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芳
摘要合理營齊是保障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的需要,關注自身和親人的營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一個有效實踐途徑,有助于理論結合實踐。
關鍵詞合理營養(yǎng)教學思路情感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
“關注合理營養(yǎng)”(人教版)一節(jié)課除了要求學生能用前面一、二節(jié)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外,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盼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例如,要關注自身和他人的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要關心家長的飲食(為家庭設計一份午餐食譜)以及培養(yǎng)自己關愛他人營養(yǎng)與健康的意識等。本節(jié)教學可以說是本章的一個小結,可以較好地體現(xiàn)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教師該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重視人們的飲食營養(yǎng)與健康。在教學實踐反思中,我認為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目標的理解
本節(jié)教學目標: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嘗試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
從第一個目標可以看出,學生要能舉例說出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那么前提就應從例子上也能判斷出怎樣的飲食是不合理,怎樣的飲食是合理。這種合理最后歸納為能滿足人體每天對能量和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包括了對食物的成分和吃的量的一個認識,是日常生活常識、信息與現(xiàn)有科學知識相結合的理解和綜合運用。
第二個目標實現(xiàn)時,嘗試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教材開展了一個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是把情感與知識相結合的一種綜合教育,體現(xiàn)了知識的應用和造就了親子活動的溝通平臺。
2教材內容的理解
本節(jié)教學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報紙上的信息(健康報)激發(fā)學生對合理營養(yǎng)問題的重視;第二部分是通過教材的插圖(圖IV-22)和圖(IV-23)分析飲食與健康的關系和合理營養(yǎng)的重要性,關注健康,引起共鳴,以便切實改進學生在營養(yǎng)方面的不良習慣;第三部分是通過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嘗試運用有關合理營養(yǎng)的知識,關心長輩的健康。
教材文字篇幅少,簡潔,但從知識理論水平和數(shù)據(jù)上是遠不能說明問題的,因而信息的采集與分享是本節(jié)課是否有物可言的關鍵。師生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特別是教師的指導思想是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的前提。
3教學中幾個知識點的教學思路
3.1關于暴飲暴食的不健康飲食方式的危害
學習這個內容時,不防讓學生了解我們人體消化功能的更多知識:例如,人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一個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胃液約為1500-2500 mL;胰液是1000—2000 mL;膽汁是800-1000 mL;小腸液是1000-3000 mL;進食過多,消化液不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消化腺分泌功能異常,導致消化不良,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擴張、腸梗阻。這樣,教師把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對問題認識加深。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自控能力弱,數(shù)據(jù)最能說明問題。
3.2對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分析
教材用圖IV-23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五類食物的大致比例說明中國人身體所需的食物情況,我曾多次聽到有的教師是這樣說的:谷類要多吃些,脂肪要少吃。那么,多少才算是多吃,多少才算少吃呢,總得有個標準吧。因此教師不妨在數(shù)據(jù)上讓學生清楚明白(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成年人每天合理營養(yǎng)的比例參考值):
谷類:300-500 g;水果類:100—200 g;蔬菜類:400-500 g;魚蝦類:50 g;禽畜肉類:50-100 g;豆類及豆制品:50 g;奶類、奶制品:100 g;脂類:25 g。
