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蕊
《中國青年報》曾刊登一文說: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的父母這樣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勞心勞力:終日生活在一起,卻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如何與孩子溝通?”
許多父母向社會發(fā)出了SOS呼救。
我們在電腦上搜索“不跟父母說話”,獲得了大約 14,800,000條結(jié)果,在前10條信息中發(fā)現(xiàn)了下面4則報道:
* 12歲少年4年不跟父母說話;
* 一個初中生6年里沒和父母說過一句話。
* 一個大學4年級學生5年不跟父母說話,“我提的要求父母幾乎都會滿足我,但他們根本不了解我在想什么,跟他們也沒辦法溝通?!?/p>
* 有一對父母懸賞2萬元找陪讀,希望能糾正孩子的性格,因為12歲兒子已經(jīng)3個月不跟他們說話了。
這些孩子怎么了?和父母朝夕相處十幾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跟父母產(chǎn)生如此深的隔閡,形同路人?當這些孩子3歲前的時候,他們的父母肯定不會料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結(jié)果。問題出在哪里?
心理學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會影響到他們的教育方式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你對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有才能、出人頭地,最好有權有錢?或者你認為,他能做個快樂的普通人就很好,你期望孩子健康愉快,樂施善交,能享受生活?
換句話說,你在意的是孩子的情商還是智商?
4歲幼兒應該具有的社交技能:
● 學會如何跟他人相處、融合和交流;
● 學會如何與他人一起玩耍、分享、輪流;
● 學會接受和遵守被公認的基本的社會規(guī)則??
各年齡段末期社交和情感發(fā)展的里程碑
1?3個月
● 開始出現(xiàn)社交性的微笑;
● 愉快地跟人玩耍,玩耍結(jié)束會哭泣;
● 更容易溝通,會用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表達需求;
● 模仿一些活動和臉部表情。
——美國兒科學會《0?5歲育兒百科》
現(xiàn)在,我們要說說1?3個月寶寶的社交和情感發(fā)展了。
這個時候,寶寶將從一個完全依賴他人的嬰兒長大成為一個能主動反應的嬰兒,這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變——
* 媽媽日常照料寶寶時,若能積極回應寶寶的哭和笑,會讓寶寶的情緒感到安定和放松。而這正是一個人擁有健康人格和開朗性格的基礎。
* 讓寶寶對媽媽的微笑或聲音產(chǎn)生好感,對四周環(huán)境發(fā)生興趣,這是寶寶今后對人際交流產(chǎn)生興趣的基礎。
* 誘導寶寶運用感覺,體驗身邊的情感世界,媽媽是在幫助和促進寶寶的情感發(fā)育。覺察和體驗情感是寶寶學習社交的基礎。
1?3個月,寶寶的“社交”特點
1個月時
● 你笑,寶寶也笑。寶寶已經(jīng)能體會你的快樂情感。
● 寶寶用哭和笑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表明他正在學習與人溝通,他要告訴你他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
● 寶寶會盯著你看,這是在觀察你的臉,他正在學習從你的臉部表情讀取信息,然后做出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原則。
● 寶寶能辨別出你聲音的變化,判斷你情緒的好壞。今后他將把這樣的經(jīng)驗運用在其他人身上,學習怎樣關注他人及其情緒。
2個月時
● 寶寶對周遭的興趣日益濃厚,尤其是經(jīng)常照料和接近他的人。他很快就會辨別出你的面孔和聲音,看到你、聽到你說話,他會露出微笑。
● 目光對視,標志著寶寶“社交”活動的開始。寶寶會花很多時間跟你交流,進行“社交”。
● 寶寶發(fā)現(xiàn),動動自己的口唇,就可以完成跟你的溝通。開口笑笑能使自己倍受關注,這讓寶寶感覺良好。他喜歡朝你微笑。
● 寶寶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笑的好處,那是另一個表達自己需要的方法,比哭更能控制周圍的環(huán)境。他很快變得愛笑了。
