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榮艷 徐紅霞
摘要總結(jié)了地膜大蒜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包括備足蒜種、選好土壤和茬口、施底肥、整地作畦、播種、田間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內(nèi)容,以期為地膜大蒜的栽培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地膜大蒜;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633.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4-0103-01
地膜大蒜與露地栽培相比,增產(chǎn)幅度達40%,增加經(jīng)濟效益達60%以上?,F(xiàn)將地膜大蒜主要栽培措施總結(jié)如下。
1選好備足蒜種
大蒜收獲時,選擇具有本品種形態(tài)特征和優(yōu)良性狀的植株為種,單收單藏。在播種前掰瓣時,再從中選擇蒜瓣均勻、色澤純一、無病斑、無傷口、純種的大中瓣作種子,剔除發(fā)黃、蟲蛀、有傷、莖盤變黃及霉變的蒜瓣。掰瓣的時間一般在播種前10d左右為宜。蒜瓣掰開后,應(yīng)注意堆放在陰涼處。一般需蒜頭2 250kg/hm2左右。
2選好土壤和茬口
選擇士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zhì)豐富的地塊栽培。盡管大蒜的適應(yīng)性較廣,但以砂壤土為好。因砂壤土疏松,適宜根系發(fā)育,返青早、抽薹早、蒜頭大且辛辣味濃,起蒜容易。
大蒜忌與蔥、韭、洋蔥等作物連作,因為它們從土壤中吸收的養(yǎng)分、根系所分泌的殘余物質(zhì)及各種病蟲害基本相同,易缺乏營養(yǎng),影響植株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下降,商品性差,而且病蟲害發(fā)生嚴重,植株大小不一,苗弱葉黃。一般應(yīng)相隔3~4年輪作換茬1次。前茬以玉米、瓜類、高粱、水稻、早熟茄果類和馬鈴薯的茬口為主,其次是棉花茬。
3施足底肥用好藥
蒜田施用有機肥,不僅能改良土壤,使士壤疏松,增強透氣性能和保水保肥能力,還能防止早期徒長和后期早衰。除施用有機肥外,還應(yīng)結(jié)合耕地施用化學(xué)肥料。有機肥施前要充分腐熟、搗碎。常用的肥料種類有豬糞尿、人糞尿、雞鴨糞等,一般施用60~75t/hm2,或餅肥1 500kg/hm2與過磷酸鈣300kg/hm2混合堆積發(fā)酵后施用。南方地區(qū)為了降低土壤酸度可以在基肥中混入一些石灰。在農(nóng)家肥不足的情況下,可施芭田紫復(fù)肥450~600kg/hm2,也可以施用大蒜專用肥,該肥料含量高,養(yǎng)分全,可完全滿足適應(yīng)大蒜生長的需要,且蒜頭大,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效益十分可觀。近年來,旱茬地種蒜蠐螬、螻蛄、地蛆危害較為嚴重,在土壤耕翻時撒呋喃丹22.5~30.0kg/hm2,以防地下害蟲。
4精細整地,作好畦
要求深耕細耙,精細整地,使畦面平整,溝系配套,排灌自如。在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均勻撒施肥料,而后立即耕地翻土20~30cm,細耙細耬2~3遍,使肥與耕層土充分混勻,做到地平肥勻,上虛下實。在播種前開溝作畦,為了便于排灌和田間操作,應(yīng)采取1溝1埂作畦,一般畦面寬4~6m,也可根據(jù)膜寬和土地平整程度而定,畦面長30~50m。
5種子處理
(1)藥劑處理。先用清水浸泡12h,再用500倍的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浸泡30min,或用1%生石灰水浸10min,以殺滅蒜種的病菌。
(2)播種前用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浸蒜種6h,期間不要攪拌,隨浸隨種,能增強種瓣活力,促進早發(fā)芽早生根,使植株健壯茂盛,具有顯著的早熟增產(chǎn)增效作用。
(3)清水浸種。一般用井水浸泡12h即可,可有效打破大蒜休眠,有利于導(dǎo)苗、齊苗。必須注意的是浸過的蒜種只宜濕播,不宜干播,若墑情差,播種蓋土后要澆“蒙頭水”,使土壤濕潤,以促其早生根快發(fā)芽,若播后遇連陰雨天氣,要注意排水降漬,以免爛種、爛根。
