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浙寧
2008年,實在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記憶與紀念的年份,甚至對“母乳喂養(yǎng)”這樣的事情也不例外。
相信每一個關注過四川地震的人都記得這樣的故事:在一堆廢墟下面,一個小小的嬰兒吮吸著母親的乳汁,甜甜地睡著了,而母親卻已經離開……
在余震隨時都可能發(fā)生的臨時避難地,在眾目睽睽之下,一位剛剛做了媽媽的女民警安然地哺育著一個又一個別人的孩子……
如果說地震震傷了四川、震痛了中國,那么這樣的“母乳喂養(yǎng)”卻讓四川溫暖、讓世界感動。然而,同樣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猶如另一場地震,撼動了整個中國,擊碎了無數顆心。在恐懼、憤怒與傷心之余,很多母親,很多人發(fā)現,“母乳喂養(yǎng)”似乎是孩子們“生命安全”的最佳保障。
5·20——“中國母乳喂養(yǎng)日”。在此,讓我們再一次來共同關注這個話題吧。
其實,早在2007年就很想寫這個話題了。那年,我們做了一個有關“0?3歲嬰幼兒喂養(yǎng)”的課題,發(fā)現“母乳喂養(yǎng)”竟然是一個很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一方面,媽媽們似乎都知道“母乳喂養(yǎng)好”;而另一方面,“母乳喂養(yǎng)率”卻是逐年下降。在上海,“母乳喂養(yǎng)率”始終難以達標。這是為什么呢?
當時,根據調查的結果,我們曾理性地歸納了兩大原因:
其一,社會經濟方面。年輕的母親由于職業(yè)壓力、時間限制,沒有辦法盡情哺乳,很多只能選擇“過早斷乳”,或者干脆不喂母乳;
其二,個體主觀原因。比如,害怕母乳喂養(yǎng)后身材“變形”,或者僅僅是害怕乳頭疼痛。
因為我自己沒有哺乳的親身體驗,所以,完全不能體會什么是母乳喂養(yǎng),甚至對很多放棄母乳喂養(yǎng)的年輕媽媽多少有些微詞,覺得她們過于“自私”了。
直到去年——2008年,自己做了母親,親歷了整整13個月的母乳喂養(yǎng),我才知道:
母乳喂養(yǎng)雖然是人類最自然的過程,但它并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么簡單、那么容易——
1原來并非是媽就有奶
我女兒OK的誕生,著實給我上了第一堂“母乳喂養(yǎng)”課——當產后半小時寶貝第一次用力吮吸時,我驚訝地發(fā)現“自己竟然沒有奶”,而到底什么時候會有,誰也說不準……
因為自己是被充分(甚至過度)母乳喂養(yǎng)大的——據母親說,我一直吃母奶到4歲,所以,從懷孕開始,我就自信地認為,“我一定會有奶”,而且會“奶量充足”,好像天生就是屬“奶?!钡摹?/p>
2008年2月11日,我女兒OK的誕生,著實給我上了第一堂“母乳喂養(yǎng)”課——當產后半小時寶貝第一次用力吮吸時,我驚訝地發(fā)現“自己竟然沒有奶”,而到底什么時候會有,誰也說不準。看著寶寶認真而執(zhí)著地動著小嘴,新奇之余我不免著急起來,尤其到了晚上,小家伙因為饑餓而大哭,我卻只能白白等著……第一次感受到了母乳喂養(yǎng)的不簡單,也第一次嘗到了當母親的“無奈”。
謝天謝地,總算第二天有奶了,原來的自信又開始膨脹。很可惜,再一次被寶寶打敗了,那點奶水根本不夠填飽她的肚皮,她只美美享受了一會,就“斷糧”了。因為嘗到了甜頭,她再也不愿意放棄吸媽媽奶,不斷加大吮吸的力道,直到最終確定“沒有了”,才松口。最后就是傷心地大哭——餓,餓,餓!
