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文名片在對外交流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中西方社會文化差異給名片翻譯帶來額外的挑戰(zhàn)。本文根據(jù)目的論的原理,通過引用部分名片信息英譯范例,提出名片翻譯中的一些常見問題以及可以采取的翻譯技巧。
Abstract:English in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card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but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usiness card translated to additional challeng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by quot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ome examples of business card inform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ards, as well as some common translation skills that can be taken.
關鍵詞:名片 英譯技巧 目的論
Key words:Business cards; English translation skills; the purpose of
作者簡介:李艷芳(1981-),女,河南平頂山人,助教,鄭州大學在職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33-02
名片是當代社會交往中一種最為經(jīng)濟實用的介紹性工具,它就相當于一封人際交往中的自我介紹信,能更好地讓對方了解自己,避免了每次介紹的麻煩,而一張中英文對照的名片更是身份的象征,因此怎樣把名片上的中文信息翻譯成簡潔得體而又準確到位的英文就成為譯者不得不關注的問題。筆者引用大量名片信息英譯示例,根據(jù)目的論的原理,提出名片英譯中可以采取的翻譯原則及技巧。
一、名片翻譯的原則
名片的翻譯應該遵循“目的論”的原則?!澳康恼摗笔枪δ芘煞g理論杰出的貢獻者凱瑟林娜·雷斯(Katharina Reiss) 于1971 年在她的著作《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中首先提出的翻譯原則。其含義為: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目的決定手段”翻譯策略必須根據(jù)翻譯目的來決定。翻譯目的分為三類:譯者的基本目的、譯文文本的交際目的和特定翻譯策略或手段要達到的目的。
因此,“目的論”把翻譯定義為在譯語文化中以滿足譯文讀者的某種需求為目的而進行的一項活動,肯定了譯文讀者的作用并強調(diào)了譯文讀者的重要性,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結(jié)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情況,以某個接受者群體為對象,使譯文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具有某種功能。
“目的論”為翻譯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雖然在文學翻譯中不一定行得通,但對實用文體如名片的翻譯則意義非凡。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名片翻譯時可以采取靈活的方法,及時調(diào)整,翻譯出外國人看得懂中國人也認可的名片。
二、名片翻譯的方法
(一)單位部門、職業(yè)職位的翻譯
1.定譯法
定譯法是指直接使用已經(jīng)被大眾廣泛接受而約定俗成的翻譯方法。譯者在翻譯時,應該先查閱有關資料,確定是否已經(jīng)有被大家接受的固定譯法。如對漢語“部”常譯為“ministry”和“department”,但在使用習慣上,兩者分工卻不同。中共中央所屬各部一般譯為“department”,如“統(tǒng)戰(zhàn)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而國務院各部則譯為“ministry”,如“外交部”(Foreign Ministry)。再如中國各級政府(或事業(yè)單位)都設宣傳部,對此有專家建議黨團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宣傳部宜選用帶有政治色彩的詞,譯成propaganda department或information department,而一般社團組織中的宣傳部譯成publicity department。
1.直譯法
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英語文化傳統(tǒng)的前提下,在英譯文中完全保留漢語的指稱意義,求得內(nèi)容與形式相符的方法。如果英語中有相對應的表達方式,所代表的事物也基本一致,就可以直接借用。如中外大學中的教師職稱基本等值,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因此名片上的這些職稱就可直接借用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lecturer, teaching assistant來翻譯。若是英語中沒有相應的表達,按照漢字字面(或語序根據(jù)英語習慣稍做調(diào)整)譯成英語也不至造成理解障礙。如: “九三學社”可直譯為“Jiusan Society”。另外,譯者還要注意語言準確性。如組織委員會(organizing committee)、教育委員會(educational commission)譯成英文時用詞就不同,與政治黨派相關的可譯為“committee”,具有行政職能的可譯為“commission”;“副”職也有多種譯法,職位較高的副職人員,一般要用vice-,可與president, premier, chairman, minister, governor等配對使用;職位較低的副職人員,要用deputy,表示“副職等。
