務、網(wǎng)上資源訂閱服務、定題信息服務、并將檢索結果通過郵件系通直接推送至讀者桌面。
4 管理制度的人文意識
圖書館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主要是對館員的管理。圖書館的各項工作都是由館員來完成的,圖書館事業(yè)的興衰、工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取于圖書館員。因此,圖書館員要把握好在管理制度中人文意識的無償服務規(guī)則、開放規(guī)則和借閱規(guī)則。
4.1 無償服務規(guī)則
“以人為本,讀者至上”,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位讀者對信息和知識的需要,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圖書館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陀^的說,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都有自己固定的讀者群,對圈內的讀者都能遵循無償服務的辦館原則,是能得到讀者認可的??偟卣f來館員和讀者之間的關系應當是最輕松令人愉快的。不是強者要告訴弱者他們應當讀些什么書,也不是教師教導孩子,而是兩位平等的人相互交換關于書的看法和信息??傊瑢τ诿恳晃磺皝硎褂脠D書館的人說來,圖書館應當是朋友、學者和向導。
所以,所有圖書館都不能做損害讀者利益的事情,應拋棄狹義的功利行為,但在現(xiàn)階段可以適當收取打印費和復印費等。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每位讀者都應享受到圖書館全方位和全免費的高質量服務,真正體現(xiàn)圖書館公益性的本質。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和人文精神的旨歸。
4.2 開放規(guī)則
從人文精神角度看,人們首先關心的是對誰開放。目前我國除了公共圖書館向全社會開放之外,其他類型的圖書館只接待特定的讀者,把其他讀者拒之門外。如高校系統(tǒng)、黨校系統(tǒng)等圖書館都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和信息源,但這些圖書館宗旨上只對圈內讀者開放,其結果造成社會資源嚴重浪費和不平等性,不符合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社會和和諧社會的要求,同樣也不符合人文精神的訴求。對文化資源的利用和智力資源的開發(fā),我們要站在全民族的高度,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合理使用圖書館所有資源。所有圖書館應當自覺地、有序地、逐漸地接納更多的讀者,讓圖書館在開放對象方面更多體現(xiàn)公平性和人文性。
其次是開放服務。現(xiàn)在絕大部分圖書館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閉架管理方式走向開架的管理模式,實現(xiàn)了讀者與圖書零距離接觸,大大提高了藏書的利用率。同時也減少了館員的中間勞動環(huán)節(jié)。如排架、目錄組織、參考咨詢和宣傳輔導等工作。雖然出現(xiàn)丟書、掉頁、散架、損壞圖書館現(xiàn)象,但這與能便利地利用圖書而增長對圖書館的利用率相比,這種損失又算得了什么?不要因噎廢食,因為人性的弱點而放棄對人性化的追求,現(xiàn)在“開架”的人文理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圖書館,不但開架,而且書架的附近就設置了桌椅,以方便讀者隨時坐下來閱讀。
4.3 借閱規(guī)則
借閱規(guī)則是圖書館服務窗口的重要管理手段,它規(guī)定了讀者借閱范圍、借閱數(shù)量、借閱期限以及如何愛護文獻和遵守圖書館相關的制度等等。訂立規(guī)則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文獻資源的管理,保證文獻資源的正常流通和合理利用。也就是說,讀者享受借閱的權益同時,也應懂得理解尊重圖書館的借閱規(guī)則。如丟書、污損、撕頁和過期等,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罰款。如果具有良好素質的讀者都會毫無怨言地自覺遵守并充分理解,因為合理的規(guī)章并不是為了造成不便,而正是為了方便他們。
要最大化發(fā)揮圖書的利用價值,離不開指導利用圖書的專家——館員。因此,館員應當多用教化精神、激勵精神,更多地做好讀者的宣傳、教育工作,使讀者自覺地愛護書刊,遵守相關規(guī)定,理解和支持圖書館服務工作,確切地說,讀者和館員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對待讀者工作應當是多鼓勵少處罰,多教化少禁忌,從而建立互為信賴關系,積極創(chuàng)造和諧的借閱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5 圖書館建筑及借閱環(huán)境的人文意識
以人為本是圖書館建筑的本質與核心。圖書館建筑的人文意識就是指建筑符合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也即符合“人的尺度”,體現(xiàn)出對讀者和館員的人文關懷,滿足人的實用要求和審美要求,給人以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精神享受。所以,對圖書館的環(huán)境建設和環(huán)境的人文意識要更加重視,努力滿足讀者和館員對環(huán)境質量的訴求,創(chuàng)造出有現(xiàn)代人文氣息的圖書館。無線網(wǎng)絡覆蓋整個館區(qū),讀者可在館內甚至是室外讀者活動區(qū)獲得最新網(wǎng)絡資訊;引進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無論讀者身處何地,通過“智能架位系統(tǒng)”,讀者都能精確地得知所查圖書在哪個閱覽室、哪座書架、哪個位置上。專設視覺障礙人士服務區(qū),視覺障礙人士可以獲取與其他讀者一樣的數(shù)字信息資源。
5.1 人文景觀氣息
圖書館作為人類文化的集散地,保存著大量的文化典籍,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和濃濃的書香氛圍。因此,圖書館的建筑設計和建設必須考慮“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創(chuàng)建出與圖書館相匹配、相和諧的建筑物,如園林、廣場雕塑、景觀樹、休閑座椅等。使建筑文化與圖書館特有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脫俗、高雅、厚重的圖書館人文景觀,鮮明地反映出圖書館個性特色和蘊含著的文化內涵,并與整體建筑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相融合。
圖書館人文景觀要有厚重的歷史感,要有濃郁的書香味。
5.2 人文環(huán)境意識
圖書館人文環(huán)境是讀者和館員所感受到的舒適度和安全度,它包含著前文所說的人文景觀,但更側重對圖書館整個建筑物的采光、通風、色彩、照明、空氣質量以及寬敞度、便捷度和安全度等因素的訴求。
除了人文環(huán)境因素以外,還要注意防噪聲、防干擾、無障礙通道的暢通。如面向讀者的服務部門要明顯標有“靜”,開架圖書借閱處、期刊借閱處等要靠近出口,盡量給讀者以極大便利,體現(xiàn)出圖書館對讀者的人文關懷。
總之,圖書館業(yè)必須植入人文精神,才能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也才能使圖書館事業(yè)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胡軍.圖書館精神芻議[J].津圖學刊,2004,(1):19-20.
[2]周彤.論圖書館人文精神[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2):24-25.
[3]易紅,袁俊華.現(xiàn)代技術環(huán)境下人文精神的復歸之路[J].情報資料工作,2006,(3):18-22.
[4]林青.對《圖書館學五定律》人文精神之解讀[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6):1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