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權 肖亞瓊 易傳輝
摘要結合大莫古鎮(zhèn)發(fā)展核桃產業(yè)的需要和實際情況,從核桃嫁接、栽培管理等方面論述了適合當地立地和氣候條件的核桃栽培技術,以期為大莫古鎮(zhèn)的核桃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桃;栽培技術;云南陸良;大莫古鎮(zhèn)
中圖分類號S66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2-0110-02
核桃屬胡桃科,是我國主要經濟樹種之一,極易栽培,既是木本油料樹種,又是山區(qū)、沙荒地和平原綠化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核桃果實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具有補氣養(yǎng)血、潤燥化痰、溫肺、治虛寒喘咳和抗癌防癌等多種藥用功效。核桃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農產品之一。
以前全國各地均采用種子繁殖,實生后代多表現為結果晚、產量低、品質差,具有變異多樣性。于是各地逐漸開始重視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推廣和嫁接苗的研究,利用生物技術工廠化生產的組培苗也因此發(fā)展了起來。這些都大大促進了我國核桃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必將帶動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早在幾年前核桃栽植就在大莫古鎮(zhèn)著名的水果村——麻舍所村委會以家庭為單位小規(guī)模開展起來。2008年以來,云南省省級林業(yè)產業(yè)大戶——大地生態(tài)集團一系列核桃產業(yè)項目落戶大莫古鎮(zhèn)大地村民委員會,加之省、市、縣各級關于加快林產業(yè)發(fā)展實施意見的落實,大莫古鎮(zhèn)12個村民委員會都不同程度地發(fā)展了核桃產業(yè)。目前為止,大莫古鎮(zhèn)核桃種植總面積已達1 000hm2,核桃產業(yè)已成為大莫古鎮(zhèn)近年林產業(yè)的重點產業(yè)。為繼續(xù)做大、做強、做好核桃產業(yè),現結合大莫古鎮(zhèn)的核桃栽培現狀,分析介紹了適合當地立地條件和氣候條件的核桃栽培技術。
1大莫古鎮(zhèn)的自然概況
大莫古鎮(zhèn)位于陸良縣南部,素有陸良“南大門”之稱。全鎮(zhèn)土地面積215.9km2,地勢起伏平緩,土壤屬酸性至微酸性紅壤,屬典型的紅壤丘陵半山區(qū)。最高海拔2 165m,最低海拔1 640m;年平均氣溫14.7℃;降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613mm;全鎮(zhèn)境內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夏涼;光照2 239h。有耕地面積3 050.9hm2,其中旱地1 761.2 hm2。有林地6 112.1hm2,森林覆蓋率26.5%。
2核桃嫁接砧木苗的培育
2.1苗圃地的選擇
核桃育苗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保水率強、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
2.2土壤消毒
播種前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4.5~7.5kg/hm2,加1.5 kg/hm2磷胺拌毒土450~600kg/hm2,撒于播種溝底,以防治病蟲害。
2.3種子采集
砧木苗培育是核桃栽培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應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健壯、豐產期的壯齡鐵核桃樹作為母樹,采集樹冠外圍中、上部光照充足、種仁飽滿的核桃,時間控制上應把握在果皮變黃、全樹約1/2果皮裂口時采收,去青皮,晾曬后妥善保管,防止霉變,以便優(yōu)質砧木苗的培育。
2.4種子處理
2.4.1冷浸日曬法。春播未經砂藏處理的種子可用此法。將精選過的種子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加壓重物,將漂浮的種子壓入水中,每2d換1次水;也可將種子裝入麻袋,放入流水中浸泡,經7d左右撈出,在強陽光下曝曬2h左右,促使種子的縫合線開口,即可播種;種子量小時,還可將種子置于25~30℃的室溫中催芽,約7~10d種子吐白時再進行播種。
2.4.2開水浸種法。當時間緊迫、種子未經砂藏而又急需立即播種時可用此法。將種子倒入缸內,倒入沸水,邊倒邊攪動,直至水不燙手時,將種子撈入清水中,浸泡24h,即可撈出播種。
2.5播種