想著用奶粉先對付一下吧?可恨的是寶寶吃了母乳后,很自然地就排斥奶粉了。我這個媽,只能聽著寶寶暴哭,躺著、等著奶水的再次“到來”。真希望自己的奶水能像自來水一樣,即開即飲……
2不放棄,是母乳喂養(yǎng)的硬道理
無形中進入了母乳喂養(yǎng)的兩種惡性循環(huán):寶寶吮吸越少,母親的乳腺就越難疏通,乳汁就越少,越早越快給寶寶沖奶粉,于是,寶寶吮吸越少……最終會因為自己的挫敗感和周圍的壓力,而離母乳喂養(yǎng)的愿望越來越遠,很多母親在一開始就失去了親自喂奶的機會。
剛開始沒有奶或者奶不夠,其實是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怎么辦?這個時候,媽媽所采取的應對方式,會直接影響到今后的母乳喂養(yǎng)。在我們的調查中發(fā)現,很多原來滿心希望母乳喂養(yǎng)而最終遭遇失敗的媽媽,通常會陷入下面兩種“誤區(qū)”:
過早依賴奶粉
很多母親或者是她們的家庭,因為受不了寶寶的“哭”,很早就開始添加奶粉。從寶寶出生那一天起,醫(yī)院的護士會囑咐:每次喂奶粉前,最好先吮吸母親的乳頭,以便疏通乳腺,早日出奶或者出更多奶。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趨易的,誰能在寶寶餓得大哭時,讓她充分吮吸乳汁并不充盈的乳頭,然后再去沖奶粉呢?喝奶粉得了!尤其是在晚上,累了一天,誰還有那么大的耐心等待“吮吸”呢?
大人是這樣,寶寶也是這樣呵。別看孩子小,她卻很敏感,尤其對于“吃”這一頭等大事,她很快就會建立“條件反射”——哭了就有吃。而且一旦適應了奶粉的味道,她就不再愿意賣力地去吮吸母親那“沒奶”或“少奶”的乳頭了。這就無形中進入了母乳喂養(yǎng)的惡性循環(huán):寶寶吮吸越少——母親的乳腺就越難疏通——乳汁就越少——大人就越“懶”得讓寶寶吮吸,越早越快地給寶寶沖奶粉——寶寶吮吸越少……就這樣,很多母親在一開始就失去了母乳喂養(yǎng)的機會。
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她初為人母時,家中請了一個“月嫂”。和很多母親一樣,她最初幾天也是沒有奶,“月嫂”給她熬了催奶的湯汁,可她依然奶量有限,每晚“月嫂”都要起來沖奶粉,朋友也遵照醫(yī)生的囑咐,每次都先母乳喂養(yǎng)。
但不到一周,朋友自己就有些“受不了了”,自己疲勞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不忍心看到寶寶每次的“白費勁”,于是,寶寶吮吸奶頭的時間越來越短,奶粉越吃越多。寶寶還沒有滿月,朋友就已經完全放棄母乳喂養(yǎng)了……
因排斥奶粉而焦慮
不少新媽媽多少知道,寶寶的味覺非常敏感,對最先吃的東西“印象”深刻,會產生“先入為主”的效應。所以,一心想母乳喂養(yǎng)的新媽媽,可能或多或少會擔心奶粉對寶寶口味的影響。
在產后最初幾天的“沒奶”或“少奶”期,這些媽媽容易陷入過于焦慮的狀態(tài):即不愿意給寶寶多喂奶粉,希望盡量讓寶寶吮吸乳頭,同時對自己奶少又無能為力。在這樣的心情下,自然坐臥不安,結果進入另一種母乳喂養(yǎng)的惡性循環(huán):母親越焦慮著急——越休息不好——奶水越少——寶寶越哭鬧——母親更焦慮著急……最終會因為自己的挫敗感和周圍的壓力,而離母乳喂養(yǎng)的愿望越來越遠。
3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不僅取決于生理,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
母乳喂養(yǎng)不僅僅出于營養(yǎng)和健康的考慮,更是出于人類的情感關懷和需要,出于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需要。
在女兒倔強的期待中,我也學會了等待。
母親告訴我:慢慢來,奶總會有的。這就是我放松的最好理由。
親愛的準媽媽和新媽媽,請聽我這個過來人的真切體會: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于你的生理因素,更重要的是你的心理因素。
