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琳
一、我國刑罰制度改革
恩格斯曾說:“法不僅必須適應于總的經濟狀況……還必須是不因內在矛盾而自己推翻自己的內在和諧一致的表現(xiàn)?!币虼?我國刑罰制度也須在自我否定中不斷完善。我國刑罰制度改革的基礎有以下幾方面:
(一)刑罰目的
關于刑罰目的的學說有三種。一是報應論,主張刑罰應單純作為對犯罪危害社會的一種報應。二為功利論,主張刑罰目的應著眼于未來,預防罪犯再次犯罪并預防其他犯罪。我國采取第三種即二元說,既著眼于已然的犯罪,對罪犯進行懲罰,又著眼于未然的預防,防止犯罪的再次發(fā)生,但整體上趨于寬和。貝卡利亞認為:“對于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而這一切只有在寬和法治的條件下才能成為有益的美德。”二元說為我國實施“輕輕重重”的刑罰制度奠定基礎。
(二)國際趨勢與我國現(xiàn)狀
從國際立法看,刑罰由嚴厲向緩和發(fā)展是國際趨勢。資產階級自產生就打著“自由”、“人權”等口號喚醒人們的權利意識,掌握政權后也將此表現(xiàn)在法律中,隨后不斷改革形成現(xiàn)今趨輕的刑罰制度。
貝卡利亞曾說:“嚴峻的刑罰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罪犯面臨的惡果越大,也就越敢于規(guī)避刑罰”,“只要刑罰的惡果大于犯罪帶來的好處,刑罰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在其影響下,西方各國紛紛改革刑罰制度,使輕型化成為國際趨勢。
從國內看,歷史證明在亂世實行嚴刑峻法可遏制犯罪、穩(wěn)定社會秩序,而在和平時期,刑罰就需寬和。我國現(xiàn)在處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刑罰的設置須與社會形勢相適應而趨于寬緩。且我國現(xiàn)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利益關系復雜,人們價值觀念多樣,貧富差距拉大,導致社會矛盾日益復雜和尖銳,社會治安和犯罪控制面臨巨大壓力。因此對一些社會危害極大、主觀惡性極強和有組織有預謀的犯罪應加重處罰,以維護國家和民族團結,保障社會穩(wěn)定。
二、“輕輕重重”原則的具體實施
基于以上對我國刑罰制度改革基礎的分析,筆者對“輕輕重重”原則的具體實施有以下設想:
(一)嚴格限制死刑,最大程度縮小死刑范圍
死刑,作為懲罰犯罪最嚴厲的措施,具有最高的威懾性,同時也具有最大的負面影響,最徹底地斷絕了罪犯的自新之路,因此應當嚴格限制。
我國目前刑法規(guī)定中,除瀆職罪一章外,其他九章均有死刑罪名。其中,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但不危及公民人身安全的死刑罪名,以及妨害文物管理罪中的死刑可以廢除的。只保留危害國家和公共安全、走私、販毒、黑社會團伙犯罪及危害公民生命安全的罪名,并對此類犯罪要嚴懲不貸,這是“輕輕重重”原則的具體貫徹。
(二)提高有期徒刑的最高年限,減少減刑落差
我國現(xiàn)有期徒刑最高刑期為15年,數(shù)罪并罰時不得超過20年。這造成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時一次性減刑的量過大,不利于對某些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進行徹底改造。尤其是我國減刑和假釋條件寬松,一些重犯有可能只實際執(zhí)行10年以上有期徒刑就可獲釋。為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與“重重”的刑罰制度,應延長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
當然,這一改變主要是針對由無期徒刑減刑至有期徒刑的罪犯。唯此方能保證罪刑相適應以及犯罪分子的徹底改造,同時增強刑法威懾力,起到犯罪預防作用。
(三)擴大短期自由刑的適用,開展社區(qū)矯正
短期自由刑因刑期短、嚴厲性弱、無威懾力而不被重視,且一些人往往以罰金代替短期自由刑,導致司法不公,引發(fā)社會矛盾。我國的管制制度又是獨創(chuàng),因難以監(jiān)管、具體制度不完善而使其往往流于形式,在我國適用率非常低。
同時,短期自由刑有其難以替代的優(yōu)點,對初犯者、機會犯人、過失犯人具有沖擊作用,有利于防止他們再次犯罪;與罰金刑相比,短期自由刑給受刑人造成的痛苦更為明顯,具有刑罰的意義……具有必要性。刑罰輕型化的趨勢下,對一些偶犯、初犯、過失犯以及青少年犯罪實行短期自由刑,有利于對其進行教育改造,且不削弱懲罰效果。
短期自由刑應注重教育改造,弱化其監(jiān)禁性,多與社會接觸?;诖?引入社區(qū)矯正是一種很好的途徑。社區(qū)矯正是將犯罪分子置于社區(qū)中,通過市民自治組織,在監(jiān)獄外不剝奪人身自由教育罪犯的刑罰方式。它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也不會在監(jiān)獄中與其他罪犯交叉感染,在社會人員的幫助下,更容易徹底脫離犯罪道路,同時也體現(xiàn)刑罰的輕型化、人性化。我國應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對社區(qū)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在國家、社區(qū)組織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使社區(qū)矯正收到良好效果。
(四)擴大財產刑的適用
可擴大適用的財產刑主要是罰金刑。罰金刑主要針對破壞經濟秩序罪、營利性的犯罪和某些輕微的犯罪。其優(yōu)點在于對以獲取錢財為目的的犯罪,罰金不僅沒收其非法所得,更牽連自己財產,與犯罪目的背道而馳。迫于此懲罰而不想、不敢犯罪。對一些情節(jié)較輕、以非法占有錢財為目的的犯罪,可用罰金刑代替自由刑,使其免受囹圄之災,符合刑罰輕型化趨勢,也使社會對監(jiān)禁產生恐懼感,起到犯罪預防作用。由于我國貧富懸殊,對不同犯罪的處罰應與其經濟情況和犯罪情節(jié)相適應,過重或過輕都會影響刑罰效果。
綜上所述,我國刑罰制度改革應遵循“輕輕重重”原則,既順應國際趨勢,又可以打擊犯罪,保障社會和經濟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