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冉
語文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授,而是帶著主觀感受和情緒體驗去認識和理解,所以,語文教學應該是認知和情感相互統(tǒng)一的過程。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體驗情感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币獙崿F(xiàn)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必須重視喚起學生的道德情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使學生處于富有感情色彩的課堂氣氛中,自覺主動地接受教育,獲得知識,訓練技能,完善人格。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本身就應當是教學目標之一,是我們評價課堂教學是否優(yōu)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需要眾多因素,但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要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正確的情感示范,教學中要學生動情,教師首先要去體驗要學生體驗的情感。若教師只站在局外,冷漠的教學會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必然導致語言訓練和情感熏陶的雙重失敗。所以,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首先要進入角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未始,趣先行。在導課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講故事、說典故、談軼事、放圖片等方式,觸動學生情感,把學生引入語文豐富的情感天地之中,講《道士塔》時給學生們補充敦煌文化的知識,了解敦煌文化多舛的命運,引導學生懷著沉重的心情傾聽余秋雨筆下敦煌的哭泣。學習《短歌行》給學生講述“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體會曹操對賢才的渴望。在講《神奇的極光》時給學生們展示有關(guān)極光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
此外還可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烘托氛圍等方法,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如在《孔雀東南飛》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屠洪剛的歌曲《孔雀東南飛》,讓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悲傷中所寄寓的“但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的祈愿,然后再引導學生去認知被封建家長制摧殘的美好愛情。品讀了陸游和唐琬和著血淚寫成的《釵頭鳳》,重溫了梁山伯、祝英臺殉情化蝶的傳奇,這時學生已深刻地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對美好愛情的摧殘,開始對它有所痛恨,有所控訴,這樣學生的情感就調(diào)動起來了,對于《孔雀東南飛》情感的挖掘就變得容易了。
總之,通過多種手段帶領學生“披情入文”,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去體驗情感。
二、挖掘教材情感點,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選入我們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質(zhì)兼美,“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人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東西便是情感。作品內(nèi)在的情感如何準確地表達、生動地演繹,這是關(guān)系到作家的情感、作家的生活體驗能否深深打動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共鳴,進而理解作品的關(guān)鍵所在。因而挖掘作品的情感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就尤為重要。
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選準動情點,打動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的情。如《項脊軒志》一文要抓住細節(jié)中透露的親情、大愛去感動學生。再聯(lián)系《背影》中步履蹣跚的父親,《游子吟》中“臨行密密縫”的慈母,加上學生自己對親情的體悟,從而達到文章之情與學生之感相互交融的共鳴狀態(tài)。學《離騷》體悟屈原九死不悔的愛國忠貞,學《陳情表》體會李密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
總之,教師要深層挖掘教材內(nèi)容中隱含的情感,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調(diào)控學生的情感,進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三、開展多樣教學活動,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作品的情感,還要讓學生通過朗讀角色參與、自編自寫等形式把這份情感體驗豐富、深化。
朗讀是品讀文章的一種主要方式,也是進行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教師飽含感情的朗讀會給學生以正確的情感引導,會讓學生沉浸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中,進而激起探索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在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基礎上,融合自己的情感,或抑揚頓挫地表情朗讀,或聲情并茂地朗朗誦讀,寓情于聲,以聲傳情,通過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聲音,生動地再現(xiàn)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激起或愛或憎的強烈感情,從而真切地將體驗到的情感酣暢淋漓地傳達出來。讀《聲聲慢》體會國破家亡、流離孤苦的哀傷,讀《琵琶行》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無奈,讀《泌園春 長沙》領略一代偉人的豪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心靈的震撼,也不會在思想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課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文中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各種角色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同喜同悲,共樂共怒,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另外,讀寫結(jié)合也是幫助學生深化情感體驗的好方法,對文章中空白之處的補白,難以言傳之處的想象,意猶未盡之處的延伸,都可以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內(nèi)容的情景,教學對象的情緒,教學者的情感,可以說語文教學是“枝枝葉葉總關(guān)情”。教師要調(diào)動一切情感因素,關(guān)注學生情感體驗,讓語言與情感共生,文心與人心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