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愛 張麗萍
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經濟面臨“嚴冬”。據剛剛出版的《經濟藍皮書》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不利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加重,中國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我國企業(yè)在出口受挫、融資困難的情況下,紛紛轉向國內市場,致使行業(yè)競爭加劇,一些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yè),受資金、成本等條件制約,不得不壓縮廣告預算,在與大企業(yè)的競爭中更加弱勢,造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可能被淘汰出局。同時,經濟趨冷情況下,居民收入增長減緩造成消費需求增長趨緩,并進而影響到居民的消費信心,消費心理會趨于謹慎,消費行為變得較為保守。
面對挑戰(zhàn),企業(yè)廣告投放應做出相應調整,以保證效果。
務求理性精準,強化投資回報
經濟危機使內銷市場競爭激烈,企業(yè)應該選擇更加理性的廣告投放和媒介組合方案,達到精準投放的目的,直擊目標群體,爭取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強化投資回報。具體操作上,可以分階段制定廣告目標,增強企業(yè)應變及調整能力;提高廣告預算中機動費用的比重,及時捕捉市場機遇。經濟危機將強迫中國企業(yè)進入理性經營時代,低成本、高效能的精準投放是化解風險的最好方法。
區(qū)別行業(yè)特點,避免盲目投放
在經濟危機時刻,消費者在住房、汽車及奢侈品或享受型用品的消費方面會緊縮開支。此時,這些行業(yè)的廣告目標為鞏固已有市場,品牌傳播應做精深化努力。在股市下挫、房價低迷、油價飆升的形勢下,消費者購買房產、汽車的決定變得十分躊躇。因此,這些行業(yè)的廣告投放在戰(zhàn)略上可以向市場鞏固與深耕傾斜,適度減少廣告預算,重視傳播效率,注重媒體選擇的匹配性和創(chuàng)意質量。對于日用消費品、食品而言,因其為生活所必需,消費者的購買和消費行為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在經濟衰退情況下,這些行業(yè)應在加強品牌建設的同時,選擇更加精準、直效的廣告投放方式。
整合媒介,挖掘新媒體潛能
傳統(tǒng)媒體在品牌建設和品牌公信力方面依然具有優(yōu)勢,但定位不清晰、目標受眾模糊的傳統(tǒng)媒體廣告投放應被削減。選擇真正有價值的、強勢的傳統(tǒng)媒體是大企業(yè)、大品牌的共識。在廣告?zhèn)鞑ト找鎻娬{“精準投放”與“有效到達”的大背景下,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成為經濟危機中企業(yè)必備的媒介方案之一。2007年中國消費者花費了20%的時間在數字媒體上,但是行銷人員在數字媒體上的花費僅僅為媒體預算的8%。數字媒體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通過制定合理化媒介策略,從各個緯度對用戶及其媒體接觸習慣進行分析,使營銷信息準確送達目標受眾,讓客戶獲得看得、摸得著的效果,這是數字新媒體的長項所在。網絡廣告中的搜索廣告、“窄告”等形式具有針對性強、性價比高、迅捷高效、效果顯著等特點,勢必成為企業(yè)最為得力的營銷手段。另外,數字新媒體用戶基數十分龐大,人均廣告成本相對低廉許多,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優(yōu)勢特點。
運用公關營銷,策劃活動造勢
通過新聞策劃和新聞公關,運用公關營銷的方式,突出企業(yè)在某方面的獨特之處,吸引媒體報道及公眾眼球。社會事件、社會觀念對企業(yè)廣告推廣的影響越來越大,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和觀念潮流是廣告由頭和概念的聚寶盆。企業(yè)通過策劃一系列活動和事件,在媒體發(fā)布大量新聞,形成轉載浪潮,引起普遍關注。配合新聞公關和網絡推廣,引發(fā)爆炸式、病毒式傳播,形成轟動效應。另外,可以開展終端促銷、展示會等“線下廣告”活動,通過品牌體驗,帶動消費者的互動參與熱情,按照消費者的方式進行體驗式傳播。
(本文第一作者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第二作者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