這樣,該吃多少,怎樣吃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標準作為參考,學生就不會有朦朧感。除此之處,還可以舉出外國某些發(fā)達國家和現(xiàn)在最新推崇的合理營養(yǎng)比例,讓學生開闊眼界。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教師還可以再多舉一個例子來具體說明我們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例如,一個170 cm高,體重60 kg的人,每天就至少需要1886大卡的熱量、糖類291,g、蛋白質71 g、脂肪47 g。一天標準食物量是:谷類:321 g;蔬菜類:361 g;水果類:120 g;乳及乳制品:80 g;肉蛋蝦類:132g;油脂及硬果:20 g;豆及豆制品:40 g。
3.3用所學知識解決疑團(中肯評價生活質量)
如果教師問學生:學校飯?zhí)玫幕锸碀M意嗎?那么你會得到一致回答:不滿意!不滿意什么?伙食差,味道不好。由于有這種心理,因而有一些學生寧愿吃零食也不吃飯?zhí)玫娘埐?。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做一個調查,調查內容有以下2個:
①調查飯?zhí)靡恢艿牟松磁牛?/p>
②調查飯?zhí)妹坎徒o學生的配餐份量。
通過調查,我們得到了如下數(shù)據(jù):
一周內的食物有:蕃茄、大白菜、蘿卜、青菜、豬肉、雞蛋、牛肉、豆腐、雞肉;
飯?zhí)玫呐洳颓闆r是:
早餐:稀飯、面包兩個;豆?jié){、包子;面條;餃子等。
午餐:肉類約100g,蔬菜約250g;米飯100-300g。
從營養(yǎng)角度上分析,所調查的食堂菜譜是相對合理的。這時教師首先消除學生對飯?zhí)门洳偷膽岩?,另外,也要讓學生看到學校根據(jù)當?shù)匾话闵钏剑瑢W校的餐費只能達到這個水平,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讓家長適當增加營養(yǎng),例如,配備牛奶,水果、八寶粥等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適當調節(jié),保證成長需要。
3.4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的教學思路
3.4.1設計午餐,分享關愛
每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學生對父母的溝通程度也不同。從提出為父母設計午餐開始,長輩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又“重溫”一次,有些學生與父母親如兄弟,關系融洽,親近,說起時喜形于色,從語言表情上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其他學生由此羨慕,向往,追求。
3.4.2把關心父母長輩建立在行動上
通過設計食譜,學生從多方面了解自己的親人,例如,身體狀況,飲食愛好。在設計食譜時,他們還要懂得以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為參照標準,食物的種類與飲食習慣應因地制宜,多從父母的健康狀況出發(fā),兼顧父母的口味。這些,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照顧父母,分擔家庭責任的活動,因此,學生不但要筆述,而且要根據(jù)他們所設計,利用周末,親自下廚,為父母做一頓飯,讓父母為學生打分,把親子活動推向高潮。教育家孫云曉指出: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兩個顯著的特征是:群體性和實踐性。而家庭活動是實現(xiàn)社會化的第一個基地。
3.4.3給予學生展示的平臺,從評價中獲得反饋;提高學習水平
別小看設計菜色,大人覺得很平常的一頓飯,學生卻是會鬧出許多笑話的,例如,一個學生的菜譜是這樣的:米飯一碗、牛奶一杯、面包一個。另一個學生的菜譜是這樣的:蔬菜、肉、米飯。前者配餐只考慮了主食,沒有考慮副食;后者沒有具體寫出哪一種菜,哪一種肉,多少量;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偶然發(fā)生,而是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和歷屆學生皆有出現(xiàn),因此,我覺得值得去重視,讓學生把這樣類似的問題放在課堂上展示,讓大家說出優(yōu)缺點,在笑聲中得到認識、更正,專家認為這是學習的一個最有效的方式。
4對情感教育的思考
這節(jié)課的學習,在情感態(tài)度上教師要讓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共鳴。
4.1愛自己
偉大的實踐家毛澤東同志曾在對青少年的成長發(fā)展上這樣說:“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斌w魄健康是一個人生活質量高的物質基礎。因而教師有必要呼吁學生愛自己。愛自己,就從愛自己的身體健康開始,愛自己健康成長開始。
4.2愛家人
通過嘗試為家人設計一份午餐食譜,使學生從細節(jié)上學習關心家人,得到認同,成功的喜悅和家人需要的滿足,從而培養(yǎng)責任心。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動機理論認為:“人類的動機性需要存在著五個不同的水平。而歸屬與愛的需要在人的一生發(fā)展中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是自愛實現(xiàn)的基礎之一?!?/p>
4.3愛祖國
通過國內外合理營養(yǎng)的標準比較,通過本地生活條件與發(fā)達國家的比較,讓學生認識自己國家的不足與落后之處,我們的生活水平還在奔小康的步伐上前進。相信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相信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智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自強不息的努力下,一定能趕超世界水平。教育家斯霞說過:“德育不好是危險品,智力不好是疵品,體育不好是廢品?!苯虒W理念上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而施教,品德、智力、身體全面發(fā)展才能讓中國國民素質得到根本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