● 隨著你們的相互熟悉,寶寶會逐漸跟你保持更長時間的目光接觸,愉快地跟你交流。
3個月時
● 寶寶會通過有目的的微笑跟你進行交流,而且會用“咯咯笑”來引起你的關注,他似乎會“引誘”你了。
● 寶寶會模仿你。你說話,他也張開嘴巴,喃喃發(fā)聲,或伸出舌頭。
● 寶寶開始觀察你的反應,一旦你微笑,他馬上報以喜悅的笑容回應你。觀察和注意對方的情緒,可是社交高手的看家本事。
● 寶寶可不是對每一個人都友好,他最喜歡的是媽媽。對陌生人,他可能會好奇地看一眼或微笑一下。這是一種選擇性的社交行為,說明寶寶開始分辨自己生活中不同的人。寶寶依戀自己最親密的人。
這些都是非語言性的對話和互動。這樣的早期人際交流,對寶寶的情感和社交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媽媽應該做的——
關注寶寶的微笑,盡早發(fā)現(xiàn)和享受寶寶微笑。
這個年齡階段,寶寶出現(xiàn)了自主性的微笑,這意味著寶寶的身心發(fā)育進入了新階段。和寶寶分享喜悅,一起快樂地歡笑,可幫助寶寶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
寶寶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主動熱切的、無所保留的笑容,成為他與母親建立親密和積極關系的手段。這是一種社會性的微笑,是非常具有智慧而且相當復雜的。
積極回應寶寶,跟寶寶多“社交”
對寶寶的微笑給予及時和熱烈的反應,能讓寶寶喜歡這樣的交流和互動。當寶寶這樣跟你交流,熱衷這樣跟你“社交”時,不要打斷他,更不能不專注或者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的樣子。你應該向?qū)殞毐憩F(xiàn)出你對他的興趣,這有助于寶寶自尊人格的發(fā)育。
和寶寶共享快樂
讓寶寶擁有和母親共享喜悅和快樂的體驗,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支持寶寶與他人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一個從小生活在充滿愉快和親情氣氛中的孩子,一定是個自信、開朗、信任他人并且具有較高“情商”的人,今后會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做個單純的、快樂的媽媽
花時間和寶寶一起玩。抱著你的寶寶,大臉對小臉,大眼看小眼,開開心心地和寶寶又說又笑??瓷先?似乎只是媽媽一個人在“唱戲”,其實,這樣的交往,對寶寶的身心發(fā)展,特別是情緒和社交情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時候,你最好能拋開雜事和煩惱,做一個快樂的、單純的,甚至有點傻乎乎的母親,專注于自己的寶寶。對寶寶來說,這樣的媽媽會給他帶來一生的幸運。
念麗博士對你說
此階段的哭哭鬧鬧,表明著寶寶的交流能力。
餓了,累了,或是哪兒不舒服,寶寶都會大聲啼哭,他是通過這種方式讓父母了解他的狀況:他需要大人什么照料,“尿布濕了,快換尿布”、“肚子餓了,快喂奶”等等。
寶寶學會了如何對待和表達自身的不快和舒適。你應該高興。
幫助寶寶的要點
* 通過你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積極回應,讓寶寶感到安定和放松;
* 讓寶寶對你的微笑或聲音產(chǎn)生好感,同時對身邊的世界發(fā)生興趣。
* 對四周環(huán)境發(fā)生興趣,是寶寶今后對人際關系產(chǎn)生特殊興趣的基礎。
* 對父母懷有安全型依戀的孩子,長大后,不僅和父母的關系密切,而且個性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也都表現(xiàn)良好。所以,此階段你照料寶寶的方式,對寶寶今后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估你照料寶寶的方式
1. 聽到寶寶的哭聲,能大致知道是什么原因;
2. 喜歡逗寶寶笑;
3. 即使寶寶不哭,也會把他抱在懷里,讓他看這看那;
4. 會較長時間地注視寶寶;
5. 每天給寶寶洗完澡后,總要撫摩他10多分鐘;
6. 寶寶難以入眠時,常常輕輕搖動寶寶讓他慢慢入睡;
7. 能分析、懂得寶寶的表情所表達的意思;
8. 當寶寶不肯做某事時,不會強求他。
能做到一半以上,才算及格哦。
哐啷哐啷,寶寶笑,媽媽也笑
1.搖動一只撥浪鼓,使它發(fā)出聲音,寶寶會感覺非常有趣;
2.媽媽跟著做出高興的反應,使寶寶體驗到分享他人喜悅的快樂,他會感到加倍的高興。這正是人際交往的動力。
喵喵喵,媽媽在哪里?