把圃地深挖平整敲碎,圃地規(guī)格為:寬1.2m、高25cm。采用條播方式播種,溝寬約20cm、深15cm,行距35cm。覆土厚度根據土壤結構而定,砂壤土5~8cm,粘土4~6cm,并壓實。覆蓋地膜,以利于保濕增溫。發(fā)現有個別小苗頂出時,應及時撤出地膜。
3核桃苗木嫁接
嫁接苗的培育是品種苗木培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會直接影響苗木嫁接成活率、品種純雜和苗木生長情況。核桃嫁接易受傷流和單寧的影響,嫁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是目前國內核桃科研中最活躍的一個領域,也是今后核桃栽培中一個主要技術推廣項目。采用嫁接培育的核桃苗木,比實生苗栽培的核桃樹早結果5~7年,而且品質優(yōu)良、產量高,保證了優(yōu)質品種優(yōu)良特性的穩(wěn)定傳遞,還解決了實生苗后代分離大的難題。
3.1砧木苗的選擇
大苗木選擇地徑在1cm以上、無病蟲害或機械損傷、根系發(fā)達的鐵核桃實生苗。芽苗砧選擇長勢良好、無病蟲害、基徑粗1cm、基徑通直、根系發(fā)達、具小葉13片以下的鐵核桃實生苗。
3.2接穗采集
選擇優(yōu)質的云新系列品種泡核桃作為母本采接穗,一般是隨采隨接,若需要量大,可以采用蠟封穗妥善保管。時間一般選擇在1~2月,枝接穗要選擇充實健壯、髓心較小、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一年生發(fā)育枝或徒長枝,剪除頂芽,盡量用中下部芽。芽接接穗則要選圓飽通直、葉痕小、芽體飽滿、雙芽或三芽的當年生枝,采集時注意用枝剪,切忌用刀砍。
3.3接穗的處理
接穗在儲藏前的處理方法:用蜂蠟(10%~20%)+石蠟(80%~90%)按1∶10放入鐵鍋里,加熱到100~110℃,封蠟時動作要求很快,在1~2s內放入蠟中蘸一下便拿起,濾掉表面多余的蠟,之后將封過蠟的穗條堆放在氣溫0~10℃以下、背陰潮濕通氣的室內,再在上面蓋上1層薄膜儲藏。
3.4嫁接方法
1月下旬至2月上旬為嫁接最佳時間,一般采用劈接法。由于核桃嫁接成活率很低,限制了這一優(yōu)良經濟樹種的發(fā)展。近年來,研究單位開發(fā)了一種采用核桃芽苗作砧木進行嫁接培育優(yōu)質核桃苗的新技術。該項技術具有提高嫁接成活率和縮短苗木培育時間的特點。
芽苗砧劈接法:先將砧苗分批拔起,并同時摘除上方的核桃殼,于子葉柄痕處上2.5cm剪去枝葉備用,選穗條下方1.5cm為楔形,將砧芽內嫩徑中央縱切1刀達2cm深,然后將削好的穗條對準砧芽的形成層插入切口至大胚根基部,再用塑料薄膜條綁扎嚴密即可。在正常情況下,芽苗砧嫁接苗當年秋季即可出圃。
3.5嫁接后管理
嫁接前,應提前7~10d澆1次水;嫁接后10d左右再澆1次水;嫁接后的圃地,嚴禁閑雜人員、牲畜進入,管理人員應謹慎操作,以防碰傷苗木;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嫁接后6~8d須進行檢查,未接活的應及時補接;已接活的新梢長到3~5cm時,須進行松綁,再重新綁上;當新梢長至15~20cm時,解除綁扎,并從嫁接部位以上2cm處將砧木剪斷。
3.6出苗定植
核桃接穗嫁接在砧木上以后便形成砧穗,砧穗形成后應及時移植到苗床上,一般溝深20cm,先填1層農家肥,(或撒1把復合肥),再蓋1層土,然后按25cm×25cm的株行距排入苗床,砧穗的芽最好朝一個方向,澆透水,用地膜覆蓋床面,接穗露出地膜,苗床用細土壓實。
3.7定植后管理
砧穗栽植后,旱季澆水使土壤保持潮濕,及時抹去砧木萌芽,雨季注意排水,以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否則根部長期遭水會造成根腐病。若苗圃地底肥不足,則應適當追肥,當砧穗新梢長至10cm時,應追施1次清糞水;當長至30cm時,再追施1次清糞水或追施1次化肥,按氮肥50g/m2+磷肥10g/m2+鉀肥10g/m2在苗圃地施用。及時抹除砧木上萌發(fā)的砧芽,以利于接穗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在砧穗新梢長至30cm以前要勤觀察,一旦發(fā)現砧芽立即抹除,特別要注意從土表下萌發(fā)的砧芽。
砧芽萌發(fā)后,有時會長出2個以上新梢,應當從中選留1個方位好、長勢佳的新梢,將其余的剪除,以便培育基干,當接口愈合后,應注意嫁接部位是否增粗,若增粗,則要將塑料帶縱劃1刀,深達韌皮部,再過一段時間將塑料帶徹底解除,以防殘留在莖基部造成后患,8月中旬對新梢摘心,以增強木質化程度。
3.8苗木出圃
出圃嫁接苗應在休眠期。起苗前7d應澆1次透水,以疏松土壤,起苗時要保證質量,注意苗木根系完整、不傷根、不劈裂,同時還應保護好苗干和枝芽。一年生苗主根長達25cm以上;對劈裂、病蟲危害及過長的根須進行剪除。
4核桃苗木栽植
4.1地塊的選擇與整理
核桃適植區(qū)地塊應選擇在海拔1 800~2 200m左右、交通便捷、無環(huán)境污染源、具有相對集中連片的土地或背風向陽的山丘緩坡地、平地及排水良好的箐溝邊。土壤以保水、透氣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為宜,以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層深度在1m以上者為佳,pH值5.5~7.0。年平均氣溫12.4~15.0℃,降雨量800~1 000mm。
