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摘要樟河柳是一種速生豐產(chǎn)樹種,是西北地區(qū)行道綠化、新農(nóng)村四旁綠化主栽樹種。從苗圃地選擇、整地作哇、扦插育苗、田問管理等方面入手,詳細闡述了樟河柳扦插育苗技術(shù),為樟河柳的育苗生產(chǎn)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樟河柳:扦插:育苗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S79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5739(2009)16-0170-01
樟河柳為楊柳科柳屬落葉喬木,是一種速生豐產(chǎn)樹種。宜耐鹽堿,抗旱,耐水濕,根系發(fā)達,固土能力強,是西北地區(qū)行道綠化、新農(nóng)村四旁綠化主栽樹種。近年來,隨著城鄉(xiāng)綠化的進一步發(fā)展,樟河柳苗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日前,樟河柳育苗已成為隆德縣育苗產(chǎn)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投資大、見效快、增收顯著、科技含量高等特點。同時,它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yè),符合國家當前提出的農(nóng)業(yè)增效、農(nóng)民增收的發(fā)展要求,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F(xiàn)將樟河柳扦插育苗技術(shù)介紹如下。
1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選擇在寧夏隆德縣神林南山林場育苗基地。地處北緯35034,東經(jīng)106°15,海拔2120m,年平均氣溫5.4℃最低月平均氣溫-12℃,最高月平均氣溫24.5℃,>10℃有效積溫為2102℃;全年日照時數(shù)2238.1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1%;全年降雨量498mm。苗圃地背風(fēng)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勢平坦,北沿“312”國道,交通便利。苗圃地土壤為沙壤土,疏松,透氣,濕潤,土壤肥力較高,土層厚度50cm以上,pH值在7.0~8.0之間,是隆德縣闊葉樹苗木培育基地。
2整地作畦
2.1整地
整地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團粒結(jié)構(gòu)的恢復(fù),并可以加深松土層,促進深層土壤熟化,扦插前必須進行全面整地、一般多采用秋耕,耕地的深度在25cm以上,做到深耕細作,還要耙平、耙細、清除雜草石塊,以利于根系生長,消滅病蟲和雜草。深耕前施入尿素225kg/hm2、過磷酸鈣1200kg/hm2、硫酸鉀120kg/hm2、農(nóng)家腐熟肥30.0~37.5t/hm2作基肥,促進苗木生長。
2.2作畦
為了便于操作管理,充分利用光能,整地后作長10m、寬8m的畦。作畦前用50%乙草胺750~1500g/hm2進行地面噴霧,以便清除雜草。苗畦做成后,采用人工方法進行覆膜,可提高苗木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使出苗率高,出苗整齊。覆膜時,要做到拉緊鋪平,地膜與地面緊密接觸,地膜兩邊兩頭壓緊壓實。以達到保溫、保濕、保肥、保疏松的目的。
3扦插育苗
3.1種條的采集與處理
3.1.1種條的采集。扦插育苗,應(yīng)采集品質(zhì)優(yōu)良、發(fā)育充實、無病蟲危害、干形通直圓滿,具有較多飽滿側(cè)芽的一年生苗干為好,也可以選用幼齡母樹根部的一年生萌條。試驗證明,一年生苗干或母樹根部的萌條比枝梢條扦插成活率高1~3倍,尤以平茬苗的一年生苗干為最好。采集時間一般在春季3月柳芽萌動前進行,可隨采隨插:也可在深秋苗木落葉進入休眠狀態(tài)后采集,經(jīng)過冬季沙藏,軟化皮層,促進根原體形成,從而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3.1.2種條處理。種條采集后,立即進行剪切。選取中間發(fā)育充實、直徑為0.8~1.0cm、具有飽滿側(cè)芽的部分,剪成15~20cm長的插條。剪切時,特別注意保護種條上的側(cè)芽,剪口要平整,不能劈裂。上剪口要平,距離頂芽0.5~1.0cm;下剪口斜切成馬蹄形,距離基芽0.5cm。插條剪成后,每50~100根扎成1捆。注意上下一致,不要顛倒亂放。然后,裝入編織袋,浸入水中3~5d,注意每天換水,促進種條萌發(fā)。然后,從水中撈出,蓋上草簾,在通風(fēng)條件下進行催根,每天灑水1次,直到皮層產(chǎn)生突起,再連續(xù)浸水2d,便可扦插。
3.2育苗時間和方法
3.2.1扦插時間。根據(jù)當?shù)赝寥罍囟却_定,一般早春當土壤溫度在12℃以上時扦插,在柳樹普遍萌動前扦插結(jié)束。
3.2.2扦插方法。一般采用直插,也可以斜插。扦插時插條上端第1個側(cè)芽必須完好,不能倒插。扦插前,為了防治病害,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0.3%~0.5%K2MnO4溶液,對插穗進行消毒處理。扦插后,要求頂芽外露地面,以免出土困難或上剪口遭受水浸、菌類等感染而發(fā)生爛芽;頂芽若過高,蒸發(fā)量大,成活率降低。扦插株行距為30cm×40cm,一般栽83370株/hm2左右。
4田間管理
4.1灌溉
澆水是保證扦插苗木成活的關(guān)鍵措施之一。扦插后要立即灌水,澆透澆足。夏季苗木生長高峰期,如有效降雨不足,也要及時灌水。在苗木轉(zhuǎn)入越冬前,要控制澆水,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
4.2抹芽
扦插后,種條萌芽較多,要按照“留優(yōu)去劣”的原則,抹去多余的側(cè)芽,每株保留1個健壯芽。同時,在苗木生長過程中要按時抹去腋芽,促進苗木高生長。
4.3施肥
在育苗過程中,要及時供給苗木生長所需大量營養(yǎng)元素,除了在育苗前施用大量基肥外,還需要追肥1~2次。第1次追肥選擇在5月下旬,施尿素300kg/hm2。第2次追肥在6月下旬至7月,用法用量與第1次相同。第2次追肥不能太遲,以免造成苗木徒長,不利于越冬。
4.4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苗圃管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苗木生長過程中,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進行松土除草,防止雜草與苗木爭奪水分、養(yǎng)分,使苗木通風(fēng)透光,促進苗木生長,并形成強大根系。
4.5有害生物防治
按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加強苗木有害生物防治,保證苗木健康生長。育苗前,撒施15~30kg/hm2呋哺丹殺滅地下害蟲,重點防治螻蛄、地老虎、蠐螬等;在覆蓋地膜前5~7d,畦面噴灑1%~3%FeSO4水溶液,或直接將5FeSO4粉劑均勻撒于床面,一方面,具有殺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良土壤,供給苗木可溶性鐵質(zhì),確保苗木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