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園
他們都在醫(yī)院工作。新娘是護士,個子高挑,五官端正。新郎是一名口腔科醫(yī)生,體格健壯。
新郎比他父母要高大許多。我問婆婆,怎么你們兩人這么瘦弱,可兒子長得這么壯呢?婆婆很自豪地笑了起來,說,兒子從小每天都要喝牛奶,吃肉、雞蛋,一年四季水果不斷。家里冰箱是兒子專用的,里面每天都有專門為兒子準備的好菜。夏天時,自己還會為他做冰棒和果凍。
婆婆說話時握住我的手,不時望一眼新郎和新娘,滿臉驕傲和幸福。她的手紅腫、粗糙,上面有很多個裂口。她很黑,一眼看去就知道她長年累月風吹日曬。公公也黑黑的,滿臉皺紋,他的耳朵上夾著一根煙。婆婆說話時,他在旁邊嘿嘿地笑,不停地把煙從耳朵上取下又放上。
婚禮儀式開始之前,投影上開始放兩人的照片。新娘的從襁褓開始,畫面閃得很快,因為照片太多。看得出,新娘像所有那個時期出生的獨生子女一樣,得到萬般寵愛。照片有她學鋼琴的、學英語的、學舞蹈的、在動物園玩的……新郎的照片非常少,而且都是那種在照相館里拍的,看上去很正規(guī),像小大人似的照片。有兩張新郎10歲生日那天拍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一張是在家里拍的,新郎在做作業(yè)。他趴在一張低矮的、墊著磚頭的木桌子上,背景是斑駁的“衛(wèi)生墻”,墻上掛著一只簸箕,還貼了幾張獎狀。另一張是新郎在室外照的。這張照片出現時,所有來賓都瞪大了眼睛,凝神靜氣,驚嘆,感慨。不知誰帶頭,很輕、很慢地鼓了兩下掌,然后,全場的掌聲漸漸響起來。那是一張新郎和他爸爸媽媽的合影,在一個修鞋的攤子前。新郎的爸爸是個修鞋匠,照片上的他戴著袖套,手上還拿著一只皮鞋,新郎的媽媽用手摟著新郎,三人全都張著嘴巴在笑。
婚禮中,新郎自始至終眼睛紅紅的,不時用手拭淚。他沒有致辭,一句話也不肯說。我想他是怕一開口會哭出聲來。
(劉光義摘自《南方都市報》,王小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