6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一般最早適期應(yīng)掌握在日均溫度約20~22℃,為保證大蒜能夠安全越冬,江蘇地區(qū)大蒜的播期掌握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即大蒜的最適宜播種期為秋分至寒露。種植密度應(yīng)掌握在375萬株/hm2左右,早播土質(zhì)差,地力薄,種蒜小,可適當(dāng)密些。行距一般為20~25cm,株距10~13cm。
7及時噴藥覆蓋地膜
由于蒜地雜草生長早,危害期長,發(fā)生量大,人工拔除費時,目前多采用化學(xué)藥劑進行防除,一般在栽好蒜種拍平壓實時用藥。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用23.5%割地草750mL/hm2加33%菜草通2 250~3 000g/hm2,或25%綠麥隆3.0~4.5kg/hm2加23.5%割地草600mL/hm2對水600~750kg/hm2均勻噴霧,要求土壤濕潤。以闊葉雜草為主的用33%菜單通2 250~3 000g/hm2加37%旱草靈900mL/hm2噴霧,如薺菜較多用37%旱草靈1 500mL/hm2加33%菜單通2 250g/hm2對水600~900kg/hm2噴霧。然后蓋膜,覆蓋地膜時要鋪平拉緊壓實使膜緊貼地面。
8加強田間管理
(1)及時破膜放苗。適期播種,墑情好的大蒜一般在栽后7d左右可出苗,若蓋膜質(zhì)量好,約80%幼苗可自行頂出地膜,不能頂出地膜的及時用小刀、竹簽或小鐵破膜放苗,以防灼傷。
(2)科學(xué)水肥管理。苗期管理要促控結(jié)合,以控為主少澆水,以防徒長和過早爛母,促進根系發(fā)育,培育壯苗安全越冬,在未封凍之前(約11月下旬),澆1次返青水,可加速土壤解凍,使地溫及早回升,促進大蒜返青生長。在澆返青水的同時,追尿素225~300kg/hm2。在清明節(jié)前后大蒜已經(jīng)退母,植株生長進入旺盛階段,葉片在伸展,蒜薹在抽長,蒜頭開始膨大,即進入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此時要勤澆水,每隔7d澆1次,以保持土壤濕潤為準。但在采薹后3~5d要停止?jié)菜?以增加蒜薹韌性,以利采薹。同時要施好膨大肥,用尿素225~300kg/hm2。采薹后3d要及時澆好蒜頭膨大水,每隔7d澆1次,直到收獲前7d停止?jié)菜?以促進蒜皮老化,提高蒜頭的耐貯性。同時,根外噴施2%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水溶液750~900kg/hm2(尿素11.25kg,磷酸二氫鉀0.25kg),隔5~7d噴第2次,以利養(yǎng)根,保葉防早衰,促進蒜頭膨大。
(3)及時防治病蟲害。旱茬地種植大蒜,在其生長的前期(冬前)和抽薹前易受地蛆危害。前期發(fā)生危害會造成缺苗斷壟,后期發(fā)生危害會造成蟲蛀散瓣,商品率下降,而用藥防治比較困難。一但發(fā)生,可選用40%氧化樂果藥液,隔4~5d灌根1次,視蟲情連灌2~3次即可。大蒜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霜霉病、銹病、灰霉病等。對葉枯病、霜霉病、灰霉病,一般在4月20日左右用50%蒜病靈或72%蒜葉青或70%甲基托布津?qū)λM行噴霧防治;對銹病一般用粉銹寧1 500 g/hm2對水750kg/hm2噴霧進行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噴2次。
9適期收獲,及時晾曬
蒜頭適期收獲的形態(tài)特征是:植株的基部葉片大都干枯,假莖松軟,用力向一邊壓倒,表現(xiàn)不脆而有韌性,一般在采薹后17~20d為收干蒜頭的適期。收獲的前1d,要澆1次水,使土壤濕潤,便于起蒜。起蒜時要輕拿輕放,不磕不碰,以免蒜皮、蒜瓣受到機械損傷,降低其商品性和耐貯性。起蒜時要求后1排的蒜葉搭在前1排的蒜頭上,依次一排排放好,只曬葉不曬頭,以防烈日曝曬灼傷內(nèi)部組織,貯藏時易腐爛,或使蒜皮曬得變綠甚至增加裂蒜降低其商品性。一般在田間曬2~3d,視天氣好壞切除秸桿,根須繼續(xù)晾曬。如天氣不好,可扎成小捆,放在“人字形”通風(fēng)向陽的架子上晾曬,以防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