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儒
在新聞類別的劃分上,如按照新聞事實的時差性與事件特征來劃分,便有事件新聞與非事件新聞兩個品種。
非事件性新聞不是以一個獨立的事件為中心,而是由許多事實經(jīng)過綜合歸納、概括、提煉而成的,并有鮮明主題的新聞。有人又叫它資料性新聞。由于它不是新近發(fā)生的事,新聞性本來就不強,但又必須要求它是新聞,下面,就如何寫好非事件性新聞,本人談一談個人淺見。
一、要正確地認識采寫非事件新聞的利與弊。非事件新聞在內(nèi)容選擇、表現(xiàn)方法上都與事件新聞有著不同的特點。首先在傳播目的上,非事件性新聞有著明確的指導性。也就是說,非事件新聞不以記錄某個事件為滿足,而是以注重事物漸變過程中某些帶有規(guī)律性內(nèi)容的揭示。其次是作者的主觀介入,傾向性明確。非事件性新聞一般都具有一定分析、研究色彩,通常要有一定的思想或理論深度。因此它的指導性往往要通過明顯的傾向性來體現(xiàn)。在對大量有關事實進行分析、歸納、綜合的過程中,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觀點毫無隱晦的表達出來,以此在到指導工作的目的。
通過非事件新的特點,應看到采寫非事件性新聞的利與弊。其有利的一面是主題的確定、材料的選擇,不受一時一地的限制;寫作形式與表達方式有著更多的靈活性,這樣筆者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與自己的才智去彌補它的不足。而對于非事件新聞不足的一面是,它是把不是或不全是新聞的事實,寫成必是新聞。通過了解認識非事件新聞的利與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新聞寫件效果。
二、要精心提煉,鑄成重大而新穎的新聞主題。這一點是寫非事件性新聞成敗的關鍵所在。非事件性新聞的新鮮性,不完全表現(xiàn)在時間要素上,主要表現(xiàn)在內(nèi)容特別是主題的確立上。主題是否重要而鮮明,就成為它能否成為新聞的至關重要一環(huán)。選擇新聞主題,要看它與讀者的關系,選擇中要注意反映群眾的利益和呼聲。因為讀者是新聞傳播的對象,主題是否新穎和主要,首先取決于它與讀者的關系。選擇新聞主題,還要看它與實際工作中及社會生活的關系。新聞主題是否新鮮、重要,往往還決定于新聞是否抓住了實際工作中急需解決的矛盾,凡是新聞主題能夠解決或回答實際生活熱點問題,則其就會成為重要新聞。
三、要細心尋找新聞根據(jù)。新聞根據(jù)即是新聞事實中最敏感、最突出、最新鮮的部分。它含著較強的時效性與連結新聞主題重要性的雙重信息。它是新聞發(fā)布的依據(jù)和契機。理想的新聞根據(jù)應有時效性與重要性的雙重要求。對于已經(jīng)失去新聞根據(jù)的舊聞或是新聞根據(jù)不顯著的非事件新聞,就必須細心地尋找,使之重新獲得一個較為引人注目的新鮮而重要的事實,采用以新帶舊的辦法,把背景材料和其他相關的材料帶出來,才能給人以新鮮感,才能避免非事件性新聞時效性不強的弊端。
例如本報登載的新聞《荒山托舉希望》,用900畝荒山被改造的成果作為新聞根據(jù),由這一狀舉引出改造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和事實,給人以思考和啟迪。由此可見,非事件性新聞反映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階段性、因果性,它的時間跨度較長,新聞事實的時效性本身就不強,寫作時細心地找出一個新聞根據(jù),就十分必要。
四、要注意分析,向深層次開拙。非事件性新聞,要寫得新穎、動人,還要注意分析,向深層次思考。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把所反映的主題如實地在對事物的分析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所謂開掘,就是眼睛不能只盯在眼前的事物上,就事論事,要抓住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深究其實質(zhì)。真正把事件或問題分析透了,讓讀者看到人所未言才會有“新意”,才能吸引讀者。
非事件性新聞,究其實質(zhì)來說,本是一種研究性的文體。它的重心不在于回答某個問題或某項工作的成果及其來龍去脈,而在于更深層次上回答研究的工作或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而這些看法與回答一般都具有研討式、探索式的特征。它既可以就某項工作做論斷式的回答,也可以就某個問題作研究式的說明。因而,無論是觸及揭露矛盾,還是解決矛盾,總結推廣其經(jīng)驗型的非事件性新聞,要寫好它,都必須從分析矛盾著手。從分析事物的矛盾中,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zhì),推導出具有一定啟迪作用或指導意義的結論來。當然,這種分析決不是就事論事的觀點加例子,也不是靠引證、演繹,而是要對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和它的各種側(cè)面作科學地分析,從而有作者自己的新鮮見解。如果之中沒有自己令人信服的見解?;蛘咧皇强陀^地報道事實,這樣的非事件性新聞是沒有多少生命力的?!?/p>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