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彬
摘 要: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的障礙因素表現(xiàn)為語音、語調(diào)不準,詞匯量受限,背景知識匱乏,缺乏有效的聽力技巧,長時間聽不懂而導致的興趣不足等方面。筆者對聽力課教學進行了反思: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扎實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重視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形成有效的聽力策略;注重閱讀教學,豐富語言文化知識;重視專有名詞的教學;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生良好聽力習慣的培養(yǎng)。筆者對每一條教學反思都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聽力能力障礙因素 反思 措施
在實際聽力教學中,許多高中英語教師往往用聽力練習代替聽力教學,機械地采用“呈現(xiàn)題目——聽錄音——核對答案——再聽加深理解”的模式。學生在這樣的聽力訓練環(huán)境中,聽力能力越來越弱化。
一、聽力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因素
學習者聽力困難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類: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
(一)語言因素
1.語音因素 部分高中學生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系統(tǒng)的語音訓練,缺乏必要的語音知識,對英語語音知識知之甚少,對音素分辨、略讀、連讀等語言形式難以區(qū)別。
2.語速因素 有些英語教師講課語速比較慢,學生形成了習慣,遇到正常的語速的聽力材料就不能適應。
3.英語語音差異因素 英美英語除了詞匯上的差異外,在讀音上也不盡相同,有些讀音差別還相當大。有些學生因不熟悉英美語音的差異,產(chǎn)生了聽力障礙。
4.詞匯因素 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生詞,影響了聽力的順利進行。
(二)非語言因素
1.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 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原因,我國的英語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聽力測試題型比較單一,教師通過簡單的機械訓練加以應對。這種考核形式導致了教學中輕視聽力的現(xiàn)象,形成“聾子英語”的被動局面。
2.文化差異的影響 文化上的差異,導致了人們對同一事物或概念的不同理解,有時甚至引起誤解。
3.心理因素的影響 一種情況是學生過于自負,對自己的評價往往超過了本身的水平和能力。另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學生對自己的聽力水平不自信,精神高度緊張,妨礙了聽力水平的正常發(fā)揮。
4.不良聽力習慣的影響 大部分學生的聽力習慣是試圖聽懂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遇到一時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就停下思考,妨礙了對下文信息的識聽。
5.缺乏英語思維的影響 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許多同學缺乏“英語思維”,聽力理解過程中間經(jīng)歷了一個“心譯”過程,影響了聽力理解速度。
二、聽力教學的反思及應對措施
以上列舉的種種障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聽力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把排除影響學生有效聽力的障礙因素作為當務之急。
反思一:課堂教學從根本入手,激發(fā)學生聽力愛好?!皭酆檬亲詈玫睦蠋煛?對英語聽力教學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生聽力愛好的起步階段。
措施一:課堂聽力教學應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在聽力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聽力課前對單元相關主題進行大量的熱身活動,既降低了聽力的難度,又增添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措施二:教師應該選擇多樣生動活潑的補充聽力材料,不斷變換訓練方法,使學生常保持新鮮感,以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
措施三:充分利用英文歌曲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音樂人人都愛聽,在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提高聽力,能夠事半功倍。
反思二: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去陳舊的聽力教學理念,還學生一個精彩紛呈的聽力空間。任課教師要不斷反思過去教學中陳舊的、過時的方法,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設一個適宜學生聽力發(fā)展的空間。
措施一:教師盡量用英語授課,加強聽說教學的力度,徹底改變純用漢語的翻譯式教學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環(huán)境。
措施二:利用多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聽說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課后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練習機會。例如:聽并且學唱英語歌曲、看英文對白的影片、收聽電視臺的英語節(jié)目等。
反思三:扎實的語音知識是高效聽力的基本儲備。扎實的語音知識是聽懂任何一門語言的基礎,學好音標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措施一:加強英語語音知識教學,嚴格把好音標關。
措施二:在正常語流中訓練語音。把語音的訓練融入到日常用語和對話材料中去,會有效消除學生為訓練語音而只練語音的枯燥感和厭倦感。
反思四:聽力策略與技巧的培養(yǎng)應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語音技巧包括連續(xù)、弱讀、句子重音、意群劃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對所聽內(nèi)容的檢索、預測、取舍等技巧。
措施一:精聽與泛聽相結(jié)合。泛聽就是廣泛地聽,是提高聽力水平的主要途徑。精聽是逐字、句、段認真、反復聽,直到聽懂全部內(nèi)容。
措施二:加強聽力技巧的指導,提高短時記憶能力。提高短時記憶,可嘗試以下方法:①重點記憶法。讀題時確定記憶的重點,捕捉主題句、關鍵詞。②復述記憶法。即在平時訓練中在聽完對話或獨白后,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其主要內(nèi)容。③邊聽邊做筆錄,抓主要內(nèi)容。
反思五:注重閱讀教學,豐富語言文化知識。英語學習是一種跨文化學習,因而教師應加大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含量,寓語言教學于文化教學之中,給學生更多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機會。閱讀和聽力同屬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語言實踐過程,兩者有很大的共性,提高閱讀能力有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措施一:除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外,還應當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各種題材、各種背景的材料,讓學生廣泛地閱讀;還可以讓學生欣賞各種文化知識背景的影視作品,豐富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
措施二:閱讀相關內(nèi)容的中文版書籍,了解、積累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
反思六: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特別重視平時不在意的英語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的教學,掃清學生聽力障礙。
措施一:掌握一定量的構(gòu)詞法,能有效擴大詞匯量。同時,運用多種方法記憶單詞,例如:合成記憶法、構(gòu)詞分析法等。
措施二:遇到人名、地名要有意識地加強背誦、記憶,并且要反復記憶;再通過觀看影視作品,能快速記憶這些專有名詞。
反思七:培養(yǎng)良好的聽力習慣,是落實英語素質(zhì)教育的長遠大計。一旦學生養(yǎng)成了終生聽力的習慣,一切障礙將迎刃而解。
措施一:保持良好心態(tài)。在聽音過程中,需集中注意力,但不可緊張。遇到聽不懂的語句不要慌張,始終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
措施二:用英語思維。聽的過程中應避免將每個詞句譯成漢語,逐漸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節(jié)約時間,提高理解的準確性。
措施三:適當記錄。在聽的過程中做簡要的記錄很必要,減少記憶的負擔,加深對聽力材料的印象。
措施四:帶著問題聽。在聽每段對話、獨白前,抓住一切機會瀏覽試題,以便有的放矢地取舍信息,提高準確性。
綜上所述,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思維理解過程,聽的能力是一種綜合性技能。成功的聽力理解源自聽者的語言和背景知識儲備以及有效的聽力技能。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掌握提高聽力的正確、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聽力課堂可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聲、文、圖、像的視聽覺刺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讓學生的聽力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3.楊茜.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探索和實踐[J].外語界.2002.(2)
4.陳秀云.英語聽力技能與培養(yǎng)對策[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