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瀟 匡 薇
摘要: 英語寫作一直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投入時間較少,考試得分較低,而大多數(shù)老師上課時也不同程度的忽略了這個部分的教學。本文通過建立一個完整的圖式和英語寫作教學的聯(lián)系,來說明如何寫好英語作文,如何提高英語寫作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 圖式理論英語寫作寫作教學
英語學習應該聽、說、讀、寫并行,但是目前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花在寫作練習上的時間和口語、聽力、閱讀其它三個技能相比是最少的。因為學生普遍對寫作抱有誤解,認為寫作就是一種“翻譯”,而且在考試之前背背范文,記記作文模板,把要表達的思想翻譯成英語往模板里一套,就能對付考試,不需要平時大量的練習。這種“捷徑”嚴重影響了英語寫作的教學和學習,也說明了現(xiàn)在英語寫作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英文寫作圖式。
1.圖式理論的起源
“圖式”是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的一個哲學概念。康德認為概念本身并無意義,只有當它與人們已知的事物相聯(lián)系時才產(chǎn)生意義。概念并非孤立地存儲在記憶中,而是相互聯(lián)系,構成了反映現(xiàn)實中相互聯(lián)系的事物的認知結構圖式。到了20世紀初,格式塔心理學家們以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圖式概念引入心理學。1932年德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在《記憶》一書中又對“圖式”進行了新的解釋。把“圖式”定義為“對過去的反映和經(jīng)驗的積極組織”,并認為圖式可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任何與以往經(jīng)驗類似的活動中起作用,即反復地反映就會形成圖式,而一旦形成圖式,以后的反映就會受到這種圖式的影響。隨著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圖式概念獲得了更豐富的含義,即當計算機、控制論和信息論深入到心理學,使心理學中關于人類知識表征的概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之后出現(xiàn)的,并被運用于研究閱讀、理解等語言認知心理過程。在中國,圖式理論的研究相對較晚。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1997年以后,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入了活躍時期。并且,大多數(shù)研究都是關于圖式理論與語篇的理解。但是在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探索圖式論和語篇的生成的關系,以及如何用圖式理論來指導我們的英語寫作教學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2.圖式理論的介紹
圖式理論被用來解釋語言行為以及外語教學多個方面的心理過程,其較強的概括性和解釋力來源于它的如下優(yōu)點:1)圖式來源于重復,是在以往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的;2)圖式可由部分特征引發(fā)(激活);3)圖式的反映具有多層次性,并非僵化重復,而且在不斷補充、完善、修正;4)圖式呈網(wǎng)絡狀分布,大中有小,數(shù)量無限,互相聯(lián)系(內嵌)。圖式理論是對語篇理解和生成有重大影響的理論,因此,從多個角度對圖式進行分類十分有助于對不同類別的語篇的理解與生成。田延明、王淑杰在《從圖式理論看語篇加工中的動態(tài)認知模式》中按照不同類別的語篇對圖式理論作了十分細致的分類:
(1)根據(jù)背景知識對圖式進行分類。
為了解背景知識在語篇理解和生成中發(fā)揮的作用,一般把圖式分成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是指讀者所具備的關于語篇內容方面的背景知識。前文提到,在閱讀中,讀者需要根據(jù)語篇中已經(jīng)提供的信息進行推理,推斷出語篇的連貫。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是指儲存在人的頭腦中的有關不同類型語篇的形式、修辭的組織和結構方面的知識。
(2)按語言本身和外部世界的關系來對圖式進行分類。
一是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語言是基礎。Laufer和Sim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學生即使有豐富的內容圖式也無法彌補其在語言方面的不足,對于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語言學習者,要激活有關的圖式,必須要具備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詞匯、語法、慣用法)。
二是非語言圖式(non-linguistic schema)。文化圖式(cultural schema)。同一民族文化的人,基于其民族特性,具有相同的背景知識框架。這就為他們的語篇理解和生成打下了基礎。與此相反,不同文化的人由于文化框架的差異,在理解和生成異族語篇的過程中,他們所具備的圖式與作者預期的不相一致。由此可見,了解不同文化圖式在語篇理解和生成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三是百科知識圖式(encyclopedic schema)。百科知識在語篇理解和生成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沒有應有的百科知識圖式就無法激活其他圖式,甚至會導致語篇理解和生成的失敗。
3.圖式理論對于二語寫作教學的影響
