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知名律師顏湘蓉出席某會議時,在講臺上忽然暈倒。120急救車趕至現場搶救一個多小時,顏湘蓉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顏湘蓉在暈倒的前一刻,還笑瞇瞇地說著一句感謝的話,隨后,話筒忽然沒了聲音。在場的人看到,隨著顏湘蓉手中話筒的滑落,她的頭向上向后仰著;接著,她的身體慢慢地從椅子上滑了下去。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在場的人不知所措。他們有的為她披上披肩,有的幫她搓手取暖,有的為她掐人中……可惜,從醫(yī)學角度看,這些熱心人做的都是無用功。如果當時的搶救措施得當,或許這位優(yōu)秀的女律師可以逃過一劫。
臨床上最常見的猝死原因是心臟性猝死(SCD),即是由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以意識喪失為先導的自然死亡。其中約有80%的SCD是由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引起的,因此,一旦懷疑暈倒的患者是心臟性猝死時,在請醫(yī)生或呼叫急救車的同時,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立刻為患者解除心跳驟停的危急情況。
具體操作是:對準患者的前胸偏左部位(心臟部位)猛擊1~2拳。之后,立即觸摸患者的頸動脈(頸部兩側),檢查是否恢復搏動;若有搏動,證明心跳已恢復。若拳擊后患者的心跳還是未能恢復,那就要按照規(guī)范的心肺復蘇法——ABC方法進行搶救。心臟性猝死,一般來說,只要心跳恢復正常,患者就度過了當時最危險的那一刻。
ABC心肺復蘇法:使患者仰臥于硬板床或地上,確保其頭部不高于心臟水平。
A:保持患者氣道通暢,頭后仰,托其頸部和下頜,取出其口腔內的假牙等異物。
B: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腔,搶救者深吸一口氣,用力吹入患者口中。
C:胸外心臟按壓。搶救者要位于患者左側,把左手掌置于患者右側肋緣及其與胸骨交界處,壓在胸骨體下半部,右手覆蓋在左手上。搶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將患者胸骨體下半部向脊柱方向做有節(jié)奏的沖擊性按壓。按壓次數應維持在每分鐘80~100次,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應按30:2的比例進行。
有效的心肺復蘇表現為:頸動脈、股動脈處可以觸到脈搏,皮膚指端由紫轉紅,散大的瞳孔縮小,患者的知覺和自主呼吸恢復。
摘自《家庭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