如果你打定主意母乳喂養(yǎng),而且確定自己完全有哺乳的生理條件(這在很多書上都有提及),那么,我曾經用過的“心理法則”,或許可以神奇地幫助到你。
堅定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不管是因為“過早依賴奶粉”,還是“因排斥奶粉而焦慮”,最終導致母乳喂養(yǎng)失敗的,其實并不在于奶粉,而是媽媽對自己的放棄。過多挫敗感的堆積,讓媽媽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在最初的一周中,我也反復懷疑過自己“可以做到嗎”。盡管在懷孕的時候,獲取了很多有關“母乳喂養(yǎng)”的信息,事先已經對此有所準備,但真正碰到了,還是感覺非常挑戰(zhàn)的。
因為書里只寫“一般情況”,而且書里不可能有寶寶嗷嗷的哭聲,不可能有“其他聲音”的壓力,比如,家人不一定跟你一樣重視“母乳喂養(yǎng)”,可能會好心地說,“沒有奶就算了,反正現在奶粉營養(yǎng)也很好”。
在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反復告訴自己,“我可以做到,我一定可以的”。心理學的一個偉大發(fā)現,就在于它指出,“認知可以影響行為,乃至生理”。當你堅定地相信自己“可以”時,你會平靜下來,因為你知道,遲早你會成為一個令寶寶滿意的“奶?!薄?/p>
慢慢來,讓自己放松
生孩子很辛苦,初為人母的興奮也常常讓人無法安睡,如果小寶寶再“餓”得哭鬧,就更加讓你心亂如麻了,怎么放松得下來呢?不想陷入母乳喂養(yǎng)的惡性循環(huán),就必須想辦法讓自己放松下來,好好休息、好好吃。對于我來說,要特別感謝我的母親——一個母乳喂養(yǎng)成功的母親,她的陪伴和引導,遠遠超過任何書本上的知識,使我在最初的“等奶焦慮期”寬心放松。
母親告訴我:慢慢來,總會有的。這就是我們放松的最好理由——孩子要一天天養(yǎng),我們有足夠的時間。
相信孩子的生命力
“生是一種本能”,別看寶寶很小,但卻有著驚人的生命力。她很懂得怎樣表達饑餓,怎樣將就著先填飽肚子,甚至她會比母親更有耐性等著“下奶”。女兒OK自第二天吃過奶后,就不再接受奶粉,竟然那么小就知道“吐”,好像喂她毒藥似的。她有極強的耐性等我喂奶,即使只有幾口,也很滿足。在她倔強的期待中,我也學會了等待,而且常常自我解嘲“她的哭聲這么嘹亮,肯定有的是力氣,再等一會兒,不要緊” 。
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
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她放棄母乳喂養(yǎng)是因為月嫂說“你的奶太稀沒有營養(yǎng),孩子老是吃不飽”?,F在回過頭想,她覺得月嫂多半是因為“先吮吸再沖奶粉”太麻煩才這樣說的。
在母乳喂養(yǎng)的過程中,你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其中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那些“不同的聲音”常常會動搖你的決心,諸如:“奶是不是不夠好”、“你是不是太固執(zhí)了,奶粉其實挺好”、“喂奶太辛苦,斷奶更痛苦”等等,這個時候,你要靜下來,仔細地聆聽自己心底的聲音,問自己“為什么要母乳喂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帶給寶寶和你的是什么”。
母乳喂養(yǎng)是你深思熟慮的選擇,而且有充分的科學根據。最重要的是,你會發(fā)現,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僅僅出于營養(yǎng)和健康的考慮,更是出于人類對情感的關懷和需求,是出于母親對孩子最自然的哺育之情和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這個時候,其他的聲音還有什么意義嗎?