4.2栽植
栽植時間以12月下旬至1月下旬為最佳。嚴格按照“七個一”要求進行,即選1塊適宜地,挖1個(1m×1m×1m)大塘,施1擔(50kg)農家肥料,選1株優(yōu)質苗,澆1擔(50kg)定根水,蓋1塊農用地膜(100cm×100cm),設1個防護籠。栽植株行距一般按8m×8m或6m×9m。
4.3栽植技術
在規(guī)劃好的地塊上按既定密度挖好塘,每塘放50kg農家肥料,加鈣、鎂、磷1~2kg與土拌合,先在塘底填上1層土,再施入腐熟肥,至塘2/3,再填1層5~10cm熟土后選苗栽植,注意回填的土層要高于墑面5~10cm。
栽植技術按“擺正、方向、直立、埋土、輕提、踩實、作盤、澆水、蓋膜”18字方針進行。擺正:栽植時將苗木放于準備好的塘中央,前后左右對正;方向:將苗木定在苗木移栽前的方向,注意嫁接口楔形口應背風,以免被風吹折;直立:將苗木扶直,讓根系向四周展開;埋土:覆以拌合過肥料的營養(yǎng)土;輕提:待根系全部埋完后,將苗木輕提幾下,使根系舒展與細土緊密結合;踩實:填土過程中,邊填邊踩,直至土填到高于地表5~10cm時為止;作盤:在塘周圍筑一環(huán)形的土埂;澆水:澆足定根水,每株50kg;蓋膜:每株蓋1塊1m×1m的家用地膜,膜中心剪成直徑為6cm的小孔,苗桿由其中穿過,落地后小孔用細土蓋上膜四周并埋入地面表土以下。
4.4栽植后管理
4.4.1灌水。在定植時已澆足定根水并用地膜蓋過的,一般當年幾個月不必灌水,若發(fā)生旱情或地膜損壞的,要隨時澆水。
4.4.2施肥。幼樹1~3年每株每年施氮肥50g,磷、鉀肥各20g,有機肥50kg;4~6年每株每年施氮肥100g,磷、鉀肥各40g,有機肥50kg;初結果每株每年施氮肥200~400g,磷、鉀肥各100~200g,有機肥50~100kg;盛果期每株每年施氮肥800~1 200g,磷、鉀肥各600~1 000g,有機肥100~300kg;基肥在秋季果實采收后,結合擴穴深翻改土施入,追肥要分2~3次施入,分別于雌花開放前、開花后、果實膨大前硬核后開溝施入,3次施肥量占總量的70%以上,生長期采用根外追肥3~4次,一般選用尿素、磷酸二氫鉀、硫酸亞鐵等進行噴施,重點在后期進行樹冠噴施。
4.4.3間作。為提高幼齡核桃園的早期經濟效益,提倡實行間作,以黃豆、豌豆、蠶豆、烤煙、小麥、蔬菜等矮桿作物為主,注意不能與番茄、土豆等對胡桃醌敏感的作物間作。
4.4.4及時除砧芽。發(fā)現嫁接口以下發(fā)出的砧芽或砧木新枝,必須抹除。
4.4.5防寒與防人畜危害。在冬季霜凍來臨時,應用稻草罩住樹苗防寒。栽植后的核桃苗應在周圍設立防護籠或籬笆,耕作時應保護好苗木。
4.4.6定干。定干高度:主要依據栽植方式、整形修剪的要求進行,疏散分層形和開心形定干高度為1.2~2.0m。農林間作、防護林副林帶及房前屋后栽植的核桃樹定干高度為0.8~1.2m。一般園式栽植的核桃樹定干高度0.6~1.0m,密植園可為0.5~0.7m。定干方法:春季核桃萌動后,按定干高度要求對樹干進行短截。在其截口以下20cm“整形帶”內選留主枝,其他枝、芽全部抹除。
4.4.7病蟲草害防治。雜草危害苗木生長時,采用人工或化學方法及時清除,做到表土疏松而無雜草。核桃幼苗病蟲害主要有青葉蟬、蚜蟲及腐爛病等。青葉蟬、蚜蟲防治方法:可用40%松乳油800~1 000倍液噴殺。在藥液中加等量多菌靈,可防治腐爛病。
5小結
大莫古鎮(zhèn)具有種植核桃的優(yōu)勢和潛力,全鎮(zhèn)自然條件優(yōu)越,適應范圍廣,光照充足,雨量集中,非常適宜核桃生產;全鎮(zhèn)土地資源豐富,發(fā)展空間較大,有林地6 112.1hm2,旱地1 761.2hm2。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林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撐,省級林業(yè)產業(yè)大戶大地集團的示范引導開闊了“市場+企業(yè)+農戶”的發(fā)展路子,加之高效高產核桃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大莫古鎮(zhèn)的核桃產業(yè)將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6參考文獻
[1] 劉艷珍.干旱地區(qū)優(yōu)質核桃栽培技術[J].山西林業(yè),2008(3):17-18.
[2] 實用技術服務臺.核桃栽培技術規(guī)程[J].新疆林業(yè). 2007(1):22-26.
[3] 曹元生.核桃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山西果樹,2009(5):22-23.
[4] 王寶舉,沈冠華,梁鋒,等.核桃良種選擇及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09,25(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