寶寶都喜歡“躲貓貓”游戲。這個游戲隨時隨地都能玩。
1.媽媽用手或者寶寶的衣服、毛巾遮住自己的臉,同時說“媽媽不見了”;
2.當寶寶的視線移動、關注到你的臉上時,說聲“哇,媽媽在這里!”迅速露出你的臉。玩熟了,寶寶會興奮地期待著你什么時候露臉。
搖一搖,媽媽來唱歌
1.抱著寶寶,面對面,一邊搖,一邊唱兒歌;兒歌的內(nèi)容不重要,關鍵是媽媽唱兒歌時的快樂情緒;
2.唱著,笑著,唱完兒歌,親親寶寶,朝寶寶的脖子吹口氣;不知不覺,寶寶快樂開朗的情緒,在媽媽愉快的歌聲和舒服的搖晃中養(yǎng)成了。
小拳頭捶捶媽媽的臉
寶寶吃飽喝足、心情愉快的時候,可給寶寶的小手做按摩,肌膚溫柔的觸感能刺激寶寶的觸覺神經(jīng),使寶寶身心放松。
1.拿起寶寶的手掌,輕輕掰開拇指,再將4根小手指一起打開,一起閉攏,再打開。邊做邊說話、唱歌。
2.握住寶寶的手指,輕輕地一根一根打開,再一根一根合攏,輕柔地撫摸。邊做邊說話、唱歌。
3.拿著寶寶的小拳頭,輕輕地撫摸媽媽的臉,輕輕地敲敲媽媽的臉,邊說邊做,開心地唱唱念念。
不妨一讀:更深入的話題
幫助寶寶建立
安全的依戀
文/周念麗
依戀,是指嬰兒與母親(或能夠替代母親的人)之間所形成的由愛連接起來的永久性心理聯(lián)系。嬰兒的依戀是一種情感上的滿足。就像維生素、蛋白質(zhì)對生命和健康所起的作用一樣,依戀對嬰兒的精神發(fā)展是不可或缺的。對父母懷有安全型依戀的孩子,長大后,不僅和父母的關系密切,而且個性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也都表現(xiàn)良好。
依戀行為表現(xiàn)在嬰兒的行為上,有兩種模式:
信號行為——微笑、啼哭、注視和發(fā)出響聲等,目的在于把母親呼喚到身邊。
接近行為——吮吸乳汁、抓住母親不放和用目光追視母親等,目的在于保持和母親的接觸。
嬰兒的依戀行為有觸發(fā)母親的母性行為的效果,而且隨著嬰兒的年齡增長而逐漸復雜化。研究表明,父親積極參與撫育嬰兒越多,嬰兒對父親的依戀也就越深。
依戀的類型
回避型:
嬰兒對母親采取一種回避態(tài)度。當母親在場時,嬰兒很少理會,當母親離開時,也漠不關心。當母親再回到身邊時,回避與母親的交往,摟抱時會掙脫或移動身體。對待陌生人比對母親的回避還要少。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
1.母親對嬰兒的情感需要不敏感,缺乏溫情,表情呆滯,很少給嬰兒帶來愉快;
2.嬰兒由多人撫養(yǎng),沒有形成對母親或某一個特定的人的依戀。
安全型:
嬰兒與母親有著安全的情感聯(lián)系。嬰兒喜歡與母親接近,但并不總是靠在母親身邊,而是放心地玩耍。當母親離開時,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痛苦。當母親回來時,會立即接近母親,尋求撫慰,并很快恢復平靜,繼續(xù)玩耍。對陌生人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警戒和怕生,但也會試圖接近和表示友好。這類嬰兒的母親往往對嬰兒的情感需要比較敏感。
矛盾型:
嬰兒對母親懷有矛盾的情感。當母親離開時,表現(xiàn)得極為痛苦,而當母親回到身邊時,又拒絕同母親的親近,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使其情緒平靜下來。這類嬰兒在陌生環(huán)境里哭得最多,玩耍最少。對陌生人也難以接近,對人反應上表現(xiàn)得消極被動。
這類嬰兒的母親,往往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對嬰兒反應不一致。有時對嬰兒表現(xiàn)出親近、依戀,而當嬰兒出現(xiàn)痛苦和反抗時,態(tài)度又會粗暴。