4 得了乳腺炎,喂還是不喂
實在太神奇了,寶寶“治”好了我的乳腺炎,而且僅僅用了一天時間。次日清晨,在陽光中醒來時,我驚喜地發(fā)現前一天的疼痛像做夢一樣地過去了……
原先只當“奶少”是個問題,沒想到“奶多”也會成問題。產后一周,奶就足夠女兒吃了?!澳躺佟钡慕箲]依然印刻在潛意識中,所以,總怕“不夠”而沒有及時清空“糧倉”,這使得剛剛漸入佳境的母乳喂養(yǎng)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女兒出生的第16天,我的左乳腺發(fā)炎了。整個左乳脹痛無比,就像有針在里面扎一樣,而且因為發(fā)燒,整個人暈暈乎乎像在飄。寶寶每吮吸一下,我都感到痛苦,很想只喂右邊的??晌抑?只要體溫不超過38.5℃,就應該堅持哺乳,而且寶寶吮吸得越干凈,乳腺炎好得越快。這是真的嗎?
我按照書上所說,每次都先忍痛讓寶寶充分吮吸左乳,然后再是右乳。如果寶寶吃不光,就用“吸奶器”吸掉。實在太神奇了,寶寶真的“治”好了我的乳腺炎,而且僅僅用了一天時間。次日清晨,在陽光中醒來時,我驚喜地發(fā)現左乳好了——前一天的痛苦就像做夢一樣,變得不真實了。最有趣的是我發(fā)現,也只有寶寶的吮吸是最有效果的。我曾試圖用“吸奶器”來吸空左乳,效果并不好??磥碚l的“糧倉”,就該由誰來負責啊!
近一年來,每每遇到新媽媽朋友詢問“乳腺炎”的問題,我總會爽快地告訴她們:讓寶寶吃,盡量吃,不出48小時,你就好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非常有意思,在之后的哺乳過程中,竟然發(fā)現:發(fā)過炎的左乳,其功效大大加強,不但沒有再發(fā)生過腫脹事故,而且非常充盈,甚至比右乳更加通暢。這是不是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边@句話呢?!看來至少是應了前面那句話:不放棄,是母乳喂養(yǎng)的硬道理。
5 我驕傲地累,我得意地笑
女兒第一次的吮吸,就給了我全新的體驗,從此開始母性的新歷程——這是男性永遠無法奢望的,也是非母乳喂養(yǎng)的女人無法體驗的。
女兒在我的懷抱里,邊吃邊笑,小家伙懂得“媽媽愛我”。在我獨自貪婪地欣賞寶寶微笑的時候,她爸爸酸酸地數落我:“這么好玩的時候,也不叫我!”
“吃”是寶寶的頭等大事。在家庭資源相當的情況下,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肯定比“奶粉喂養(yǎng)”的母親辛苦,后者可以分擔給他人來做,而前者只能是母親。我的周圍不乏“奶粉”爸爸,常常聽他們回憶當年的豐功偉績,“晚上都是我爬起來,每3小時要給小孩沖奶粉,太瞌睡了……”而對于我女兒的爸爸來說,他沒了這樣的機會。每晚給女兒“進餐”的時候,都聽到他在呼呼大睡。
每次聽到寶寶哭了,我就要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飛”過去喂她。晚上最瞌睡的時候,要醒過來;白天最清醒的時候,要躺下去(側臥位哺乳最省勁)。冬天最冷的時候,要暴露;夏天最炎熱的時候,要貼身。上班的時候,會乳房脹痛;下班的時候,怕瀉漏……這種種種種,歸為一個字:“累”。
行為學說,“任何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功能”。那么“累”的母乳喂養(yǎng),其利何在呢?
