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幗杰
摘 要:目前高中生物教學重視理論講授,忽視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重視課堂教學,忽視課外投入,致使高中生物教學績效前景頗為黯淡。Seminar教學法作為風靡全球的有效教學范式,不僅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斷裂,而且可以促使教學的有效生成,對高中生物教學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本文在探究Seminar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適用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Seminar教學范式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Seminar教學法 高中生物教學 應用
一、Seminar教學法簡介
Seminar在英文中是“研究討論班”“短期強化課程”“專家討論會”等含義,其核心意思即研究式討論。Seminar教學法則是取其研究式討論之意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于近代起源于德國的哲學和語言類教學,隨后被法、英、美等國借鑒,成為歐美高等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Seminar教學模式由老師概要式講述及專題研究討論兩部分組成。
二、Seminar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適用性
1.目前高中生物教學重視理論講授,忽視了三維目標的整合實現
過去許多高中生物教師教學時只注重理論的講授,上課時照本宣科,將書本的知識給學生“讀”一遍,然后將該節(jié)課所涉及的高考考點給學生強調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有的還美其名曰:“只要你們把我說的考點記住了,高考生物就有保障了,你們的生物也就算學好了”。學生當然也就死記硬背了。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物在現代科技中占很大的比重,我們能從目前的熱點話題——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等看出生物的重要價值。然而試想這樣“八股式”培養(yǎng)出來的祖國未來的希望如何能在生物領域具有競爭力,充其量只是一個記住很多生物常識的記憶工具。
2.重視課堂教學,忽視課外投入
在現行的高考政策下,全國絕大部分省份的高考生物在高考理綜的300分總分中僅占72分,是理綜三學科中分值比重最小的一科,學生的學習時間投入完全跟著高考這根魔棒轉。于是大部分學生只在生物課堂上學習生物,課外就將生物拋到一邊了。然而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忽視實驗等一系列課外投入,只重視課堂那點有限的學習投入,學生的實驗動手技能和觀察能力等都無法提高,嚴重阻礙了進一步在生物方向的發(fā)展。
3.Seminar教學法的教學交互性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斷裂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的、垂直的、機械的教學方式,而Seminar采用教與學雙向交流方式,就共同關注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自由提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教師可以旁敲側擊,同樣也可以以非權勢的方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種雙向互動式的教學交流,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斷裂和教學惰性,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富有主動。
4.Seminar教學法的民主性可以促使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生成
Seminar教學模式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平臺上,不必拘泥于師尊和權威,完全暢所欲言,圍繞教學內容學生享有充分的話語權和表達權,能夠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以尊重、平和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溝通和學術討論,為學生建構了一個開放的、寬松的、積極的學習空間。在這種民主的氛圍下,師生從各自的理解結構出發(fā)進行討論,討論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更有對知識的超越;不僅有思維的流動,更有意義的生成;不僅有繼承的喜悅,更有創(chuàng)新的激情。具體說來就是這一過程不可能是某種預定知識的復制與客觀再現,而是新知識與理念的生產與創(chuàng)造。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Seminar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1.教師引入主題(1~2分鐘)
教師引入本次Seminar的討論主題,但也只是概要地介紹主題所涉的基本問題,并不做任何界定與評價,以免觀念先行,為下面的討論定了調子,影響了學生的自我判斷。然后介紹本次Seminar的報告人。
2.學生作主題報告(25~30分鐘)
作報告的學生利用多媒體等教輔工具對自己的專題進行論述。該部分是對學生的學術水平以及作風、禮儀、形象、多媒體制作、現場駕馭能力等總體水平的檢閱,因此要求學生衣著整潔、禮貌謙虛、言語流利。
3.限時辯論與交流(10分鐘)
在這一部分,圍繞交流主題,針對報告人所作的報告,課程參與者向報告人提問,對報告人提出自己的相反觀點,對發(fā)言者(報告人及先前的發(fā)言者)的觀點、論據提出批評意見,對相對立的命題進行辯論,報告人也可以進行解釋、補充甚至反批評。
4.教師總結與評點(2~3分鐘)
由教師對學生所作的報告和辯論交流進行補充、商榷和評點,總結本次Seminar的不足和亮點,以期對以后的Seminar起到啟示借鑒作用。
5.Seminar課后作業(yè)(1~2分鐘)
Seminar課結束后,教師要求作報告的學生根據報告過程中教師、學生等所提出的意見,將自己的Seminar報告文章做認真的修改,完善后作為資料保存。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就該次Seminar的主題寫些進一步的認識體會。
Seminar教學法對傳統(tǒng)生物講授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并在理論和實踐的層面顯示出其合理性與可行性。更重要的是,Seminar是學生學習和展開科學研究的聯結點,對于科研型的生物學科來說,更是恰到好處,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Seminar值得重視。
參考文獻
1.張躍忠.論Seminar教學范式的現代價值[J].教育與現代化.2006.79(2):24~29
2.馮琳佩.略論基于社會互動理論的Seminar教學模式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影響[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20(4):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