2.意譯法
意譯法是指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義,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nèi)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的方法。有些漢語詞匯在英語中難以找到對應表達,而名片的空間極為有限,不可能采取加注的方法來解釋外國文化中空缺的信息,這時就需使用意譯法,以更好地傳遞信息。如“辦公室主任”一職,在英美等國家沒有相應的職務。中國機關單位里的辦公室主任其實相當于英語中的secretary。而辦公室主任和一般的秘書在職務上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只翻譯為“office head”,在外國人士看來,可能是單位或部門的領導人,不會想到是其下屬的辦公室主任。但把這一職務翻譯為office manager則比較好,因為manager一詞的基本詞意是負責管理某個部門。
(二)姓名的翻譯
中文姓名的英譯一般有三種:音譯、威妥瑪式和意譯。其中,威妥瑪式其實也是音譯的一種,使用該譯法的譯名大多數(shù)都是舊譯法遺留的產(chǎn)物,如毛澤東還是譯成 Mao Tsetung。意譯也多見于文學作品中,如元春(Beginning of the Spring))。音譯方面根據(jù)我國漢語姓名的拼寫規(guī)范,姓名順序保留漢語習慣,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開寫,復姓連寫,雙名連寫;姓和名的首字母均大寫。如陳毅譯為Chen Yi;鄧小平譯為Deng Xiaoping;諸葛亮譯為Zhuge Liang;司馬相如譯為 Sima Xiangru。使用漢語拼音時應注意用隔音符號以防音節(jié)界限的誤判,如;吳承恩譯為 Wu Chengen。
(三)地名、路名的翻譯
譯者在翻譯路名、地名時應當注意目的語人士的角度考慮,琢磨一下譯文是否妥當,能被接受和理解。例如“大學北路”、“大學南路”若被簡單地翻譯成為“Daxue North Road”,或“Daxue South Road”外國人還以為是幾條不相干的馬路。如果翻譯為“North Daxue Road”和“South Daxue Road”則更明了。另外對“街”(street)、“大街”(main street)、“正街”(mainstreet, main avenue)、“支路”(feeder road)、“環(huán)路”(ring road)“胡同”(alley)等的翻譯要一致。 帶有數(shù)字編號的路名,地名等,一般可按“序數(shù)詞加路名”的方式翻譯,如大學東二路可譯為“Second East Daxue Road”。還要符合英語地址 “一個地名拼寫在一起”的習慣,如“張自忠路”應譯為“Zhangzizhong Road”,而不是“Zhang Zizhong Road”。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地名和其他被人廣為接受的地名則應遵照原譯,如烏魯木齊仍作Urumqi;呼和浩特為Huhehot;哈爾濱為Harbin等。
四、結(jié)語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日新月異,名片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在對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趨重要,怎樣把中國人名片特有的文化翻譯出來外國人看得懂,中國人也認可就成了譯者無法回避的話題。由于名片的主要功能是通名報信,其交際目的是譯者應首要考慮的問題。根據(jù)目的論的原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將自己放在譯文讀者的位置上,根據(jù)譯文的預期功能來決定自己的翻譯策略,使譯文即能連貫自如地傳達原作內(nèi)容又符合目的語規(guī)范和文化標準。所以名片翻譯中,我們應該在遵從原文的基礎上,盡可能用接受者適應的表達方法來翻譯名片上的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名片的交際功能。
參考文獻:
[1] 曹焰 張奎武.《英漢百科翻譯大詞典》(上、下).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
[2] 項紅梅 何小群.淺議名片翻譯的原則和方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12)
[3] 郭定芹.涉外名片翻譯淺析[J].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
[4] 蘇淑惠.名片機構(gòu)詞的翻譯與文化差異[J].福建外語,1994(1-2合刊)
[5] 劉增羽 張曉麗.我國行政職務英語英譯淺談[J].中國翻譯,1994(1)
[6] 王芳娣.淺談名片翻譯中的中文姓名英譯[J].科教文匯,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