女兒第一次的吮吸,就給了我全新的體驗。她“吃”的本能讓我立刻意識到自己“喂”的本能,從此將成為另一個生命的給養(yǎng),母性的新歷程——這是男性永遠無法奢望的,也是非母乳喂養(yǎng)的女人無法體驗的。
2008年2月18日,母乳喂養(yǎng)第7天。女兒竟然在我的懷抱里,邊吃邊笑,試著給她唱歌,她笑得更加甜蜜。雖然研究文獻說,這時的笑是無意識的,以前我也這樣相信;但這時卻分明覺得母女連心,小家伙懂得“媽媽愛我”,是非常滿足而快樂的笑。在我獨自貪婪地欣賞寶寶微笑的時候,她爸爸發(fā)現了,酸酸地數落我:“這么好玩的時候,也不叫我!”
哈哈,要知道,母乳喂養(yǎng)的過程中,有太多只有母親才能看到的細節(jié),有太多僅屬于我們母女的小秘密——誰讓她爸爸沒有奶呢?
2008年6月29日,母乳喂養(yǎng)4個半月。碰到比女兒大11天的小朋友惜言。因為女兒有爸爸抱著,我就逗起惜言玩。女兒竟然“吃醋”了,沖著我直叫,一個勁要從她爸爸懷里撲過來。不過,她這樣的“醋勁”只發(fā)生在我身上,爸爸、外婆、奶奶、爺爺等,再怎么和別人親熱,她也無動于衷——這就是我的驕傲,母親是孩子最重視的人,是第一照料人!很多“奶粉”媽媽最大的失落,莫過于“寶寶好像和我不是最親……”
現在,母乳喂養(yǎng)13個月。當我上班離家時,女兒一定會吵著送我;當我下班回家時,她一定飛撲過來。當她碰痛的時候,一定是找我安慰;當她打過預防針后,一定會在我的懷抱里平靜下來——這就是我的得意。女兒知道“媽媽是親的”、“媽媽是止痛的”、“媽媽是安全的”!
6“靠邊”的爸爸一起來
爸爸在美滋滋品嘗“做父親”的快樂時,也感慨著我的“陰險”——相信從此我的空間將越來越大,而她爸爸該痛并快樂了!
自女兒出生后,她爸爸就被“趕”到小床上。寶寶4個多月的時候,已經堅定地認為:大床就是她和我的地盤了。
2008年6月28日,晚上女兒她爸橫躺在我和女兒的大床上,我抱著女兒在聽音樂,女兒的眼睛開始不斷瞄爸爸,過了一會兒開始沖著爸爸“哼哼”,而且看樣子是“很不高興”。我故意氣她爸:“寶寶在趕你了。”她爸不相信,假裝起來走開了,果然女兒不再“哼哼”了。而當她爸再次倒在大床上時,寶寶又發(fā)出了“哼哼”的聲音——似乎真的在驅逐“入侵者”。誰說女兒一定和爸親?反正現在就是和我親。
不過,我也不會“霸”著女兒呢,因為這同時也會把自己“累死”的。所以,在女兒10個月前,每天我都會將女兒的成長變化記錄下來,然后告訴她爸爸。時不時用手機抓拍女兒,然后發(fā)送給她爸爸——一個目的,就是讓她爸爸永遠記得:這是你女兒,你做爸爸了!
同時,我也會對女兒講爸爸的事情,告訴她:有困難找爸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女兒永遠記得:很多事情可以請爸爸幫忙。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女兒11個月時,非常有意識地開口叫了“爸爸”,聽得她爸爸熱淚盈眶。之后的日子里,女兒會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很開心地大喊“爸爸”,比叫“媽媽”還痛快。
她的爸爸在美滋滋享受“做父親”的快樂時,也感慨著我的“陰險”。呵呵,相信從此我的空間將越來越大,而她爸爸該痛并快樂了!
……
想寫的還有很多很多,也許有另一次的分享機會。至今,我的“母乳喂養(yǎng)”還在繼續(xù),因為還未接受“斷乳”考驗,所以,這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總結我的體驗:
母乳喂養(yǎng)從來不簡單,但也不是太難?;仡^看時,你會發(fā)現,在不知不覺間,你和孩子的心連結得那么緊、那么近。就在這不斷的重復中,母親體驗到了巨大的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