寫作的目的在于交流,對于以英語為目標語的外語學習者來說,其寫出來的東西須經(jīng)得起英語本族人的評價。數(shù)年前,有些學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對中國留美學生的英文作文作過一個調查研究,其結果表明即使抽樣中的中國留美學生在句法結構上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他們仍難以寫出得體的學術文章和論文。西方學者對中國學生的作文評價是“轉彎抹角、華而不實、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R.M.Coe&胡曙中,1989)。這就說明了中國學生寫出的文章無法達到英語本族使用者的預期要求,即英語本族人在閱讀中國學生寫的文章時,不能從文章所提供的線索中找到相應的圖示,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這就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讀者的心理圖示與文章的信息不吻合時,新的語言與已有的知識無法溝通,文章對讀者來說就是不連貫的,并且是不可理解的。這一評價反映出我們多年的外語教學過于重視字、詞、句、語法的訓練,而缺乏對學生英語行文預期的培養(yǎng)訓練。而學生一直把寫作當作翻譯來對待,激活的還是頭腦當中的漢語寫作圖式,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全面的英文寫作圖式。
4.建立英語寫作圖式的障礙和對策
(1)英語作文首先從形式上要符合英語習慣。
這種“形式”并不是學生認為的簡簡單單的模板,而是關于英語文章的組織和結構的知識。圖式的形成,不是立竿見影的又相對抽象。不僅教師教學比較難以把握,學生學習在短時間內也看不到明顯的效果。所以現(xiàn)在學生在復習考試中更喜歡參考、背誦作文模板,而且是在考試前的一個星期左右。而平時基本上都是缺乏真實的寫作練習,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大多數(shù)都是“firstly,...Secondly...and lastly...”這樣的現(xiàn)代“八股文”,羅列觀點和例子,文章沒有可讀性。
例如,許多學生在作文中都會以相同的一句話來開篇:“Nowadays,our society develops more and more quickly.”由此可見,現(xiàn)在學生的形式圖式和語言圖式還建立不完全。他們無法在寫作的過程中激活更多的語句,因為他們的存儲本身就不多。怎樣開篇?怎樣結尾?怎樣使文章更加豐滿?他們之間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形式圖式和語言圖式的形成,其實需要寫作與閱讀相輔相成地進行訓練。大量廣泛地閱讀有助于學生建立豐富的英語文章形式圖式。教師在領導學生賞析文章語句的同時,注意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也是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2)現(xiàn)行教材側重形式圖式的形成,而文化等內容一直被忽視。
我們的教材一直以來都在告訴我們怎樣寫(How),但是容易忘記告訴我們?yōu)槭裁匆菢訉?Why)。筆者在執(zhí)教英語寫作課程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寫作手冊》(丁往道編著)為例:在第四章段落部分,第一節(jié)Effective paragraphs中。編者十分詳細地闡述了一個好的段落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是Unity,Coherence and Transition。并且告訴我們如何在段落當中實現(xiàn)三者。但是學生學習后會問:我們?yōu)槭裁匆@樣寫?為什么符合了這樣三個條件的段落才是好段落?并且書中在transition這個部分這樣寫道:“Coherence may not be perfect even if the writer arranges his sentences in a clear,logical order.He has to use good transitions so that one sentence runs smoothly to another.”對于這樣的闡述,學生通常表示不能理解,因為我們的母語——漢語雖然也講求行文通順,但是并沒有如此嚴格地要求使用transition。這里就是文化障礙在作祟,學生即使掌握住了如何寫,但由于沒有從心理上理解,也無法正確在大腦圖式中形成英語文章的正確模式,更不容易在日后作文時成功地激活這個部分的圖式。所以在這個地方,教師應該給學生補充相應的跨文化知識,讓學生容易理解接收中西方行文的不同之處,并鼓勵學生在今后寫英語作文時用新的作文模式來思考,避免漢語文章對于作文的影響。
(3)忽視百科知識。
大學時期,學生比較側重專業(yè)學習,對于專業(yè)以外的東西知之甚少。這個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影響了學生圖式的建立。在寫作練習中,如果作文的主體是和學生息息相關的內容,或者是他們非常熟悉的事物,學生會更有興趣,而且內容更加豐富,融入的感情也會更多。如果是他們不太熟悉的主題,寫起來就會困難得多。即使寫出來了,文章也是言之無物。雖然現(xiàn)在的考試作文多是圍繞學生關心的熟悉的事物來命題的,但是豐富的知識還是可以為我們的論證提供更好的例據(jù)。
5.結語
中國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畢竟是一種跨文化的活動,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建立一套完整的英語作文圖式。不僅行文上要有英語的句法、語法等骨架的支撐,在內容上、風格上也要符合英語的習慣,真正做到神形兼?zhèn)洹?/p>
參考文獻:
[1]李明遠.圖式理論和外語寫作[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2).
[2]許雪芬.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寫作[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12).
[3]周遂.圖式理論與二語寫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2).
[4]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