安全依戀的形成,主要包括了兩方面的因素:
養(yǎng)育者
要讓嬰兒建立安全的依戀,對養(yǎng)育者來說,關鍵的是對孩子要保持敏感性。當孩子處于不適狀態(tài)時,養(yǎng)育者能及時解除;平時,能經(jīng)常面露微笑,逗孩子玩;當嬰兒發(fā)出咿呀之聲時,養(yǎng)育者能及時做出積極反應。通過這些行為,使嬰兒感覺到養(yǎng)育者能減輕自己的痛苦,與自己共享快樂,從而產(chǎn)生信任感。這個時期使嬰兒獲得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這將影響以后一生的發(fā)展。
相反,如果養(yǎng)育者經(jīng)常對孩子的痛苦和要求置之不理,嬰兒就很難把養(yǎng)育者當成自己的“安全基地”,也就不容易產(chǎn)生信任感。所以說,養(yǎng)育者對嬰兒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做出敏感反應,是促進安全依戀形成的重要因素。
嬰兒方面
在安全依戀形成的過程中,嬰兒并不是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嬰兒的個人氣質(zhì)也起著作用。養(yǎng)育者會對不同氣質(zhì)的嬰兒做出不同的反應,因而直接影響到依戀的“質(zhì)”。那些被稱為“困難型嬰兒”,整天吵鬧不止,吃喝拉撒睡無規(guī)律,極少露出笑容,對于這樣的嬰兒,養(yǎng)育者的愛戀之情難免會打折扣。平時,我們經(jīng)??梢钥吹?那些老哭哄也哄不住的嬰兒,會惹得父母不耐煩,甚至沮喪煩躁。
依戀對嬰兒發(fā)展的影響
研究表明,那些與母親之間形成安全依戀的嬰兒,也容易對母親以外的人持有信任感。有了母親的“安全基地”,即使對毫不相識的人,孩子也容易跟他們親近,樂于同其他人進行“社交”。
有著安全依戀的嬰兒,以后的發(fā)展也比較好。在1歲時被測定為“安全型”依戀的2歲寶寶,比起那些曾被測定為非安全型依戀的2歲寶寶,對陌生人的適應要快得多,也比較聽從母親的要求。
被測定為“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到了3歲后,很多成了同伴中的領袖人物,受到同伴的歡迎,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很強的好奇心,對大人也較少抵抗情緒。
不要做粗心大意的媽媽
粗心的媽媽常常這樣:
當寶寶毫無睡意緊盯著某一物體看時,你渾然不知,心不在焉;寶寶一有煩躁不安,你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喂他奶或換尿布,其實這時候?qū)殞毿枰那∏∈悄愕亩阂屯嫠!?/p>
假若你是一位敏感又具有反省意識的媽媽,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哪些事情沒能對自己的孩子做出及時而準確的反應,便會反省自己的行為,以后你就會對自己的反應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
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消極的、不敏感的父母,會在孩子的成長發(fā)展中扮演一個阻礙其發(fā)展的角色。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復雜性,環(huán)境和成人個性都是影響的因素。媽媽不懂得幫助寶寶覺察和運用自己的感覺是件非常糟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